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康師傅、統一、今麥郎,輝煌一時的國民友善面品牌,還能崛起嗎?

作者:銷售與管理

應該沒有哪一樣食品像友善面那樣,承載了如此多的國民記憶和豐富情感。

從70後到90後,誰的童年沒有過吃友善面的簡單快樂?哪個人的加班深夜和匆忙旅途,沒有友善面來陪伴靈魂?

如果說友善面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發明,相信沒有人會反對。

1956年,一個名叫安藤百福的日本人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一包友善面。

康師傅、統一、今麥郎,輝煌一時的國民友善面品牌,還能崛起嗎?

1970年,上海益民四廠生産了第一包“上湯雞伊面”,标志着中國友善面生産正式起步。

康師傅、統一、今麥郎,輝煌一時的國民友善面品牌,還能崛起嗎?

從1990年到2013年,無數友善面品牌如雨後春筍,國内的友善面市場迎來了快速發展。友善面從一定程度的奢侈品,成為了每個家庭的必備食品。

50年來,友善面的江湖不斷變遷,來了又走。有的崛起輝煌,有的衰敗沒落,有的銷聲匿迹,也有的挺過風雨,重新出發。

今天,我們就來給說說友善面,那些你知道的和不知道的事兒。

康師傅、統一、今麥郎,輝煌一時的國民友善面品牌,還能崛起嗎?

華豐——曾經的友善面大王

多數80後和90後最早的友善面啟蒙,都來自華豐。

華豐友善面,可以說是友善面的鼻祖。

1986年,廣東農墾辦引進了一套日本原裝友善面的生産線,準備給珠江農場。誰知珠江農場“不識貨”,于是給了珠海華僑農場。

時任農村生活服務站的站長熊毅武帶領員工生産出第一包友善面。四四方方的黃色塑膠包裝,取名“華豐”,寓意“中華豐裕”。

康師傅、統一、今麥郎,輝煌一時的國民友善面品牌,還能崛起嗎?

為了迅速占領全國的空白市場,熊毅武邀請了當紅的重量級明星沈殿霞代言,電視上,“肥姐”拿着一包華豐三鮮伊面,“食華豐,路路通”的廣告詞,一夜之間婦孺皆知。華豐開啟了全面開花的節奏,十幾個生産工廠遍布全國。

康師傅、統一、今麥郎,輝煌一時的國民友善面品牌,還能崛起嗎?

當時的華豐熱銷到什麼程度?除了珠三角,北至黑龍江,西至新疆,無人不食華豐三鮮伊面。

尤其是它的經典幹吃法,很多人一定試過。打開塑膠袋,把調料包取出來,隔着包裝袋,用小錘子錘碎面餅,有時候加調料包搖晃一下再吃,有時候不加。除了幹吃,煮着吃非常Q彈爽口。

那時候的華豐三鮮伊面,售價7毛錢一包,後來也隻需花1塊多錢,就能收獲一份快樂。

華豐銷量火爆大江南北,華豐的創始人熊毅武被稱為“中國友善面大王”。

康師傅、統一、今麥郎,輝煌一時的國民友善面品牌,還能崛起嗎?

90年代初,華豐迎來了股份制改革,印度尼西亞著名的造紙業巨頭金光集團,成為華豐的第一大股東。

在金光集團的主導下,華豐在管理上摒棄了本土化,撤掉了原有的高管團隊,從台灣香港引進專業人才,熊毅武隻能黯然退休。但海外部隊“水土不服”,在營銷政策和應對市場上沒有及時把握好,加上康師傅和統一的崛起,使得華豐的銷售節節敗退。

更重要的是,華豐伊面失去了熟悉的口感和味道。

為了讓華豐的味道傳承下去,熊毅武另起爐竈,來到陝西寶雞,創辦了以他名字命名的熊毅武公司,生産熊毅武系列友善面。

熊毅武友善面有雙塊面、單塊面、清真和香脆面四大系列,麻辣牛肉面、三鮮伊面、清真麻辣牛肉伊面等十六個品種。

很快,産品以經典的味道擁有了衆多消費者的認可,熊毅武友善面還獲得了“全國食品行業名牌産品”稱号。

康師傅、統一、今麥郎,輝煌一時的國民友善面品牌,還能崛起嗎?

