華夏經緯網4月28日訊:據台灣“中時新聞網”報道,童話裡常見公主穿着高跟鞋的美麗形象,但卻未透露出女性穿着高跟鞋時付出的代價。“自虐之詩–陳安琦陶藝展”日前在新北市立陶瓷博物館展出。一個個骨骼造型的陶作,外觀相當驚悚,但細看卻是由一根根高跟鞋排列而成。陶藝家陳安琦表示,無論是脊椎或是牙齒造型的陶作,都象征着高跟鞋帶給女性的不适感,希望傳遞出女性穿飾時的哀愁,鼓勵大家穿出自我風格。

陳安琦以骨盆為造型的《娩》精巧的展現女人妊娠孕育的骨盆。(蔡雯如攝)
23歲的陶藝家陳安琦對高跟鞋情有獨鐘,媽媽在她小的時候就喜歡為她打扮,是以長大後開始喜愛上高跟鞋,常覺得穿上高跟鞋能使自己變得更美麗,不過雙腳也因與鞋子長期摩擦,産生出水泡、破皮的後遺症,是以啟發出高跟鞋的創作元素,盼大衆能正視女性愛美所需付出的代價。
牙齒造型的《噬》為陳安琦初期作品,傳達鞋子看似溫柔細緻,但有咬腳不适的沖突。(蔡雯如攝)
陶博館表示,這次展覽有10件組作品,牙齒造型的《噬》是陳安琦的初期作品,她将身體的感悟揉進陶土裡,傳達鞋子看似溫柔細緻,但有咬腳不适的沖突。脊椎造型的《承》,表現脊椎因穿着不适的鞋而扭曲的樣子。另外,以骨盆為造型的《娩》則精巧地展現出女人妊娠孕育的骨盆,試圖試圖淡化高跟鞋符号的創作;首次公開展出的《食人花》,外觀色調素白卻有華麗感,不限身體意象,以植物寓意,同樣吸引觀衆目光。
脊椎造型的《承》,表現脊椎因穿着不适的鞋而扭曲的樣子。(蔡雯如攝)
陳安琦表示,每件高跟鞋作品至少需花費30分鐘翻模、修坯才能成形拼接,創作中最大的挑戰就是做支架燒制,支架好壞會關系到作品的曲線,經曆多次失敗後才能呈現出完美作品,自己也将在5月8日下午2時30分到陶博館親自導覽,群眾當天也有機會獲得1支高跟鞋作品。(高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