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電影大師和他們的禦用演員(二):亦父亦友?分道揚镳?

電影大師和他們的禦用演員(二):亦父亦友?分道揚镳?

上帝每天都在鍛造刀鋒,并期待它們相遇。能遇到火光四射的同類是刀鋒的幸福。好比能砸在牛頓的腦袋上是蘋果的造化一樣。當然,蘋果對那腦袋也是有引力的,隻不過沒人追究罷了。

回顧世界影史,大師或名導都有個把個“禦用演員”,像可口的飯菜還想多來兩口,順手的家夥下次還會再使一樣順理成章。

電影大師和他們的禦用演員(二):亦父亦友?分道揚镳?

電影《第七封印‎》(1957)外景地,左起:英格瑪·伯格曼、尼爾斯·波普Nils Poppe、畢比·安德松Bibi Andersson、馬克斯·馮·叙多夫

【英格瑪·伯格曼和馬克斯·馮·叙多夫】

合作影片:《第七封印Det sjunde inseglet‎》(1957)、《面孔Ansiktet》(1958)、《處女泉Jungfrukällan‎》(1960)、《猶在鏡中Såsom i en spegel》(1961)、《豺狼時刻Vargtimmen》(1968)、《羞恥Skammen》(1968)

電影大師和他們的禦用演員(二):亦父亦友?分道揚镳?

英格瑪·伯格曼

作為一名電影導演,英格瑪·伯格曼從1940年踏進電影界開始,他每年的電影産量是一部,而且多數都成了國際上赫赫有名的影片,做到這些是很了不起的,可英格瑪·伯格曼要做的不僅是這些,英格瑪·伯格曼終其一生的電影都是在表達自己的内心感受,從來沒有故意要迎合觀衆。

電影大師和他們的禦用演員(二):亦父亦友?分道揚镳?

電影《第七封印‎》(1957)劇照,馬克斯·馮·叙多夫(右)和本特·埃切羅特Bengt Ekerot

但是,由于他在深層問題上的思考具有哲學的普遍意義,因而,他的思考方向獲得了觀衆的認可。很多人通過英格瑪·伯格曼的電影發現,許多生活中司空見慣的事物,原來充滿了沖突。

馬克斯·馮·叙多夫Max von Sydow(1929-2020)堪稱上世紀最偉大的男演員之一,曾經是著名導演英格瑪·伯格曼Ingmar Bergman(1918-2007)的禦用男主演。

電影大師和他們的禦用演員(二):亦父亦友?分道揚镳?

電影《處女泉》(1960)劇照,馬克斯·馮·叙多夫

兩人曾經合作了11次,尤其以他在《第七封印Det sjunde inseglet‎》(1957)中扮演的騎士而著名。

在片中,騎士與死神下棋,已經成為了電影史上的名場面。

電影大師和他們的禦用演員(二):亦父亦友?分道揚镳?

而在《處女泉Jungfrukällan‎》(1960)、《猶在鏡中Såsom i en spegel‎(1961)》等影片裡,馬克斯·馮·叙多夫的表演也異常爐火純青。

【亦父亦友-弗朗索瓦·特呂弗與讓-皮埃爾·利奧德】

合作影片:《四百擊Les quatre cents coups》(1959)、《安托萬與柯萊特Antoine et Colette》(1962)、《二十歲之戀L'amour à vingt ans》(1962)、《偷吻Baisers volés》(1968)

電影大師和他們的禦用演員(二):亦父亦友?分道揚镳?

弗朗索瓦·特呂弗(左)和讓-皮埃爾·利奧德

除了弗朗索瓦·特呂弗François Truffaut(1932-1984)與芬妮·阿爾丹Fanny Ardant的故事外,弗朗索瓦·特呂弗與讓-皮埃爾·利奧德Jean-Pierre Léaud之間極富戲劇性的合作也不可不提。

1959年,意欲拍《四百擊Les quatre cents coups》(1959)的弗朗索瓦·特呂弗在試鏡的人群中發現了當時年僅15歲的讓-皮埃爾·利奧德,看着長相跟年輕時的自己頗有幾分相像的讓-皮埃爾·利奧德,弗朗索瓦·特呂弗知道他劇中的人物非他莫屬了。

電影大師和他們的禦用演員(二):亦父亦友?分道揚镳?

