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在職場管住自己的嘴有多重要

他,才智過人,曾與諸葛亮、法正一樣,同為劉備倚仗的肱骨之臣,最後卻遭劉備冷遇乃止抛棄。

他,開局是一個受刑的囚徒,短暫地一時輝煌之後,結局又淪為階下囚。

這個人叫彭羕(yàng)。讀一讀他的故事,或許能給身在職場的我們一些警示。

一、有才又能被賞識是一種幸運

彭羕身長八尺,儀表堂堂,又寫得一手好文章。但在劉璋主政益州時,他卻并不受重用,隻是當了一個門下書佐之類的小官。他有一個壞毛病,就是驕傲自大,喜歡譏諷議論别人。有人在劉璋面前诽謗他,劉璋就判了他侮辱性極強的髡刑(剃了光頭)。

人在職場管住自己的嘴有多重要

他逃了出來,投奔一直在觊觎着益州的劉備,向他進獻奪取蜀地之策。劉備分外合意,認為彭羕是個了不起的奇才,多次派他去軍中宣講軍事,指導将領。每次差事他都辦得特别漂亮,劉備對他的賞識也日益隆厚,破格提拔他為治中從事(相當于現在的省委秘書)。

二、人最大的毛病是不長記性

原本不過是一介刑徒,一朝之間就位居衆人之上。彭羕飄了,狂傲輕忽的老毛病又犯了,猴子尾巴翹老高,在同僚面前裝得牛逼哄哄,驕傲得不得了。對下屬更是不屑一顧,樂得别人的巴結與奉承。誰叫他現在是上司面前的紅人呢!

三、有人表面對你笑嘻嘻,暗地裡在整你

這個朝廷裡,能叫彭羕真心服氣的人沒幾個,諸葛亮算一個。諸葛亮雖然表面上很客氣地與彭羕結交,但心裡并不喜歡他,多次秘密地對劉備說,彭羕這個人心志很大,欲望太盛,不是一個安定順從的主。

人在職場管住自己的嘴有多重要

四、你的一舉一動,上司都看在眼裡

劉備素來就很相信諸葛亮的話,就開始留心觀察彭羕的一舉一動,不像之前那樣親近寵信了。還把他下放到地方郡縣去做江陽太守。正好也借機磨一磨他的銳氣,鍛煉鍛煉。

五、有人給你戴高帽時要謹慎了

彭羕心裡當然很不爽了,但也沒法子。臨行之前,他去拜訪了一下馬超。也就是這一次拜訪讓他的人生徹底跌入谷底。

馬超不知是出于安慰他還是故意以言語相撥,對彭羕說:“您的才能出類拔萃,有目共睹,主公對您非常倚重,我也是十分看好您,認為您應該和法正、諸葛亮這些人并駕齊驅,怎麼會忽然任命您到外地小縣去任職呢?”

六、即使不滿也不要在人前抱怨

一句話正戳中了彭羕的痛處,他張口就來:唉,那老東西迷惑昏庸,還有什麼可說的。

這話可能是一時情緒發洩,在同僚面前罵上司,實際上是非常愚蠢的行為。這個還不是緻命的,接着彭羕還有更作死的言行。

七、對不熟悉的人不要掏心掏肺

他竟然對馬超說:“您作為外援,我作為内助,天下完全可以輕松平定。”

馬超聽了這一句,表面上默不作聲,心裡着實吓了一跳。他剛投奔劉備麾下一年,對這個新上司還不太熟悉,時常擔心自己處懷疑之地而惹禍上身。彭羕前腳一離開,他後腳馬上打了小報告給劉備,把彭羕賣得一個幹脆果決。

人在職場管住自己的嘴有多重要

八、諸葛亮才是真的智商情商雙絕的人精

彭羕為什麼要說這番話呢?

他在獄中寫給諸葛亮的信中辯解說,馬超誤解他的意思了,他不是說主公老,更不是想造反,隻是一時豬油蒙了心,才表現出不滿的情緒,沒有認真估量幾斤幾兩,也沒有充分了解上司工作調動的本意,感情一時沖動才激發出這種狂妄悖亂之語,實在罪該萬死。

說到底,就是情商太低。

諸葛亮自然是看到了這一封信。但再多忏悔,再多辯解也沒有用了。諸葛亮會留他麼。

為什麼劉備會一直這麼尊崇年紀輕輕,經驗有限,出身背景又一般的諸葛亮?

人在職場管住自己的嘴有多重要

出色的工作能力隻是一方面。

想一想,他極不喜歡彭羕卻也能與之結交,喜怒不不形于色,這是彭羕怎麼都比不上的。

可歎彭羕在臨死還在吹捧諸葛亮是當世的伊尹、姜子牙,希望諸葛亮能替自己說情。

人在職場,情商往往比才能更重要。即便人才平庸,也要記住,先管好自己的嘴。

本文史料參見《三國志·蜀書十·彭羕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