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 / 鄭亞紅
編輯 / 趙豔秋
2018年底,一個在阿裡、華為火熱的業務,也同樣被李彥宏進行了更新。
李彥宏在當時的内部信中宣布,百度對雲業務進行組織更新。此時,百度将雲定位在搜尋之外,一個可能實作快速增長、支撐公司營業規模的業務。
不過,在不到一年的“試水”後,百度已經認清了雲的另一面,需要巨量投入,比拼誰家裡更有礦。于是,從2019年下半年起,百度對這個業務開始了調整。
對總經理離職的三種反應
百度雲業務的變動,是從該業務總經理尹世明被曝離職而引發關注的。他個人的離職在業内也引發了三種猜想和讨論。
一位雲計算行業人士稱,沒跟尹世明打過交道,但從公司看,百度的變現壓力太大,雲業務不能在短期内成為盈利點,隻能重找定位,舊帥辭去。
另一位人士對上述猜測則持保留态度,他告訴AI财經社,尹世明的離開不一定是因為業績。尹世明是前百度總裁張亞勤招來的人,是張的嫡系。張從百度退休後,尹世明主導的智能雲事業群組與CTO體系融合,尹向CTO王海峰彙報。這其中的融合問題被猜測,雖然尹對外稱“他擁抱融合”。
圖/視覺中國
而另一位頭部雲計算廠商的高管則幹脆地表示,百度雲的存在感不強,很多人都不知道百度雲總經理是誰。
實際上,2016年,尹世明被招至百度,此後三年百度雲的業務主要由他負責。與阿裡雲、騰訊雲目前主要由網際網路to C背景的人引領不同,此前,尹世明是大型企業軟體SAP的大中華進階副總裁,有着to B大客戶銷售背景。由此也可以判斷,百度找來尹世明 ,是期望他能在to B大客戶市場上有所作為。
2017年,尹世明在接受AI财經社專訪時稱,百度雲走得有點晚,但也可以想得更透。他坦承,在百度雲向前發展的過程中,挑戰肯定很多,比如百度是to C公司,現在要逐漸建立更多to B思維。
如今也有雲行業人士對AI财經社直言,網際網路公司的雲業務通常先由to C的人搞起來,然後to B的人再接手,“百度好像搞反了”。
但幾位百度雲内部人士表示,尹世明的口碑不錯,他是一個專業的職業經理人,“為人坦誠”,“說過的話基本能夠得到印證”,“他管理能力很強,說3個月調整有個結果,到時确實就能實作”。
不過也有百度員工匿名在脈脈上對尹世明的工作能力有所質疑:“Waston(尹世明)來了這兩年,除了一直在調整架構,不知道在幹什麼,也沒見打赢幾次仗。有哪位高層告訴我Waston牛在哪裡?”
作為百度雲業務過去三年的狙擊手,尹世明的離職消息略顯平靜。實際上,子彈已經飛了好久。
今年3月,百度通過内部郵件宣布百度智能雲事業群組進行調整,其中尹世明和張志琦兩人卸任原職,另做安排。
百度雲内部人士稱,對待尹世明這個級别的高管,百度不會像陸奇和張亞勤離開一樣專門公布,正是通過這樣内部郵件的方式,宣布其調整和離開。隻不過當時受疫情影響,這條内部調整的消息未被外界關注。直到近期”尹世明見投資人“這個新的職業動态消息傳出時,人們才意識到這位高管已經離開。
同時,百度雲的調整從張亞勤離開後就一直在逐漸進行着。張亞勤時代,百度雲的地位是在上升的。百度過去幾年“All in AI”,雖然李彥宏曾澄清沒這麼說過,但不可否認,百度近幾年來突出的标簽就是“人工智能”。百度雲與百度大腦等團隊一同在努力承擔人工智能落地的任務。2018年年底,原本的智能雲事業部更新為智能雲事業群組。