讓-皮埃爾·利奧德在電影《四百擊》(1959)中的影像

兩人不僅合拍了《四百下》,弗朗索瓦·特呂弗又把自己的成長曆程拍成了四部電影,形成了半自傳體的“安托萬·杜瓦内”系列電影,而片中的自己則均由讓-皮埃爾·利奧德出演。

可以說,讓-皮埃爾·利奧德是在弗朗索瓦·特呂弗的提攜和幫助下成長起來的,這四部影片曆經了20年的時間(1959年—1979年),讓-皮埃爾·利奧德把他劇中的角色從小演到大。

電影大師和他們的禦用演員(二):亦父亦友?分道揚镳?

弗朗索瓦·特呂弗(右)和讓-皮埃爾·利奧德

而對于弗朗索瓦·特呂弗而言,無論是鏡頭上的安托萬·杜瓦内,還是鏡頭下的讓-皮埃爾·利奧德,既是他的孩子,也是另一個自己,寄托了他一生的欲望和理想。

現實生活中,二人的關系更是好得不得了,既是師徒,又親如父子,更是最好的朋友。

電影大師和他們的禦用演員(二):亦父亦友?分道揚镳?

張徹和自己的愛将也是自己的幹兒子傅聲合影——在所有的徒弟中,也隻有傅聲敢和張徹摟摟抱抱

【張徹和他的愛徒們】

總是一副偌大的墨鏡遮住大半張臉,總是有粗大雪茄升起缭繞的煙,這就是張徹(1923-2002),一個武俠神話,是他掀起了金庸劇改編的浪潮,成為一代武俠電影的宗師。

自1964年的《虎俠殲仇》開始,張徹在幾十年的導演生涯中拍了上百部電影,前後多次執導過金庸小說改編的電影《射雕英雄傳》(1977)、《飛狐外傳》(1980)、《碧血劍》(1981)、《神雕俠侶》(1982)、《俠客行》(1982)等。

電影大師和他們的禦用演員(二):亦父亦友?分道揚镳?

張家班五代弟子大集合

1967年,他的影片《獨臂刀》首創邵氏賣座百萬票房,張徹也為此獲得了一個“百萬導演”的稱号。

張徹不僅成為香港最有影響力的導演之一,他還是一支品質上乘的唇彩,抹哪哪紅。他喜歡啟用新人,先後發掘了一大批武打巨星、國術指導和知名導演,像王羽、羅烈、狄龍、姜大偉、陳觀泰、陳恵敏、李修賢、劉家良與吳宇森等等,都是他的膝下弟子。

電影大師和他們的禦用演員(二):亦父亦友?分道揚镳?

1989年,為紀念張徹從影四十周年,他的得意門徒合力打造了堪稱香港影史上最為壯觀的一部電影——《義膽群英》。說它壯觀并不是出于史詩性的場面,而是其明星陣容的空前絕後。

李修賢、姜大衛、陳觀泰午馬、倪震、恬妞、周星馳、邝美雲成奎安、黃霑、董镖、楊澤林等人悉數到場。現場執導吳宇森,監制徐克,攝影爾東升,作曲黃霑,動作指導劉家榮、元彬,狄龍和嶽華負責調配演員。

電影大師和他們的禦用演員(二):亦父亦友?分道揚镳?

1989年電影《義膽群英》首映,左起:李修賢、午馬、陳觀泰、張徹、姜大衛、吳宇森、狄龍

其輝煌程度可想而知,這也是張徹的徒兒們獻給他老人家最厚的一份賀禮。

2002年6月22日,張徹因肺炎在香港病逝,終年79歲。他的葬禮無疑又成了香港影界知名人士的大聚合,人們痛悼一代武俠大師,他的離去,結束了一個童話般的武俠電影時代。

電影大師和他們的禦用演員(二):亦父亦友?分道揚镳?

