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林彪的失誤,導緻紅軍三巨頭一周之内兩次遇襲,兩位重要人物犧牲

1929年1月,蔣介石糾集湘贛兩省反動駐軍共18個團,以魯滌平為總指揮,何鍵為代總指揮,金漢鼎為副總指揮,兵分五路向井岡山根據地進行第三次“會剿”。

為打破敵人的“會剿”,同時也為了解決部隊的經濟困難,1月14日,毛主席、朱德、陳毅率紅4軍主力3600餘人,從小行洲出發,風雪下井岡,向贛南出擊。

林彪的失誤,導緻紅軍三巨頭一周之内兩次遇襲,兩位重要人物犧牲

這支隊伍中,有紅4軍的兩個主力團——紅28團和紅31團。

紅28團改編自原工農革命軍第一師(南昌起義餘部),是井岡山紅軍中的頭号主力,團長是林彪。紅31團改編自原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秋收起義餘部),在井岡山紅軍中戰鬥力僅次于紅28團,團長是伍中豪。

1929年1月23日,紅4軍占領了江西的大餘縣城。

下山虎果然厲害。

1月24日早飯後,紅4軍軍部以及下轄的紅31團、特務營和獨立營按照部署,分頭深入到城内外做群衆工作,籌集物資款項。忽然,槍聲大作,在縣城北面陸安亭和雷公塘方向均出現了敵情。

原來,國民黨“會剿”井岡山總指揮何鍵得知紅軍主力下山,立即從“會剿”紅軍的5路人馬中,抽出李文彬、劉士毅兩個旅尾追紅軍,同時指令廣東的王啟瑜在南雄和贛粵交界處堵截紅軍。

當時,紅28團負責警衛工作。由于團長林彪的疏忽大意——既沒有組織營連以上幹部看地形,也沒有研究出現複雜情況下的協同配合,再加上缺乏地方黨組織的配合,紅28團的警戒線形同虛設,是以才有敵人的突然出現。

警戒線很快被敵人突破,團長林彪欲組織全團後撤。團黨代表何挺穎堅決反對撤退,親自帶領部隊向敵人發起反擊。

很快,何挺穎就身負重傷,被戰士從火線上擡了下來。

當時陳毅正在大餘城内街上向群衆分發财物,結果發現敵軍連忙後撤,一直追到城邊才追上後退的軍部,當時軍部隻剩下毛主席和少數機關人員了。

千鈞一發之際,正在31團的紅4軍軍長朱德,指令團長伍中豪率31團搶占了城郊東部的制高點東山嶺,拼死抵抗。

為了儲存力量撤出戰鬥,毛主席、朱德随31團撤退。轉移途中,仍不斷遭敵圍襲。身負重傷的紅28團黨代表何挺穎與傷病隊員在山林中和敵人遭遇,戰鬥中英勇犧牲。

林彪的失誤,導緻紅軍三巨頭一周之内兩次遇襲,兩位重要人物犧牲

另外,在這次大餘戰鬥中,前委委員、工農運動委員會主任、軍械處處長宋喬生,31團營長周舫,獨立營營長張威,28團特務連連長鄭特等多名幹部犧牲,紅軍戰士也犧牲了100多人,損失不小。

誰知禍不單行,一周内,再遭險情。

2月1日,紅4軍夜宿在尋烏縣吉潭鎮的圳下村。圳下村,四面環山,中間是個東西走向的狹長地段和一條小河。紅4軍進村後,軍部駐紮在村中心的文昌閣和一個較大的土圍子裡面,兩個主力團紅28團和紅31團被安排在村前和村後守衛着軍部。

2月2日拂曉,林彪率紅28團先于軍部開拔,其行動也沒有通知軍部。

此時贛敵劉士毅部的先頭部隊一個團突然來襲,駐在圳下村中的紅4軍軍部遭其包圍。頓時,四面槍聲大作,情形之萬分危急。

毛主席與賀子珍由警衛員掩護,涉水過河,突圍上山。

紅4軍軍長朱德手提沖鋒槍與警衛員殺出一條血路,但跟随他一起突圍的,結婚不到一年已有身孕的妻子伍若蘭卻因腿部中彈,不幸被捕。(伍若蘭很勇敢,為了掩護朱德而将敵人引向了自己,負傷後,她伏在地上還在開槍狙擊敵人,後被慘殺于贛州衛府裡。殘忍的敵人割下其頭顱,挂在贛州城門上示衆。)

紅4軍政治部主任陳毅在突圍中,被突然沖上來的敵人一把抓住大衣,他急中生智,把大衣一脫,往敵人頭上罩去,才得逃脫。

紅軍的三巨頭在一周内接連兩次同時遇險且命懸一線,可見我軍初期鬥争環境之艱險。

若他們未能化險為夷,我黨我軍的曆史可能就會改寫了。

圳下村遇險,是紅4軍下井岡山後所遇到的最嚴重的困難。部隊損失慘重,官兵忍饑挨餓,又無歇腳之處,傷員劇增,卻無處安置,彈藥耗盡,且無從補充,士氣相當低落。毛主席在3月20日給中央報告中稱當時:“是我軍最困難的時候”。

這兩次遇險,都是負責警戒的林彪之失誤所緻。後來林彪很謹慎,仗越打越精,成為了我軍最厲害的指揮員之一。

人才,都是在實戰中成長起來的。

大餘戰鬥中受重傷轉移途中犧牲的何挺穎,是陝西漢中南鄭縣人,在早期的紅軍中地位很高。早在三灣改編時,何挺穎就是工農革命第4師第1團黨代表兼第3營黨代表。1928年3月,秋收起義的前敵委員會改組為師黨委,何挺穎擔任書記(搭檔的師長是毛主席)。

如果何挺穎能夠活到1955年授予軍銜時,如果他還在部隊工作,其軍銜不是元帥就是大将。

作家陳忠實2006年在井岡山參觀後寫下了這樣的文字:“讓我意料不到的是,黃洋界守衛戰的兩位最高指揮員之一的何挺穎,是我的陝西鄉黨。我早已熟知在陝西關中和陝北鬧紅的劉志丹等先烈的名字,卻幾乎沒有聽說過何挺穎。在從秋收起義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初創時期,何挺穎和毛澤東一起戰鬥,并成為師級首長,如若不是英年早逝,該是怎樣舉足輕重的一位上司人物。”

圳下一戰中受傷後被俘英勇犧牲的伍若蘭,也是了不起的巾帼英雄。她能文能武,善使雙槍。伍若蘭犧牲時才26歲,連一張照片也沒有留下。

林彪的失誤,導緻紅軍三巨頭一周之内兩次遇襲,兩位重要人物犧牲

噩耗傳出,朱德仰天長歎,泣下如雨,痛心至極。他悲憤地說:“她搞宣傳口才超群,論打仗,智勇雙全,這樣的女子難得啊!”

伍若蘭雖然犧牲了,但她高尚無私的品質和英勇無畏的形象永遠印在了朱德的心靈深處,紅軍和井岡山的人民稱贊她是“井岡山上永不凋謝的蘭花”。

朱德元帥一生摯愛蘭花,表達了對亡妻伍若蘭永遠的深切懷念。(劉繼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