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艾瑪·湯普森

艾瑪·湯普森出生于英國倫敦,知名女演員及劇作家。湯普森是史上唯一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編劇獎的奧斯卡影後,亦在金球獎奪得最佳劇本和最佳女主角獎,是影壇少見的演技派女編劇家。生涯至今提名五次奧斯卡獎、九次金球獎、七次英國電影學院獎和五次艾美獎。
1992年,以電影《霍華德莊園》獲得第65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女主角和金球獎最佳戲劇類電影女主角獎等,在其後幾年繼續入圍奧斯卡獎,包括以《長日留痕》和《因父之名》同年提名最佳女主角與女配角獎,是史上同年度獲奧斯卡獎雙料提名表演獎項的演員之一。
92.史泰龍
史泰龍是美國著名演員、導演及制作人。曾獲金球獎和格萊美獎提名。西爾維斯特·史泰龍在《洛奇》、《第一滴血》、《敢死隊》等系列電影中,奠定他在好萊塢武打動作巨星的地位。
史泰龍在1970年成為電影演員,起初隻是擔當小角色,直到1976年史泰龍根據他的現實生活編寫了劇本《洛奇》并參與演出後造成舉世轟動,從此史泰龍知名度大增。其後史泰龍在之後數集《洛奇》電影中持續自編自演自導,并聲名日隆。1982年他又自編自演《第一滴血》及其主角約翰·蘭博,這出電影再度備受注目,成為當年美國十大巨片。
1977年 第4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洛奇》。
2009年 第66屆威尼斯電影節電影人榮譽最高獎。
2016年 第73屆金球獎最佳男配角《奎迪》。
93.朱麗葉·比諾什
朱麗葉·比諾什是一位法國女演員、藝術家和舞蹈家。自1983年開始,她已演出超過四十部電影,橫跨英法語電影,并曾與許多電影大師合作,包括尚盧·高達、李歐·卡霍、克裡斯多夫·奇士勞斯基、麥可·漢内克、阿巴斯·奇亞羅斯塔米、侯孝賢和大衛·柯能堡。
1993年,她因演出《三色之藍》而在威尼斯電影節和凱撒電影獎獲得最佳女主角獎;1996年,她以英語片《英國病人》獲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女配角和柏林電影節最佳女演員,成為第二位獲得奧斯卡獎的法國演員,她之後更以《濃情巧克力》入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2010年,朱麗葉·比諾什因演出阿巴斯執導的《愛情對白》獲得戛納演展最佳女演員獎,成為影史上第一位達成影展大滿貫影後(戛納、威尼斯和柏林電影節)紀錄的女演員。
94.梅格·瑞安
梅格·瑞安是美國女演員。梅格·瑞安擅長演繹浪漫喜劇,曾數次被美國電影大獎提名為最佳女主角,媒體并以封号“美國甜心”昵稱她。
梅格·瑞安第一個讓她走紅而且知名度大增的浪漫喜劇是1989的《當哈利遇上莎莉》,這為她赢得金球獎最佳女主角提名,其中她在曼哈頓制造出的假性高潮至今仍被視為最經典的電影片段之一。
梅格·瑞安最具知名度的演出及電影角色有1989年的《當哈利碰上莎莉》,1990年的《跳火山的人》,1993年的《西雅圖不眠夜》及1998年的《電子情書》,全球累積票房超過 8.7億美元,其中《跳火山的人》、《西雅圖不眠夜》及《電子情書》皆是與湯姆·漢克斯對手演出。
95.亨利·方達
亨利·方達是美國著名電影、電視、舞台劇演員。簡·芳達之父。方達早年參加百老彙的舞台劇演出,1935年後開始從影。在其長達46年的演出生涯中,方達出演了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電影,勝任正派及反派的角色。他是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金球獎最佳男主角獎、奧斯卡終身成就獎、金球獎終身成就獎得主。1999年,他被美國電影學會評為百年來最偉大的男影星第6名。
亨利·方達除了奧斯卡獎項、金球獎獎項得獎以外,他也是英國影藝學院、東妮獎、美國電影評議會最佳男主角獎得主、格萊美獎最佳誦讀專輯獎得主、艾美獎最佳男主角提名。他還得到AFI終身成就獎、東妮獎終身成就獎、肯尼迪中心榮譽獎。方達是少數能夠問鼎多種領域著名獎項的影星之一。1999年,他被美國電影學會評為百年來最偉大的男影星第6名。