馬丁·斯科塞斯(右)與羅伯特·德尼羅

【一見如故-馬丁·斯科塞斯與羅伯特·德尼羅】

合作影片:《窮街陋巷Mean Streets‎》(1973)、《計程車司機Taxi Driver》(1976)、《紐約,紐約New York, New York》(1977)、《憤怒的公牛Raging Bull》(1980)、《喜劇之王The King of Comedy》(1982)、《好家夥GoodFellas》(1990)

這一對組合并不陌生,20世紀7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與羅伯特·德尼羅Robert De Niro的聯盟似乎已經成為了那個時代的專有名詞。從《窮街陋巷Mean Streets‎》(1973)到《賭城風雲Casino》(1995),馬丁·斯科塞斯最傑出的八部作品都和羅伯特·德尼羅的名字緊緊的聯系在了一起。

電影大師和他們的禦用演員(二):亦父亦友?分道揚镳?

羅伯特·德尼羅在電影《計程車司機》(1976)中的影像

二位鐵杆将相合作的源頭還要追溯到1973年,當時無論馬丁·斯科塞斯還是羅伯特·德尼羅都是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他們的相識始于一次試鏡。

羅伯特·德尼羅在好友的引見下來到了馬丁·斯科塞斯的《窮街陋巷》劇組試鏡,本應是應征與被應征的關系,沒想到這二人卻一見如故。

電影大師和他們的禦用演員(二):亦父亦友?分道揚镳?

電影《計程車司機》(1976)外景地,左起:保羅·施拉德、馬丁·斯科塞斯、羅伯特·德尼羅

追其原委要歸咎于老天給了他們太多的巧合,二人都是意大利血統,又都生在紐約,長在小意大利區,年齡相差不到一歲,甚至高中的學校也僅是一街之隔。

異性之間交集太多會成為戀人,同性之間交集太多會成為死黨,馬丁·斯科塞斯與羅伯特·德尼羅相見恨晚,再加上他們對電影的志同道合,二人的合作從此開始,并一發而不可收。

電影大師和他們的禦用演員(二):亦父亦友?分道揚镳?

羅伯特·德尼羅在電影《憤怒的公牛》(1980)中的影像

《窮街陋巷》是他們的首次聯手,也是《計程車司機Taxi Driver》(1976)的一個前奏。馬丁·斯科塞斯和羅伯特·德尼羅在自己的片子裡圓了他們的種族文化夢,哈威·凱特爾Harvey Keitel和喬·佩西Joe Pesci也是他們長期合作的班底演員,這種意大利味十足的“家庭式”的制作方式,最終形成了馬丁·斯科塞斯那種獨特的黑色電影風格。

電影大師和他們的禦用演員(二):亦父亦友?分道揚镳?

電影《紐約,紐約》(1977)片場,馬丁·斯科塞斯和羅伯特·德尼羅

如今的馬丁·斯科塞斯和羅伯特·德尼羅都已風光抵達花甲之年,合作完《愛爾蘭人The Irishman》(2019)後,而回首他們一起走過的時光确實可以說是個不悔的年代,我們仍然期待二位大師的下次合作,即便奧斯卡評審對馬丁·斯科塞斯仍然是一如既往的吝啬。

不可否認的是,在商業項目的選擇上,馬丁·斯科塞斯目前和“資金保證”的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Leonardo DiCaprio走的最近。

電影大師和他們的禦用演員(二):亦父亦友?分道揚镳?

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1994)宣傳照,左起:讓·雷諾、娜塔莉·波特曼Natalie Portman、呂克·貝松

【珠聯璧合-呂克·貝松與讓·雷諾】

合作影片:《最後決戰Le dernier combat》(1983)、《地下鐵Subway》(1985)、《碧海藍天Le grand bleu》(1988)、《女囚尼基塔Nikita》(1990)、《這個殺手不太冷Léon》(1994)

有人說是呂克·貝松Luc Besson成就了讓·雷諾Jean Reno,有人說是讓·雷諾成就了呂克·貝松,其實這兩種命題的結論都是一樣的,那就是造就了一個成功的導演和一個優秀的演員。

電影大師和他們的禦用演員(二):亦父亦友?分道揚镳?

讓·雷諾和娜塔莉·波特曼在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1994)中的影像

讓·雷諾童年生活比較凄苦,從小喪母,這造就了他一副鐵打的冰冷倔犟性格。

1980年參加一部影片的演出時,讓·雷諾遇見了當時擔任該片助理導演的呂克·貝松,以此便開始了他們之間密切友好的合作。

二人一口氣合作了三部影片《最後決戰Le dernier combat》(1983)、《地下鐵Subway》(1985)和《碧海藍天Le grand bleu》(1988)。年輕的呂克·貝松為了拍片四處奔走,而讓·雷諾為了演好《地下鐵》的鼓手,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學打手鼓。

電影大師和他們的禦用演員(二):亦父亦友?分道揚镳?