令人遺憾的是,熊毅武和妻子在1997年2月因一場意外車禍去世。失去了靈魂人物的熊毅武友善面,子女因财産起糾紛,最後公司解體破産,“熊毅武”這個品牌也逐漸消失不見了。

在2021年中國友善面品牌力指數排行榜上,華豐也隻排在了第9名,昔日的“中國友善面大王”風光不再。

康師傅、統一、今麥郎,輝煌一時的國民友善面品牌,還能崛起嗎?

在友善食品之集大成的當下,大型商超和高檔超市的貨架上已經難覓華豐的黃色身影。如果想懷舊一下,隻有到某寶和小型超市買上一包,回憶一下嚼幹脆面的童年味道。

康師傅、統一、今麥郎,輝煌一時的國民友善面品牌,還能崛起嗎?

康師傅與統一——從競争對手到難兄難弟

90年代初期國内的友善面,都隻是四四方方塑膠包裝的一塊面餅+一包調料。康師傅和統一的雙雙進入,才有了醬料包,推出了碗裝面。

中國台灣統一企業集團在1992年1月投資設立了新疆統一企業食品有限公司,第二年,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在天津成立。

統一主打的“小浣熊”幹脆面成了學生黨的最愛。除了味道,還有集齊随包送的“三國卡”、“西遊卡”、“水浒卡”也很有吸引力。

康師傅、統一、今麥郎,輝煌一時的國民友善面品牌,還能崛起嗎?

而康師傅紅燒牛肉面一經面世,立即成了南漂北上打勞工和出國門旅行團行李箱裡的必備神器。

康師傅、統一、今麥郎,輝煌一時的國民友善面品牌,還能崛起嗎?

90年代康師傅友善面廣告

那時候的康師傅,下設十幾家子公司,114條生産線,生産基地遍布全國13個城市,年銷售65億包,相當于平均每個中國人一年要吃掉5包。以47%的市場占有率,幾乎占據了友善面市場的半壁江山。2006年,康師傅在香港上市。

被康師傅紅燒牛肉面壓制的統一,直到2008年推出了老壇酸菜牛肉面後,才打了翻身仗。從那時起,統一的年銷售額連續四年蹭蹭往上增長,從1.5億直線上升到40億,增長率高達2500%,終于扭虧為盈。

康師傅、統一、今麥郎,輝煌一時的國民友善面品牌,還能崛起嗎?

不過,統一的高光時刻沒持續多久,康師傅推出了同款酸菜牛肉面,“康統”銷售大戰開始了。為了争奪市場佔有率,康師傅和統一開展買贈活動,光是火腿腸就一共送出了40億根。

在這場曠日持久的争奪戰推動下,中國友善面市場實作了連續19年的高速增長,白象、福滿多、五谷道場等友善面生産廠家,如雨後春筍湧現,友善面市場如火如荼。2013年462億的銷售紀錄,讓中國一舉成為全球第一大友善面市場。

這一年的康師傅和統一都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康師傅營業額首次突破百億美元大關,達到109.41億美元(約合人民币757.95億元)。統一營業額實作233.3億元。

但是也恰好從這一年開始,外賣行業爆發性生長,從4億單猛增到55億單;友善面銷量同期下降了55億包。

康師傅、統一、今麥郎,輝煌一時的國民友善面品牌,還能崛起嗎?

資料顯示,中國的友善面需求市場從2013年開始逐年下降。

2017年開始到2020年,友善面的産量也在逐年下降,從1103.2萬噸下降至556.8萬噸。去年疫情以來,全國友善面市場略有好轉。

但根據2021年上半年财報顯示,友善面整體銷售額下滑7.3%。其中康師傅下滑14.67%,統一下滑12.2%,康師傅和統一友善面業務首次出現下滑遠高于行業整體的情況。

康師傅、統一、今麥郎,輝煌一時的國民友善面品牌,還能崛起嗎?

