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父母才是最需要入學考試的學生

近日,一則“七歲男童遭親媽家暴卻仍想她”的視訊采訪經媒體爆出引發網友熱議。陝西西安7歲男童其父母離異後一直和母親生活,每當他的母親心情不好時,便會用電線刀具等打他。被親媽家暴兩年之久,男童稱還是想和她在一起。

2018年3月,廣西一女孩被父親将雙腳捆綁在機車尾部,頭部朝下倒挂拖行,施暴者被法院以虐待罪判刑;7月,海南省萬甯市一名女童疑遭父親毆打緻死,施暴者已經被警方抓獲……

作為将孩子帶到世界上的人,這些父母未能給他們的天使構築第一道安全屏障。

匹茲堡大學的心理學教授蘇珊·坎貝爾表示,家庭暴力和父母的心理壓力會通過年齡譜影響孩子,受到影響的孩子心理上有一段較為艱苦的過程,他們難以和其它孩子很好的相處,在學校也表現的更加糟糕。

衆所周知,每個孩子在入學前都會有一場入學考試,以此來檢驗孩子是否達到了可以進入校園進行學習的标準,不合格者不予入校。那父母呢,沒有一項考試來檢驗他們是否能夠承擔這個重任。對,重任!通常我們認為,教師為太陽底下最神聖的職業,那若為人父為人母也能成為一項職業的話,筆者認為這項職業更為神聖而重要,我們每個人從呱呱墜地到走向社會,父母絕對是我們人生的第一導師。這兩位導師毫無掩飾的言行舉止無時無刻不在影響着孩子,并時時刻刻被模仿,這種模仿對孩子的品格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是在漫長的時間裡毫無感覺地完成的。事實上,如果一個孩子生活的環境是友愛的、溫馨的, 他日後會成為健康、正直、樂觀向上、有所作為的人。相反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一個充滿愚昧、野蠻、堕落和自私自利的家庭,日後他可能成為一個粗魯的毫無教養的甚至危害社會的人。

而我們的傳統觀念認為,孩子是“私人所有”,自己随意打罵别人無權幹涉。“棍棒底下出孝子”更是被奉為經典。可我們何曾想過,父母自以為最有效的方法:使用冰冷的棍棒讓孩子聽話,暴露的恰恰是自身對于教育孩子方面所顯現的無能,這場作為父母的入學考試成績,定是不及格的。

我們将孩子帶到世上,是為了陪伴一個小生命看看這個多彩的世界,如果成為自身壞情緒的宣洩對象,我們辜負的不僅是這個純真的生命,還有這個世界的未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