電影《碧海藍天》(1988)宣傳照,從上至下:讓·雷諾、讓-馬克·巴爾Jean-Marc Barr、呂克·貝松、羅姗娜·阿奎特Rosanna Arquette

讓·雷諾在他的每一部影片中總是呈現出最好的敬業精神,這為他以後取得國際上的聲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他們的合作珠聯璧合,就像讓·雷諾對呂克·貝松越來信任一樣,呂克·貝松對讓·雷諾的表演也越來越托底。

1994年他為讓·雷諾量身訂做了《這個殺手不太冷 Léon》(1994)一片,兩個人的事業都達到了巅峰時期,讓·雷諾憑借此片開始了他的好萊塢電影生涯,也跻身世界級明星之列。

電影大師和他們的禦用演員(二):亦父亦友?分道揚镳?

讓·雷諾在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1994)中的影像

讓·雷諾自身也明白、憑着自已的努力和表演才能,取得今天的成就絕非偶然,但是一切還必須感謝呂克·貝松給他的機會、他聲稱呂克·貝松是他演藝生涯中最重要的人之一。

【分道揚镳-張藝謀與鞏俐】

合作影片:《紅高粱》(1988)、《菊豆》(1990)、《大紅燈籠高高挂》(1991)、《秋菊打官司》(1992)、《活着》(1994)

電影大師和他們的禦用演員(二):亦父亦友?分道揚镳?

因《紅高粱》而合作,也因《紅高梁》結緣8年。張藝謀輝煌了8年,鞏俐燦爛了8年,張藝謀8年不易女主角,鞏俐不演張藝謀的片子就難有大作為。

從現在的視角看來,國内所有大導和知名女星的情侶檔,如賈樟柯和趙濤、王全安和餘男都不及此二人作品,電影藝術使他們走到了一起,情感上的糾糾纏纏最終使得他們分道揚镳。

電影大師和他們的禦用演員(二):亦父亦友?分道揚镳?

鞏俐在電影《紅高粱》(1988)中的影像

二人自《紅高粱》緣起,由《古今大戰秦俑情》(1989)定情,《大紅燈籠高高挂》和《菊豆》則是情深之處的極品佳作,張藝謀充分發掘了鞏俐身上那種最本質的東西,讓她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張揚,無論是鏡頭裡還是鏡頭外他都征服了鞏俐。

電影大師和他們的禦用演員(二):亦父亦友?分道揚镳?

鞏俐在電影《菊豆》(1990)中的影像

《搖啊搖,搖到外婆橋》(1995)一片成了“鞏張配”的終結篇,鞏俐最終因為張藝謀一句極不負責任的“何必看重那一紙婚書”而含恨拂袖而去,走出老謀子感情世界的同時,也從他的鏡頭中走了出來,了斷了這場舉國矚目的“馬拉松”愛情長跑,轉嫁他人。

電影大師和他們的禦用演員(二):亦父亦友?分道揚镳?

鞏俐和孔琳(右)在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挂》(1991)中的影像

即使後來的合作《滿城盡帶黃金甲》(2006)和《歸來》(2014)能在話題和炒作上頗受關注,但終歸不如以前了。

對于一個男人來說,事業是全部,而女人卻不這麼認為。女人的世界裡是為了愛她的男人存在的,如果沒有了愛情,她什麼都可以割舍。

電影大師和他們的禦用演員(二):亦父亦友?分道揚镳?

【不一般的“好友”-王晶與邱淑貞】

合作影片:《整蠱專家》(1991)、《赤裸羔羊》(1992)、《鹿鼎記》(1992)、《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1993)、《新少林五祖》(1994)、《賭神2》(1994)

電影大師和他們的禦用演員(二):亦父亦友?分道揚镳?

