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第四屆中國歌劇節走進煙台 世界經典歌劇名作《茶花女》精彩上演

作者: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10月15日消息(記者趙子軒) 一首首撩撥心弦的動人樂曲,一幕幕感人至深的真切場景,共同造就了歌劇名作《茶花女》。作為第四屆中國歌劇節演出劇目,由中央歌劇院排演的世界經典歌劇名作《茶花女》于10月14日晚在煙台大劇院上演,為當地人民群衆奉上一場精彩絕倫的藝術盛宴。

第四屆中國歌劇節走進煙台 世界經典歌劇名作《茶花女》精彩上演

來自中央歌劇院的演員在為演出做準備(央廣網記者 趙子軒 攝)

上演一場傳世經典名作

伴随着優美的音樂響起,薇奧列塔一襲白裙登場,盛大的舞會随之拉開序幕。歌劇第一幕中,知名旋律、唱段接連上演,精彩不斷,赢得滿堂掌聲。《茶花女》是法國作家小仲馬1848年發表的小說,1852年由作者自己改編成話劇劇本,1853年意大利音樂家威爾第作曲、皮亞威編劇的歌劇《茶花女》問世。此後,小說、話劇、歌劇、電影等各種藝術形式的《茶花女》風靡世界。《茶花女》自1956年由中央歌劇院在北京上演以來,已經傾倒了兩三代中國觀衆。傳承至今,它作為一塊試金石,為民族歌劇的創排提供了标準和借鑒。

第四屆中國歌劇節走進煙台 世界經典歌劇名作《茶花女》精彩上演

歌劇《茶花女》演出現場(央廣網記者 趙子軒 攝)

歌劇《茶花女》講述了19世紀巴黎交際名媛薇奧列塔與青年阿爾弗萊德的凄美愛情故事。薇奧列塔因為喜愛佩戴茶花而被稱為“茶花女”,與阿爾弗萊德相愛後,卻因社會的世俗偏見而走向毀滅。從衆星捧月到病入膏肓,再到凋零隕落,薇奧列塔形象曆經轉變、不斷升華,閃爍出聖潔崇高的光輝,得到世人的憐憫與尊重。

強大陣容奉上精彩演出

中央歌劇院是亞太地區最具規模實力和人才優勢的國家藝術院團。本次上演的歌劇《茶花女》根據2001年中央歌劇院版本複排而成,由江弗朗科·德·波西奧(意大利)、李丹丹執導,麼紅、徐森等著名歌唱家參與演出。據介紹,本場演出共有演職人員近200名,彙集中央歌劇院各路名家。強大的排演陣容将歌劇中感人至深的情節與動人心弦的音樂完美演繹出來,加之以震撼、精巧的燈光、舞美設計,一場“盛宴”級演出就此上演。

第四屆中國歌劇節走進煙台 世界經典歌劇名作《茶花女》精彩上演

在威爾第的創作之下,薇奧列塔形象被刻畫得細緻入微,戲劇與音樂實作完美融合。薇奧列塔也成為最難駕馭的女高音角色之一。本場演出中,女高音歌唱家麼紅飾演薇奧列塔,通過不同的唱腔、唱法将角色不同階段的情緒、情感變化演繹得淋漓盡緻,現場觀衆回饋以熱烈的掌聲。

第四屆中國歌劇節走進煙台 世界經典歌劇名作《茶花女》精彩上演

歌劇《茶花女》演員謝幕(央廣網記者 趙子軒 攝)

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中央歌劇院副院長麼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從1992年開始演薇奧列塔這個角色,今天是我第74場演出。作為演員最重要的就是通過演出為大家帶來藝術的享受和美感的享受。希望觀衆能夠走進劇場感受經典西洋歌劇的魅力,感受到音樂的美。對劇院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要排演大量的有藝術性、高水準、高品質的作品,并在其中培養新一代的人才,讓藝術傳承下去。”

專家研讨:堅守“雙百方針”,講好中國故事

《茶花女》作為第四屆中國歌劇節參演劇目中唯一一部西方歌劇,吸引了1179.3萬觀衆線上線下同步觀看,盛況空前。演出結束後,随即召開了專家研讨會,專家學者、主創團隊代表以及2021年度民族歌劇創作研修班的學員共同參會,大家圍繞着為什麼要傳承西方傳統歌劇這一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第四屆中國歌劇節走進煙台 世界經典歌劇名作《茶花女》精彩上演

專家研讨會現場 (煙台文旅供圖)

