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王紅茹丨北京報道
截至7月29日,除了西藏、新疆外,已有29個省份釋出了上半年經濟資料。從GDP總量看,廣東省依然穩居第一;2個省份GDP超過5萬億元,11個省份GDP超過2萬億元。
從GDP同比增速看,26個省份達到兩位數增長,遼甯、河北和青海為個位數,分别為:9.9%、9.9%和9.1%。從排名看,今年上半年,湖北省以28.5%的GDP增速位居第一位。
業内分析認為,各省份上半年主要經濟名額資料顯示,我國經濟恢複基礎繼續鞏固,内生增長動力穩步增強,發展品質效益持續改善,市場信心預期穩定向好,人民生活水準不斷提高。
廣東省穩坐頭把交椅,先進制造業強省名副其實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梳理發現,截至7月29日,在已經公布上半年經濟資料的29個省份中,GDP總量超2萬億元的省份共11個,分别是:廣東省、江蘇省、山東省、浙江省、河南省、四川省、福建省、湖北省、湖南省、安徽省和上海市。
跟往年一樣,排名前3位的依然是東部三大沿海省份。廣東省以57226.31億元位居全國首位;江蘇省以55199.63億元排名第二;山東省排名第三,其GDP總量為38906.35億元。
廣東省上半年的資料是這樣的:根據地區生産總值統一核算結果,2021年上半年廣東地區生産總值為57226.31億元,同比增長13.0%,兩年平均增長5.0%。
上半年廣東GDP之是以表現亮眼,第二産業的貢獻功不可沒。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廣東第一産業增加值為2063.85億元,同比增長8.7%,兩年平均增長5.1%;第二産業增加值為22267.19億元,同比增長15.7%,兩年平均增長4.2%;第三産業增加值為32895.26億元,同比增長11.6%,兩年平均增長5.7%。
廣東工業生産之是以穩定增長,跟疫情後行業恢複有關。在40個大類行業中,36個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2個行業兩年平均增速正增長。
而制造業生産穩步恢複,為廣東的工業經濟增添了一抹亮色。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廣東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8.3%,兩年平均增長4.9%,增幅比一季度提高0.5個百分點。其中,支柱産業穩定增長,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裝置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長7.0%、31.1%、24.4%。
此外,新動能培育不斷發展壯大。上半年,廣東新經濟增加值1.42萬億元,同比增長10.5%,占地區生産總值比重24.8%。戰略性産業叢集快速發展,全省十大戰略性支柱産業和十大戰略性新興産業共有企業16.12萬個,實作增加值2.22萬億元,同比增長17.6%;占地區生産總值比重38.8%,比一季度提高1.9個百分點。
廣東省統計局局長楊新洪表示,廣東新動能中的十大戰略性支柱産業,諸如新一代電子資訊、綠色石化、智能家電、先進材料等,構成了整個産業特别是第二産業中的一個新的動能轉化,表現非常突出,高于全省GDP的增速。“他們形成的增加值,特别有利于支撐第二産業。第二産業上半年占到了38.9%,這個數字跟全國一模一樣,展現了我國是制造業強國,廣東是先進制造業強省。”
安徽繼續趕超上海 擁抱長三角是最大機遇
繼2021第一季度安徽省GDP趕超上海之後,今年上半年,安徽再接再厲,經濟資料繼續趕超上海,依然保持全國十強席位。
資料顯示,安徽省上半年GDP為20576.5億元,高出上海473.97億元;而在去年同期,安徽省也超越了上海。2020年上半年上海市GDP為17356.80億元,安徽省為17551.1億元,安徽高出上海194.3億元。相比之下,今年上半年上海跟安徽的差距在拉大。
安徽迅猛發展的底氣是什麼?2016年5月國務院公布《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安徽省的合肥、蕪湖、馬鞍山、銅陵、安慶等8座城市正式被劃為長三角城市群,此後,占據毗鄰江、浙、滬的地緣優勢,安徽發展一路凱歌。
從資料上分析,2021年上半年安徽省第二産業增速依然最快,第二産業增加值為8534.1億元,同比增長14.2%,兩年平均增長7.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7.3%,兩年平均增長9.4%,與一季度持平。6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2%。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16.1%,股份制企業增長17.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長16.6%。
此外,安徽省的高技術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也比較迅猛。先看高技術制造業。資料顯示,安徽省上半年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37.9%,比全部工業高20.6個百分點,占比由去年同期11.5%提高到13.2%。
再看戰略性新興産業。資料顯示,安徽上半年戰略性新興産業産值增長36.2%,比全部工業高10.3個百分點,占比由38.8%提高到42%。