邱淑貞自出道以來一向以清純可人的模樣呈現于世人眼前,但卻始終未能大紅大紫,直至她遇到了王晶。

王晶完全把邱淑貞改裝成了一個性感尤物,1991年,王晶監制了一部三級片《赤裸羔羊》,該片由邱淑貞領銜主演,投放市場後口碑極佳,邱淑貞還是以片獲得了當年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女主角提名。

電影大師和他們的禦用演員(二):亦父亦友?分道揚镳?

于是王晶趁熱打鐵,推出了一套《赤裸羔羊》系列,這套系列電影實則沒有任何可以好好觀瞻的有營養的内容,但卻令邱淑貞的人氣狂飚。

邱淑貞跟王晶無間的合作,也被圈中公認為關系不一般的“好友”。

王晶不僅在預測1994年電影圈走勢的時侯,點名力捧邱淑貞,還煞費苦心想借周星馳的光帶一帶邱淑貞,出演了《鹿鼎記》、《整蠱專家》等。

電影大師和他們的禦用演員(二):亦父亦友?分道揚镳?

邱淑貞在電影《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1993)中的影像

雖然有邱淑貞參演的影片部部票房爆收,她也成為性感代言人,她卻始終都是一名讓人驚豔的距一線女演員隻一步之遙的女演員。

邱淑貞與王晶之間的關系則更成了媒體狂追不舍的話題,王晶在一次接受李婉華的通路時說:“我同她的确經曆過一段好開心的日子,但不是因為這樣的關系才讓我跟她合作,最主要的是她有一定的表演才能,但我對她的私心還是有的。”

電影大師和他們的禦用演員(二):亦父亦友?分道揚镳?

李安(右)與郎雄

與王晶分手後,邱淑貞淡出影壇。1999年在日本嫁給了時裝店老闆沈嘉偉,林熙蕾旋即成為她的接班人。

【父親三部曲-李安與郎雄】

合作影片:《推手》(1991)、《喜宴》(1993)、《飲食男女》(1994)、《卧虎藏龍》(2000)

李安最擅長把中國傳統文化這類大命題放到一件生活小事裡做文章。而郎雄(1930-2002),就是那種能把小人物演出萬頃波瀾的傑出演員。他所扮演的人物無論内心如何翻江倒海,但面容仍然平靜祥和。隻需借助一些細微的面部表情和幾句短短的台詞便足以揭示人物的内心。

電影大師和他們的禦用演員(二):亦父亦友?分道揚镳?

郎雄在電影《推手》(1991)中的影像

李安賴以成名的“父親三部曲”幾乎就是為郎雄量身訂做的,無論是《推手》中把人震倒在地的太極老英雄,《喜宴》中求子心切的詭計多端的老大爺,還是《飲食男女》打張艾嘉主意的老色狼,郎雄均能诠釋得準确到位不着痕迹,後兩部影片更是再次為其赢得了兩尊金馬大獎,和一個“亞洲之父”的美名。

電影大師和他們的禦用演員(二):亦父亦友?分道揚镳?

郎雄和米切爾·利希藤斯坦Mitchell Lichtenstein(左)在電影《喜宴》(1993)中的影像

李安在他身上集中展現了他刻意塑造的“中國父親”形象親善、沉默、忍辱負重,關鍵時候卻表現出某種強硬與權威。

我們可以了解為這就是李安心目中理想父親的原型,他完美地再現了一個個“傳統父親”的形象。是以不妨說,李安在華人電影圈内的聲名,有一半以上是郎雄的功勞。上了年齡的郎雄在《卧虎藏龍》裡也隻能飾演一個做配角的貝勒爺,但在李安心中,郎雄依然是他始終不變的“父親”。

電影大師和他們的禦用演員(二):亦父亦友?分道揚镳?

郎雄在電影《飲食男女》(1994)中的影像

2002年5月2日淩晨,朗雄在台北的振興醫院因病逝世,享年72歲。最後參演的作品是楊紫瓊主演的《天脈傳奇》(2002)。聞訊趕來的李安在郎雄的靈前失聲痛哭,他在悼文中說:“郎叔走了,對我個人來說,是一個時代的消失。”

電影大師和他們的禦用演員(二):亦父亦友?分道揚镳?