一、古為今用,洋為中用

在研讨會上,主演麼紅首先回憶了《茶花女》的演出曆史,強調《茶花女》是中央歌劇院引進的第一部西洋歌劇,是一部農民都能看得懂的歌劇,重要的是洋為中用,學習西洋是要為我們中國人服務,是為能夠創作出更多的中國作品。《歌劇》主編遊暐之談到,從1956年到數字媒體廣泛使用的今天,從中文到意大利原文,在西方歌劇作品經典傳承上,中央歌劇院一直堅持中西并進,以西促中,充分吸收運用西方歌劇創作的經驗來為自己服務,這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最好的實踐。

第四屆中國歌劇節走進煙台 世界經典歌劇名作《茶花女》精彩上演

主演麼紅在研讨會上發言 (煙台文旅供圖)

第四屆中國歌劇節走進煙台 世界經典歌劇名作《茶花女》精彩上演

《歌劇》主編遊暐之在研讨會上發言 (煙台文旅供圖)

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經典歌劇《茶花女》在煙台的演出成功,展現了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重要意義。今天的藝術創作者被新時代賦予了新的曆史使命,那就是積極能動地推動文化創新,以滿足人民群衆日益增長的對精神文化産品的需求。武漢大學藝術學院特聘教授王道誠表示,“《茶花女》的成功演出,展現了中央歌劇院在堅守發展中國歌劇的同時,向全國介紹經典西洋歌劇的責任擔當。”遊暐之同時指出,西方經典歌劇也是文化藝術傳統,我們的歌劇不到一小時網絡直播超過800萬,充分說明我們的人民群衆需要這樣的作品,中央歌劇院給予了觀衆這一精神食糧。

第四屆中國歌劇節走進煙台 世界經典歌劇名作《茶花女》精彩上演

武漢大學藝術學院特聘教授王道誠在研讨會上發言 (煙台文旅供圖)

三、打磨經典、鍛煉隊伍

培養中國民族歌劇人才是我國全面推動歌劇藝術繁榮發展的重要保障,“守正”才能“創新”,以打磨《茶花女》這樣一部經典歌劇為陣地,培養、鍛煉出了一批優秀的歌劇藝術創作、表演人才,他們立足傳統,面向世界,是民族歌劇講好中國故事,唱響中國聲音的不竭動力。中央歌劇院首席常任指揮袁丁表示,“《茶花女》不僅是中央歌劇院率先引進的第一部西洋歌劇,其本身在世界歌劇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引進以來經曆了幾代藝術家共同打磨,始終保持着這部歌劇最傳統的藝術風格,這也是所有創演人員的共同追求。”四川師範大學音樂學院教授韓萬齋表示,“本場演出演員陣容強大,各部門之間緊密配合,以高度的專業素養展示出了中國在西洋傳統歌劇表演藝術方面的最高水準。”

第四屆中國歌劇節走進煙台 世界經典歌劇名作《茶花女》精彩上演

中央歌劇院首席常任指揮袁丁在研讨會上發言 (煙台文旅供圖)

第四屆中國歌劇節走進煙台 世界經典歌劇名作《茶花女》精彩上演

四川師範大學音樂學院教授韓萬齋在研讨會上發言 (煙台文旅供圖)

四、兼收并蓄、百花齊放

一部經典的藝術作品能夠表達人類共同的情感體驗、價值追求,中國民族歌劇在繁榮發展之路上,向經典學習、向經典緻敬既是對藝術規律的尊重,也是大國胸襟。王道誠表示,“在第四屆中國歌劇節上看到《茶花女》這樣一部經典的西洋傳統歌劇是令人感動的,它标志着我國歌劇藝術繁榮發展的路徑是開放的、包容的。”原解放軍藝術學院政委喬佩娟也表示,“歌劇藝術不應該隻有一種模式,它本應是百花齊放的。中西方歌劇藝術深度融合,借鑒西方技術講述中國故事是中國歌劇值得嘗試的創作方向。”

第四屆中國歌劇節走進煙台 世界經典歌劇名作《茶花女》精彩上演

原解放軍藝術學院政委喬佩娟在研讨會上發言 (煙台文旅供圖)

研讨會上,除了專家們的發言外,來自五湖四海的學員也分别從歌劇的坐唱、落地排練、排練合唱與樂隊的合樂以及最後進入劇場完成整體舞台藝術合成等方面,同與會的專家及主創團隊代表進行了深入探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