“擁抱”長三角無疑是安徽這個内陸省份的機遇。安徽省委書記李錦斌此前表示,“安徽8個城市納入長三角城市群規劃,為安徽全面提高開放水準,加快産業結構優化更新,更高起點提升城鎮化品質,更高層次參與國際合作和競争帶來重大發展機遇。”
湖北GDP增速全國最高,浙江潛力大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梳理今年上半年GDP超過2萬億元的11個省份,發現湖北省經濟依然穩步發展,以22777.69億元,全國排名第8位,超越了湖南省。而在第一季度,湖北省GDP距離湖南僅一步之遙,湖北是9872.67億元,湖南10223.99億元。
此外,與今年一季度相比,湖北省上半年的GDP與福建的GDP差距也由877.93億元縮小至136.17億元,這表明湖北在第二季度經濟發展表現不俗,疫情造成的損失正在一步步追回。
從GDP增速看,湖北的表現也令人矚目。從2021年上半年已經釋出資料的29省份看,有26省份的GDP增速超過了10%,其中湖北增速最高,達到了28.5%,遼甯、河北和青海的GDP增速低于10%,分别為:9.9%、9.9%和9.1%。
這是湖北省在第一季度以58.3%的同比增速排名全國第一位次之後,再度牢牢占據第一的位次,表現出了較為強勁的經濟韌性。
盤點GDP超過2萬億元的11個省份,浙江省的表現也頗為亮眼。
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浙江省GDP為34556億元,同比增長13.4%,與北京齊頭并進,增速僅次于湖北省的28.5%和海南省的17.5%,高于江蘇的13.2%、廣東省的13.0%、山東的12.8%。
從産業分析,浙江第一産業增加值935億元,同比增長3.1%,兩年平均增長2.2%;第二産業增加值14177億元,同比增長16.9%,兩年平均增長7.0%;第三産業增加值19444億元,同比增長11.5%,兩年平均增長6.9%。
而數字經濟是浙江的“一号工程”。上半年浙江省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增加值接近4000億元,同比增長17.6%,占GDP的比重提高到11.5%。浙江省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制造業增加值兩年平均增長18.5%。
浙江省統計局總統計師王美福表示,上半年浙江省經濟持續穩定恢複,生産需求繼續回升,物價總體穩定,新動能快速成長,品質效益穩步提高,積極因素不斷積累增多,經濟運作穩中有進、穩中向好。
海南兩年平均增速全國第一,服務業對海南經濟貢獻率最高
海南省經濟發展依舊保持在快車道,上半年經濟表現可圈可點。資料顯示,海南省上半年GDP為2885.85億元,同比增長17.5%,兩年平均增長7.0%。
這三個資料中,兩年平均增速表現最為突出,7.0%高居全國首位。
兩年平均增速是指以2019年相應同期數為基數,采用幾何平均的方法計算的增速。資料顯示,海南上半年兩年平均增長7.0%。
不僅如此,海南GDP同比增速17.5%,排名僅次于湖北省,全國排名第二。在7月20日舉辦的2021年上半年海南經濟運作情況新聞釋出會上,省統計局副局長王瑜這樣評價海南省上半年的經濟表現,他表示:“經濟運作總體穩中有進,主要名額恢複性增長勢頭鞏固。随着市場需求的穩定恢複和自貿港政策利好的持續釋放,上半年海南主要經濟名額均保持兩位數增長,其中固定資産投資、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增幅較一季度繼續提高,分别提高0.4和16.3個百分點。”
“經濟運作穩中趨好”的背後,是政策紅利在持續釋放。遠的不說,7月26日,《海南自由貿易港跨境服務貿易特别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21年版)》(以下簡稱“《海南跨境服貿負面清單》”)正式公布,讓海南經濟發展又添新動力。
《海南跨境服貿負面清單》明确列出針對境外服務提供者的11個門類70項特别管理措施,凡清單之外領域,在海南自由貿易港内,境内外服務提供者一律一視同仁、平等準入。
“可以說開放度、透明度、可預見度都大大提高。”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在新聞釋出會上表示,出台《海南跨境服貿負面清單》是在新發展格局下,我國主動推動高水準制度型開放的一項重要舉措,對于推動海南自由貿易港高品質發展,對于我國在更大範圍内擴大開放進行壓力測試,以及對于我國建設更高水準開放型經濟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就推動海南自貿港高品質發展這個方面來說,它是一項重要的措施。
服務業是海南的一個主導産業,在海南省GDP中,服務業占到60%以上的比重。
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海南第一産業增加值614.90億元,同比增長5.1%,兩年平均增長3.3%;第二産業增加值497.28億元,同比增長13.4%,兩年平均增長2.6%;第三産業增加值1773.67億元,同比增長23.7%,兩年平均增長9.7%。
很明顯,服務業在上半年的表現尤為凸顯。王受文表示,“最近的統計表明,服務業發展對海南經濟的增長貢獻率達到95.8%。是以《海南跨境服貿負面清單》的實施将推動海南服務業的開放發展,如在現代服務業方面,這些清單應該說将會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責編:姚坤
(版權屬《中國經濟周刊》雜志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