【心有靈犀-王家衛與梁朝偉】

合作影片:《阿飛正傳》(1990)、《東邪西毒》(1994)、《重慶森林》(1994)、《春光乍洩》(1997)、《花樣年華》(2000)

男演員裡被王家衛看中的不是很多,但凡是他所看好的幾乎全是“性格”中人:張國榮(1956- 2003)的放蕩不羁,金城武的内冷外熱,當然還有梁朝偉的性感内斂。

電影大師和他們的禦用演員(二):亦父亦友?分道揚镳?

梁朝偉在電影《重慶森林》(1994)中的影像

他有一雙性感的眼睛,總是射出憂郁傷感而無助的神情,望過來,看透你的心靈。

難怪在王家衛的《阿飛正傳》裡,沒有人會在意片尾隻出鏡了五分鐘的沒有名字沒有故事的小人物,但是沒有人會忘記那個勾人魂魄的眼神還有其舉手投足的動作。

也是從那時起,梁朝偉成了與王家衛合作時間最長的禦用男演員。

電影大師和他們的禦用演員(二):亦父亦友?分道揚镳?

梁朝偉在電影《春光乍洩》(1997)中的影像

《重慶森林》如是,《東邪西毒》亦然,《春光乍洩》更是讓全世界的男人很有理由地釋放了一回自己的眼淚。

而《花樣年華》裡,當周慕雲所愛的女人不肯跟他一起離開的時候,這個最沉默的男人最終還是選擇了最沉默的方式。

王家衛就是梁朝偉背後的男人,看着他再一次受傷或者傷害自己。

電影大師和他們的禦用演員(二):亦父亦友?分道揚镳?

但是梁朝偉知道王家衛對于自己的了解,勝過了劉嘉玲。自1991年《阿飛正傳》中與王家衛合作以來,梁朝偉就在僅有的8部“王氏作品”中出現了6回(除了《旺角卡門》和《堕落天使》)。

王家衛是對梁朝偉幫助最大的導演,在他最低潮的時候出現。而梁朝偉的表演則成了王氏電影的精髓所在。

電影大師和他們的禦用演員(二):亦父亦友?分道揚镳?

梁朝偉在電影《一代宗師》(2013)中的影像

有人說,梁朝偉的輝煌是王家衛給的,但如果藝術的成功真的這麼容易,隻要遇上一個好導演就0K的話,那為什麼沒有别的人因為王家衛電影揚眉?比如劉德華,比如黎明。

王家衛:“梁朝偉其實是可以不要嘴巴的,單靠他的眼睛就可以演戲了。”

梁朝偉:“跟他拍戲感覺上好像沖破了一個階段,給我一種新的演戲的方法,是以在我演戲生涯裡,他是個很重要的人。”

電影大師和他們的禦用演員(二):亦父亦友?分道揚镳?

左起:張國榮、王家衛、梁朝偉、杜可風

“王家衛拍戲從來沒有劇本的局限,讓我可以自由發揮。......王家衛的戲沒劇本,你無法去設計該怎麼去演,隻有自己發揮,這樣就會有許多靈感。可以說,是王家衛給演員的自由成就了我的戛納影帝夢。”

“我和王家衛兩個熱愛電影的人,合作這麼多年,建立了許多默契。碰到一個那麼合得來的人在一生中很難,這是我們一同拍片的惟一原因。”

電影大師和他們的禦用演員(二):亦父亦友?分道揚镳?

蔡明亮(右)與李康生

【終身伴侶-蔡明亮與李康生】

合作影片:《青少年哪咤》(1992)、《愛情萬歲》(1994)、《河流》(1997)、《洞》(1998)、《你那邊幾點》(2001)、《郊遊》(2013)

這是相當少見的一對,自1992年蔡明亮的導演處女作《青少年哪咤》起,李康生便成了這位台灣新銳導演所有作品中鐵打不動的男一号,至今仍無一例外。

電影大師和他們的禦用演員(二):亦父亦友?分道揚镳?

1991年,李康生是在一個偶然機會裡被蔡明亮獨具慧眼發掘出來的,之後便應邀出演了《青少年哪咤》,由此演技開始被外界認同。

相信如果不是遇見了蔡明亮,李康生看似柔弱的外形,不善言談的個性想要步入演藝界并能有所作為應該不是一件很輕松的事情。

電影大師和他們的禦用演員(二):亦父亦友?分道揚镳?