96.克裡斯托弗·沃肯
克裡斯托弗·沃肯是美國知名電視、電影演員;曾經榮獲1978年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時常飾演反派頭子、壞人、甚至是男鬼,偶爾也演喜劇笑片。較著名的作品如《獵鹿人》(1978年)、《蝙蝠俠歸來》(1992年)、《斷頭谷》(1999年)、《貓鼠遊戲》(2002年)、《怒火救援》(2004年)、《風雲人物》(2006年)、《澤西男孩》(2014年)和《飛鷹艾迪》(2016年)。
1978年以《獵鹿人》(The Deer Hunter),獲得第51屆的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獎
2002年以《貓鼠遊戲》(Catch Me If You Can),獲得英國影視藝術學院獎(英國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獎
97.鮑勃·霍斯金斯
鮑勃·霍斯金斯(是一名英國演員,他出生于聖埃德蒙茲伯裡,後在倫敦長大。他參演過大量電影作品,包括《漫長美好的星期五》、、《誰陷害了兔子羅傑》。他獲得過英國影視藝術學院獎、金球獎
98.麗塔海華絲
麗塔·海華絲是美國著名女演員。20世紀40年代紅極一時的性感偶像。有時亦稱“愛之女神”或“美利堅愛神”。她亦以極為出色的舞蹈技巧而名噪一時。
她的舞蹈演出受到了電影制片人們的關注,并于1935年初次同福克斯公司簽約, 幾年後她最終加盟哥倫比亞影業公司。 她同金·凱利合作了她最著名的音樂劇Cover Girl(1944)。她當時是好萊塢首屈一指充滿力度與優雅的舞蹈演員。在《姬烈妲》(1946)一片中,她成功地塑造了一個性感偶像的形象,盡管這在當時引來諸多非議。
1949年至1951年,她曾短暫離開影壇。1957年在她重回影壇拍下最後一部電影後,海華絲最終選擇了離開哥倫比亞影業公司。此後她并未放棄電影,并于1972年完成了最後一部作品。
99.烏瑪瑟曼
烏瑪·瑟曼是一名美國女演員和模特。烏瑪于1985年15歲那年,為了到紐約追求成為演員的夢想,而從高中辍學。她曾經做過雜志模特兒,不過從1987年開始,她開始拍攝電影,處女作是1988年上映的《校園皇帝》。然而,她的演藝事業直到1994年才出現轉機。這一年她出演了新銳導演昆汀·塔倫蒂諾的電影《低俗小說》,并且獲得當年奧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烏瑪最出名的成就就是演出昆汀·塔倫提諾的暴力風格電影《殺死比爾》中的女主角“新娘”。這部影片的劇本耗時5年寫成,是昆汀為烏瑪量身打造的。為拍好影片,烏瑪需要學習中國和日本功夫,并且要學習中文和日文。
一直以來,烏瑪一直擔任化妝品品牌蘭蔻的代言人。蘭蔻就曾經以她的名字命名一款唇膏。2005年,烏瑪開始擔任法國時尚品牌路易·威登的代言人。
100.李小龍
李小龍是國際著名華裔國術家、截拳道創始人、動作片演員、動作導演、國術指導、功夫片的開創者、好萊塢首位華人主角。
李小龍生于美國舊金山東華醫院,年少時期在香港九龍生活讀書,拜葉問為師學習詠春拳,其後以詠春為本,化而創立自己的截拳道。自少因父參與演出20多部香港電影。1959年,李小龍在美國主修戲劇,副修哲學,他開武館授徒邊磨煉國術,又客串演出多部美國電視劇。他嘗試改變亞洲人在美國影片中的形象,但最終連其譯為功夫的電視劇也由外國演員主演。1970年,李小龍獲得香港嘉禾電影公司鄒文懷邀請,在失意荷理活之下,回到香港主演以功夫為題的動作電影《唐山大兄》而大獲好評,李小龍迅速展開其知名度。此後他主演了《精武門》、《猛龍過江》、《龍争虎鬥》及《死亡遊戲》,此4部半動作電影震撼了整個影壇,而且在國際上迅速聲名鵲起。
李小龍去世後其聲威依然不減,他的銀幕形象對全球華人以至世界各地均有影響力,他的名字是武打電影甚至是中國國術的象征。李小龍亦帶領香港電影沖出亞洲,走向世界,為香港電影積累豐厚的資本、技術和觀衆,并為香港電影在1980年代開始風靡全球、成為東方好萊塢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