其實從2018年開始,康師傅積極尋求突破,加強新品研發,布局高端友善面市場。推出了“湯大師”、“Express速達面館”等系列産品,在2020年,高價袋面、中價袋面的銷售額均實作增長,其中高價袋面銷售額為130.66億元,同比增長28.12%。

康師傅、統一、今麥郎,輝煌一時的國民友善面品牌,還能崛起嗎?

在網上曾有人編段子調侃“康師傅紅燒牛肉面一年用不了一頭牛”。如今康師傅讓消費者吃上了大塊牛肉,據說“Express速達面館”裡有7-8塊大肉塊。憑借着湯汁與肉塊的多項技術突破,産品還摘取了最佳創新産品獎。

康師傅、統一、今麥郎,輝煌一時的國民友善面品牌,還能崛起嗎?

同樣一直呈下降趨勢的統一,在2018年也開始止跌并上漲。打出“生活面”概念,在高端産品上推出“滿漢全席”、“湯達人”等等,想吸引年輕消費群體和高端目标客群的需求。在2019年上半年,“湯達人”也有了兩位數的增長。前不久,統一還官宣去重慶尋味,據猜測,很有可能會推出一款重慶小面友善面。

後疫情時代速食品大熱的市場環境下,“康統”兩位老大能否成功拓展空間,還需市場的檢驗。

康師傅、統一、今麥郎,輝煌一時的國民友善面品牌,還能崛起嗎?

今麥郎——有望成為“康統”雙雄争霸終結者

在康師傅統一兩個老大哥深陷困局的時候,排名老三的今麥郎卻實作了逆勢增長。

在行業回暖的2018年,實作了20%的漲幅。

如果沒有創始人範現國當年極具魄力戰略決策,今麥郎走不到今天。

康師傅、統一、今麥郎,輝煌一時的國民友善面品牌,還能崛起嗎?

今麥郎在1994年才進入市場,晚于統一和康師傅。今麥郎的前身是華龍。

當時的友善面市場是“康統”的天下,想分一杯羹談何容易?

範現國把目光投向了統一和康師傅暫時無暇顧及的農村市場。

依靠河北靠近原料産地節省運輸費用和調料深加工一條龍,主打低價,推出5毛5一包的“華龍小仔”。

2001年,華龍總産量達到30億,銷售額超15億。在農村市場占據了絕對優勢。

康師傅、統一、今麥郎,輝煌一時的國民友善面品牌,還能崛起嗎?

不久以後,統一和康師傅兩大巨頭也開始拓展下沉市場,面對強大的對手,範現國果斷抛掉華龍品牌,開創新品牌“今麥郎”,将産品更新,以“彈”為特色,進軍城市市場。

康師傅、統一、今麥郎,輝煌一時的國民友善面品牌,還能崛起嗎?

“彈得好,彈得秒,談得味道呱呱叫”的燒腦廣告,“中國南極科考隊員食用骨湯彈面,相當于喝了6000克鮮骨湯”的成功背書,讓今麥郎成功收獲一大批的友善面愛好者。

正所謂不破不立,今麥郎大膽走産品差異化之路,硬是從兩位老大哥的手裡搶下了30%的市場佔有率,在2004年實作營收超20億。

企業做大做強總會遭遇諸多問題,今麥郎也不例外。

在與日清合資的十年期間,今麥郎在世界領先的研發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經驗方面獲得了成長,但因為今麥郎的低端形象,最終日清還是選擇了分手。

康師傅、統一、今麥郎,輝煌一時的國民友善面品牌,還能崛起嗎?

