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靈犬雪莉》:人性與自然,淨化心靈的安靜故事01 人與動物02 明暗交錯的線索03 被愛和信任,才有未來

作者:有夢想的唐糖
《靈犬雪莉》:人性與自然,淨化心靈的安靜故事01 人與動物02 明暗交錯的線索03 被愛和信任,才有未來

大多數人說起《神犬雪莉》會更熟悉它的同名電影,但其實電影是改編自法國的同名童書,故事發生在二戰期間的阿爾卑斯山腳下的小鎮上,講述了小男孩塞巴斯蒂安馴化靈犬雪莉的故事。

由這本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獲得了塔林黑夜國際電影節兒童評審團獎,西雅圖國際電影節青年審評團獎等多個國際獎項,這本書的作者同時也是電影的導演。他的作品多數都和自然、動物有關,這和他的童年經曆不無關系——他是在125公頃的大農場長大的,對大自然充滿了熱情并且酷愛探險。

故事發生的小鎮位于法國和西班牙交界,是一個被皚皚白雪覆寫的甯靜小鎮。小鎮的祥和被納粹士兵打亂,而一隻叫做雪莉的白色大狗,也被認為是傷人的“野獸”而遭到村民的追捕。

男孩塞巴斯蒂安是一個被牧羊人收養的孤兒,他和同樣孤苦伶仃的雪莉惺惺相惜,成為一對超越人與動物的好朋友。這本書裡,描述了一次永恒友誼的曆險,一個足智多謀而又令人感動孩子不平凡的故事。

《靈犬雪莉》:人性與自然,淨化心靈的安靜故事01 人與動物02 明暗交錯的線索03 被愛和信任,才有未來

<h1 class="pgc-h-arrow-right">01 人與動物</h1>

在所有人類中,孩子與動物好像是心有靈犀的,雖然大人總是擔心動物會“傷害”孩子,但事實上,動物和孩子之間仿佛有一種天然的交彙密碼,它們的靈性想通,能自娛自樂,産生跨越種族的友誼。

在這本書裡,最讓人動容的,大概就是雪莉和塞巴斯蒂安之間的友誼了。

同樣是這樣一條大狗,在前主人那裡被暴打虐待,在村民眼裡是欲除之而後快的“野獸”,唯獨在塞巴斯蒂安眼裡,是朋友,好朋友,值得拿生命交換的朋友。

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異?

第一,人類的刻闆印象和自以為是。

人類總是很難逃脫刻闆印象和自以為是的謬誤中,但卻不自知。在這本書裡,以小鎮居民為代表的狂妄和自戀,将人性的醜陋暴露無遺。

第二,空杯心态。

與刻闆印象和自以為是相對應的,就是空杯心态,正因為保持空杯,剔除了警惕和偏見,男孩塞巴斯蒂安才才得以見到雪莉的真容——它根本不是野獸,而是一隻美麗的白犬。

第三,依戀。

依戀是人的本能,作為孤兒的塞巴斯蒂安其實非常渴望能有一段安全的依戀關系,而遭受主人暴打的雪莉同樣如此。

隻有在安全的依戀關系中,才可能有深度的親密和忠誠、信賴等人類美好的品質。

孩子與動物之間純粹的情感,就像阿爾卑斯山的皚皚白雪一樣,純淨、動人。為什麼這部電影或者這本書如此打動人心?原因就在這裡——我們每個人都會被純粹的事物所打動,這是每一個人内心深處的渴望。

《靈犬雪莉》:人性與自然,淨化心靈的安靜故事01 人與動物02 明暗交錯的線索03 被愛和信任,才有未來

<h1 class="pgc-h-arrow-right">02 明暗交錯的線索</h1>

這個故事的明線是雪莉與塞巴斯蒂安的故事,但是背景卻發生在納粹侵略的戰争時代。于是,解救猶太人成了小說的另一條暗線。

鎮上以醫生為代表的居民,無畏德國士兵的子彈,幫助無辜的人偷渡。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那個看似兇狠、霸道的德國中尉卻也有不為人知的一面。

是以,這還是一本關于人性和救贖的書籍。

好的作品永遠離不開人性的塑造,沒有人性,就沒有作品。而人性是最複雜的,有光明也有黑暗,有絕望,但又生出希望。

故事中的大狗雪莉與納粹士官的設定遙相呼應,前者被誤認為傷及羊群的野獸,後者被判斷成追殺猶太人的暴兵,但是大狗其實是溫順的,而暴兵也會用自己的方式解救猶太人。

很多人會感覺感動或者溫暖,這本書不管從哪一條線索,挖掘的都是打動人心的溫暖與感動。這是人性的追求,也是人性的救贖。

尤其是在高潮處,面對重重關卡和困難,靈犬雪莉帶着大家翻越雪山,終于把猶太人送到安全之境。那一刻人性的溫暖善良等等美好的東西提現到了極緻。雖然這本書的背景是殘酷的二戰時期,但是作者卻沒有把筆觸放在戰争的殘忍,而更多的展現了人性之美。

《靈犬雪莉》:人性與自然,淨化心靈的安靜故事01 人與動物02 明暗交錯的線索03 被愛和信任,才有未來

<h1 class="pgc-h-arrow-right">03 被愛和信任,才有未來</h1>

被信任,是人類的基本渴望。在信任之下,善意被激發,良心被召回。所有的改造,都是在被信任和接納的環境下,才會得以生長。

使大白熊犬雪莉消除對人類不信任感的,是從小失去母愛的男孩塞巴斯蒂安,他純真善良,用未被成人世界污染的童心,架起人類世界與最忠實的朋友的大白熊犬之間的信任與愛的橋梁。

如果沒有男孩塞巴斯蒂安,雪莉會不會真的成為一頭無人能馴的“野獸”呢?答案大機率是肯定的。在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實驗,羅森塔爾實驗,講述的是積極期待對孩子成長的改變有多麼大。

實際上這種心理是普遍存在的,即使是對于白熊犬雪莉也不例外。

而在小說中,看似兇狠的納粹軍官,其實是暗援者,這個身份的倒轉實際上也颠覆了很多人的刻闆印象。這個德國軍官雖然在世人面前表現得很惡毒,但卻在背地裡偷偷為偷渡客傳遞德軍巡邏的情況。他愛上一個法國姑娘,默默的用自己的方式支援她。

抛開戰争造成的對立,人性想通,都渴望愛與被愛,信任與被信任。

我想這本小說的作者,當然同時也是電影導演本身,因為小時候的生活經曆是,是以他的人性是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是以,即使有反戰的題材可以“拔高”主題,但實際上他也仍然隻是把筆墨停留在美好的人性上。這種對于人性至善的熱愛,是藏也藏不住的。

【最後】

這是一本純淨的小說,這是一本美好的小說,這是一本淨化心靈的小說。如果可能,建議再去看看電影,一望無垠的阿爾卑斯山的冰雪世界,一定會讓你的心靜下來,沉醉其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