電影《愛情萬歲》(1994)劇照,李康生

1994年李康生更憑《愛情萬歲》一片在法國南特影展中獲得最佳男主角獎,同時還被提名金馬獎最佳男主角,1996年還是以片入圍了亞太影展的最佳男主角獎。

接着,蔡明亮的《河流》、《洞》以及《你那邊幾邊》都不可或缺地由李康生擔綱。他們二人的合作似乎已經到了神形俱在的境界,更是共同建立了一個屬于自己的電影公司。

電影大師和他們的禦用演員(二):亦父亦友?分道揚镳?

電影《你那邊幾點》(2001)劇照,李康生

繼《洞》之後,蔡明亮沉默了四年然後全力打造了一部《你那邊幾點》。一切源于李康生的父親突然去世,這使得同樣喪父的蔡明亮頗有感觸、也是以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于是便有這部《你那邊幾點》的問世。

可以說《你那邊幾點》是蔡明亮沉默四年的一種爆發,也是他送給自己和李康生的禮物。就這一點,我們從影片的最後打出字幕就可以體會:本片獻給我的父親,和小康的父親。

電影大師和他們的禦用演員(二):亦父亦友?分道揚镳?

電影《郊遊》(2013)劇照,李康生

2013年,《郊遊》讓蔡明亮和李康生二人分别獲得了金馬最佳導演和最佳男主角,談起李康生,蔡明亮甚至稱他是“終身伴侶”。

【親密夥伴-杜琪峰與劉青雲】

合作影片:《無味神探》(1995)、《十萬火急》(1997)、《真心英雄》(1998)、《再見阿郎》(1999)、《暗戰》(1999)、《暗戰2》(2001)、《我的左眼見到鬼》(2002)、《神探》(2007)、《奪命金》(2011)

電影大師和他們的禦用演員(二):亦父亦友?分道揚镳?

杜琪峰(右)與劉青雲

劉青雲留給大家的印象永遠是黑色的,黝黑的皮膚,濃密的眉毛,固執的眼神,厚厚的嘴唇。當杜琪峰需要他微笑的時候,他也可以咧開嘴真誠的像個孩子,但更多的時候,我們總是被他眼裡的陰霾覆寫。

他與杜琪峰一直是極親密的拍片夥伴,杜琪峰曾經每年都替劉青雲量身訂造戲路與劇本,讓劉青雲幾乎年年提名香港電影金像獎。

電影大師和他們的禦用演員(二):亦父亦友?分道揚镳?

劉青雲在電影《暗戰》(1999)中的影像

《暗花》(1998)中和梁朝偉對峙的狠毒與陰冷,《呆佬拜壽》(1995)那個時而呆呆傻傻時而風流倜傥的闊少,劉青雲像一塊堅硬而粗糙的石頭,沉默的時候甚至有些木讷,偏執的時候尖銳而不可調節。

從第一次合作的《呆佬拜壽》開始——導演是谷德昭,制片人則是杜琪峰,劉青雲便成了杜琪峰電影裡的标志,就像梁朝偉對于王家衛、周潤發對于吳宇森一樣。

電影大師和他們的禦用演員(二):亦父亦友?分道揚镳?

劉青雲在電影《我的左眼見到鬼》(2002)中的影像

劉青雲常把忠奸難辨的角色納入杜琪峰個人創作的原型之中,往往藉着對比把角色的正、邪性格同時在一部影片裡展現出來,這也許是杜琪峰最為欣賞他的地方。

杜琪峰曾公開說,劉青雲是香港演技最佳的男演員。而劉青雲也感歎到:“我真正的大哥是杜琪峰,沒有他就沒有今天的劉青雲。”

電影大師和他們的禦用演員(二):亦父亦友?分道揚镳?

劃開好萊塢浮華皮囊:布萊恩·德·帕爾瑪的懸疑生涯

希區柯克向蒂比·赫德倫提出性要求 被控制和改造的金發女郎

鬼才導演最被忽略的一部電影,靈活使用"孫子兵法",不得不服

歌舞導演的轉型之作,揭露好萊塢内部運作神話,影射大制片人

硬漢變惡棍導緻粉絲抵制,“黃沙吹盡始到金”卻讓父子同台領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