近幾年來,為了摘掉低端低價的标簽,今麥郎從生産線開始進行改革創新,産能從每分鐘160包提升到330包。在産品創新方面,采用航天領域的冷凍幹燥技術、加入大豆卵磷脂、增加蔬菜包含量、瓦楞紙隔熱等等。

另外針對不同的使用者需求,還推出了“一桶半”的單品,打造“0油炸”的單品“老範家”,在今年7月份剛一上市,就成了網紅。

康師傅、統一、今麥郎,輝煌一時的國民友善面品牌,還能崛起嗎?

這些突破性改革,帶動了銷售的兩位數增長。

今年初,今麥郎已經和中信建投證券簽署上市輔導協定,向A股發起沖擊,有望成為“友善面第一股”,終結“康統”雙雄稱霸的市場格局。

康師傅、統一、今麥郎,輝煌一時的國民友善面品牌,還能崛起嗎?

五谷道場——從輝煌到落幕再盤活

說到五谷道場,它成就過打敗過康師傅和統一的神話,也曾兩度破産。發展之路可謂是大起大落。

2005年,有營養學家提出了“油炸友善面緻癌”的說法,讓友善面被貼上了“垃圾食品”的标簽。幾大友善面巨頭聯合舉辦“友善面安全問題高層論壇”,辟謠“友善面緻癌說”,聲稱“不論是油炸還是非油炸友善面,其丙烯酰胺平均含量僅為15~80微克/千克,不會緻癌。”

五谷道場的創始人王中旺分析了市場行情,立即以“非油炸友善面”為賣點,請陳寶國權威代言“我不吃油炸食品,非油炸,更健康”,凸顯健康口号。剛上市第一個月就有了600萬的銷售業績。根據官方資料,五谷道場在巅峰時期曾達到了20億的銷售額,在各大超市供不應求,在友善面市場成功分走蛋糕。

康師傅、統一、今麥郎,輝煌一時的國民友善面品牌,還能崛起嗎?

其實,關于非油炸和油炸友善面,本質上相差并不大。漸漸地,非油炸的賣點不再被市場廣泛認同。

而五谷道場也因規模擴大,推廣中低端産品,出現了多條業務線的入不敷出,資金斷裂,不得不申請破産重組。2009年中糧集團以1.09的低價收購了五谷道場,然後又因為銷售沒有起色,負債高達9.27億元,被迫停産。2017年,五谷道場再被賣給了克明面業。

康師傅、統一、今麥郎,輝煌一時的國民友善面品牌,還能崛起嗎?

在超市貨架上消失了許久的五谷道場,在新媒體上進行了相對低調的推廣。在去年3月份,五谷道場和薇娅合作,在26秒鐘售出26萬袋友善面。

幾番波折的五谷道場,終于迎來行業複蘇,在克明面業對其成本的嚴格管控下,2019年終于扭虧,2020年實作銷售收入10.54億元。

五谷道場是盤活了,但想要重返第一梯隊,仍然任重道遠。

康師傅、統一、今麥郎,輝煌一時的國民友善面品牌,還能崛起嗎?

從第一包友善面的誕生,到今天已經半個世紀了。

中國人一年吃掉的友善面是1000億包。它并沒有被時代抛棄。

據世界友善面協會的最新資料,2020年全球友善面消費量為1166億份,而我國友善面消費量達463.5億份,約占全球友善面消費量的40%,位居首位。預計到2023年,全球友善面市場将超過550億美元。

面對龐大的市場潛力,友善速食領域将迎來新的藍海。

各大傳統友善面品牌在重新調整産品政策,加速調整步伐,而衆多新興速食品牌已經崛起,加速分流友善面市場佔有率。

今年以來,拉面說完成最新一輪融資,勁面堂完成今年的第三輪融資,瓷面江湖連續完成兩輪千萬美金融資。

友善食品市場新舊交替的博弈才剛剛開始。

參考資料:

《康師傅真的變了:一年友善面銷售額超250億,牛肉面終于放大塊肉》

砺石商業評論《今麥郎:友善面困局下的逆市上揚》

農業行業觀察《五谷道場經曆的大起大落》

第一财經《友善面行業熱度回落,誰在搶生意》

本文作者:十月波斯菊

責任編輯: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