而在張亞勤退休後,百度圍繞技術體系進行了一系列調整,雲業務的地位在某種程度上可被視為下移。先是2019年9月,智能雲與CTO體系融合,尹世明攜團隊向CTO王海峰彙報。王海峰的CTO體系主要包含兩塊,AI技術平台體系和基礎技術體系,融合後三個體系在今年1月又被整合為“百度人工智能體系”。
“張亞勤的走對尹世明離開是一個重要因素,但不是核心問題。“一位行業人士對AI财經社分析說,”核心還是業績,尹世明沒有完成經營名額。”在他看來,去年9月尹世明2000人團隊并入CTO體系,就是為了讓他離開做準備。“尹當時心裡就可能清楚了,這是一個平滑的過渡。”
上述人士認為,百度雲由直接向總裁彙報轉而向CTO彙報,這是降級,但不會取消。
搜尋公司為什麼做不好雲
作為一家老牌的網際網路公司,多位業内人士都認為,這一系列的調整反映了百度在雲上的戰略定力不夠。“沒有什麼方向是對還是不對,做到極緻就會好。”
不過也有人士認為,“雲計算是一個重資産、規模化的新物種,落地需要非常大的資金”,這個行業也越發凸顯出巨頭壟斷的屬性,百度在權衡後不再孤注一擲,某種程度上也是認清當下現實。
“各家雲業務有不同的定位,各有各的活法。比如,金山雲首先是保證雷系業務,美團雲則保障自身。”一位人士說。
百度在雲計算上遭遇的處境,讓人很容易聯想到另一個國際搜尋巨頭谷歌。非常巧合的是,谷歌的雲業務也并不順利,落後于亞馬遜和微軟。2019年,谷歌首次對外披露了雲業務的收入,全年為 89.2 億美元,相比較而言,亞馬遜AWS全年營收為350.26億美元,微軟雲為119 億美元。
4月中旬,外媒曝出谷歌雲或将削減支出并裁員。谷歌CEO皮查伊在給員工的一封信中稱,由于新冠疫情的影響,該公司将會“重新調整”對資料中心等領域的投資重點和投資步伐。
對比百度在國内面對阿裡、騰訊和華為,他們的困境有相似的地方。
IDC分析師劉麗輝認為,像亞馬遜和阿裡這樣以電商起家的公司,會遇到”雙十一”這樣的大促活動,為了支撐峰值流量,要準備好更多的伺服器,這樣造成了平時裝置的閑置。一位頭部雲計算公司人士更具體說出,峰值流量是平時的百倍。為了不浪費已經投資的資源,他們做雲的動力本身就很大。而搜尋公司則沒有這種問題的困擾。
除此之外,搜尋公司與它的客戶之間不存在“強關聯”,這也是兩家搜尋公司雲業務發展的一個掣肘。
“阿裡基于萬網和巨石塔系統,得以打開服務企業的口子,也是以聚集了阿裡雲的早期客戶;華為更不用說了,一直做to B,大型政企這塊吃得很死;騰訊有遊戲這塊生态。但是我看不清百度的生态圈在哪。”一位雲行業的人士稱。
當年阿裡收購了做網站域名備案的萬網,企業要建網站,先得購買域名,阿裡雲就從這裡切入,争取網站托管到阿裡雲上;而巨石塔是一套給淘寶賣家的系統,賣家基于它搭建網店,網店自然而然也上了阿裡雲。但在搜尋公司,你很難看到這樣自然的延伸。這兩年,百度推小程式,同時推出了托管頁,幫百度的廣告客戶做營銷的落地頁面,都是期望自家的流量不出圈。
與百度不同的是,谷歌雲的軟體業務很強,這讓它依然是全球雲計算市場的老三。
一位雲業務分析師觀察到,2018年,谷歌雲的軟體業務(PaaS和SaaS服務),在各家雲平台上的收入高達數十億美元,2019年,這兩項業務又增長強勁。而百度雲的軟體服務目前還不夠突出,再加上國内PaaS和SaaS還未迎來大規模爆發,要滞後大約3年,這也讓百度想在當下複制谷歌的經驗沒那麼容易。
實際上,百度雲業務的調整仍在進行中。相關人士告訴AI财經社,架構調整是為了更有助于AI的落地,最早張亞勤對雲業務總結出了“ABC戰略”(人工智能AI,大資料Bigdata,雲Cloud),現在也應該在ABC的基礎上進行一個疊代。
誰是百度雲的第二個愛奇藝?
百度雲目前最大的客戶是愛奇藝,它正在找尋“第二個愛奇藝”。
在百度智能雲對外的資訊中稱,當下,百度更重視價值銷售,對行業解決方案、對AI “價值落地”更加重視。也就是說,那些“賠本賺吆喝”、隻做規模的雲業務将被擯棄,行業落地解決方案是方向。
今年春節前,百度智能雲公布了一輪調整,其中智慧政務、智慧醫療、智慧金融、智能客服與營銷四大業務闆塊更新為四大事業部,也由此确定了四個主賽道。
百度選擇在這四個主賽道,有的是基于此前的積澱,有的是市場未來可期,但是大熱的賽道意味着挑戰也更大。
智慧醫療百度目前有一些階段性成果,包括李彥宏曾在大會上親自示範的AI眼底篩查一體機以及疫情期間AI測體溫、AI電話等項目。但實際上,整個AI行業在醫療上的落地一直并不順利,三類醫療器械證遲遲不下發,衆多AI醫療公司隻能另辟蹊徑從其他模式去創造收入。不過新冠疫情為AI醫療撕開了一個口子,後續的機會和競争都會更多。
智能客服與營銷是目前百度雲較為成熟的一塊業務,百度在電信營運商市場落地比較順利。外界很難想象,三大營運商在客服這塊業務上,投入恐怕要在上百億元。用AI來代替人工通話,為營運商降低成本,是一個可觀的市場。
智慧金融也是相對成熟的業務。百度從智能客服系統入手,目标客戶是各大銀行和金融機構,都是不差錢的主。百度的合作模式一般是将AI能力與私有雲或者行業雲打包出售。最早有的銀行語音識别系統用的是科大訊飛或紐昂斯,提議後面的對話系統用百度。但實際使用下來發現,兩套系統結合在一起效果不好,語義了解的正确率大打折扣僅有80%,最終還是選擇了一整套百度的解決方案。百度在此延伸拓展金融場景。
政務是2019年雲計算廠商争奪最為激烈的市場,時不時就曝出哪家雲廠商獲得了數億元大單。但業内人士分析現在政務市場是群雄劃地割據的時代,各廠商依據地理優勢拿單。浪潮立足山東,騰訊占據着廣東,阿裡包攬浙江,其餘的省份也在被各大廠迅速劃分蠶食。百度需要選好地盤,重點突破。
顯然,百度智能雲的側重點是圍繞主賽道,把AI通過雲來落地變現,但可以确認的是,人工智能的變現速度不會快。
去年,百度提出AI進入工業化大生産階段,這也是一個全球所有雲廠商都在落實的事。一位業内人士稱,華為的做法很有代表性,一端從底層人工智能晶片入手,另一端從上層算法研究出發,兩邊再往中間使勁,一項項補齊,形成端到端方案。但華為雲相關人士也對AI财經社坦承,這是一個剛剛起步的事情,要潛心投入數年。
AI的變現還未等到春天。
此前,有人在社交媒體上提出,在阿裡雲、騰訊雲之後,誰會是中國公有雲市場老三?并拿百度雲和華為雲進行比較。
不過,多位雲計算人士對AI财經社稱,兩者沒有太多關聯性,國内未來可能将是HAT(華為、阿裡、騰訊)做重投入、大比拼的事。在雲市場,企業都投資數年,目前僅有亞馬遜AWS是盈利的。
“經過這次調整後,也許百度就不做大規模的雲了,可能在一些標明的賽道上做幫助AI落地的雲,之後再依發展狀況而定。”一位雲計算人士稱,“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