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畫家僅用一塊木闆,進行多版雕刻,第一版印制以後,再進行第二版創作時,須毀去第一版形的部分,以此類推,最終完成多版套印。當最後一個顔色雕印結束後,作品完成,在木闆上留下最後一道顔色的版形,其他版形自然損刻,這種創作方式就叫作“絕版木刻”。正是這種絕版木刻才為雲南版畫的崛起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由中國民族博物館和無錫博物院聯合主辦的“雲端·印象——中國民族博物館藏民族版畫藝術展”近日在無錫博物院中區四層展廳開展,展覽既反映了雲南版畫的面貌,又普及了逐漸失去實用性的版畫門類。

陳永樂《甜甜的木瓜》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從無錫博物院獲悉,此次展覽展示了中國民族博物館所藏的民族版畫110餘件,涵蓋了黑白木刻、套色木刻、絕版畫、銅版畫四個技術門類。值得關注的是,雲南版畫之是以有如此大的魅力,是因為除了有獨特的雲南風土人情之外,雲南版畫中有着特殊的表現技法——絕版木刻。作為雲南版畫中一項重要的表現技法,絕版套色木刻曾為雲南版畫的崛起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另外,展覽還展出了俄羅斯征集來的16幅清晚期滿、漢、蒙、回、藏五族版畫文物和畫家黃永玉《阿詩瑪》10幅木刻組畫複制品。
黃永玉 《阿詩瑪》(此件在展覽中為複制品)
無錫博物館表示,雲南版畫具有強烈的民族風格和濃郁的生活氣息,彰顯了雲南版畫藝術的自信與魅力。而無錫自古就是中國版畫藝術的重鎮,明正統年間,無錫人華燧成為中國銅活字印刷鼻祖,其“會通館”刊印典籍名震大江南北。此次展覽十分契合無錫的地域文化,也是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見證。
展覽現場
無錫市書畫院副院長賴輝認為,雲南版畫既是民族的,又是現代的;既有地方色彩,又有個人風格,成為繼四川、黑龍江、江蘇之後中國當代版畫四大流派之一。這種多元民族文化共存共生的文化形态,寫實風與裝飾風并存,具象性與抽象性并舉,将成為全球化語境下對不同民族文化的基本态度。
魯迅先生曾說:“中國木刻版畫,從唐到明,曾經有過很體面的曆史。”中國最早版畫鹹通本《金剛般若波羅密經》作于唐懿宗九年(868年),遼宋時期《南無釋迦牟尼佛像》是中國發現最早的彩色套印版畫。明清以來,以福建建陽為中心的建安派,以江蘇南京為中心的金陵派,以浙江杭州為中心的武陵派,以安徽徽州為中心的徽派在版畫藝術史上各領風騷,流芳後世。20世紀30年代,以魯迅先生為旗手的新木刻運動作為“中國革命的投槍與匕首”,引領了五四以來新文化運動的藝術風尚。
展覽作品
絕版木刻
雲南絕版木刻技術是一種創作型的一版多次重印技術,即藝術家僅用一塊木闆,進行多版雕刻,第一版印制以後,再進行第二版創作時,須毀去第一版形的部分,以此類推,進行多版套印。當最後一個顔色雕印結束後,作品完成,在木闆上留下最後一道顔色的版形,其他版形自然損刻,是為“絕版”。木刻藝術家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其絕版木刻技法最大程度地解放了藝術家思想表現的禁锢,也恰恰與雲南藝術土壤中多元民族文化交融的性格十分吻合。這種一版多刻套印技術,最大限度地發揮了藝術家的個性與才華,展現了它的原創性和唯一性,使人們的審美觀念從多色套印的程式化固定模式中解放出來,極大地豐富了版畫的創作語言和表現技法。絕版木刻逐漸被當代版畫藝術界接受并推廣緻全國使用,成為當代版畫最重要的藝術品類之一。
史 一《溪谷之春》
蔣德芳《花好月圓》、
範文國《美麗孟連之盛裝》
冷光晃《蘆山暮歸》
黑白木刻
黑白木刻,即黑白木刻版畫,其蘊含的内涵是運用黑白對比的規律來表達黑白藝術的靈魂,是用黑白線條說話的藝術。知黑守白,黑白木刻藝術中有系統完善的表現方法和技巧,它具有其他繪畫無法代替的藝術語言,單純、簡約又很準确地呈現藝術家的思想與情感。雲南本土畫家陳琦、何永坤、張雁梅、李傳康、張浩等一批優秀藝術家,長期鑽研雲南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擅長用黑白木刻表達他們深厚的民族情懷和多彩多姿的民族風情。
陳 琦《蘭嘎西賀系列之聯姻》
何永坤《傣家》
銅版畫
銅版畫是版畫藝術中的一種品類,是指在銅版上用化學腐蝕液或針或刀刻制而成的一種版畫,屬于凹版。自15世紀雕版印刷術在歐洲時興以來,德國的丢勒、荷蘭的倫勃朗、西班牙的戈雅,法國印象派的馬奈、莫奈、德加和西班牙當代藝術大師畢加索,都創作過十分精美、十分典雅的銅版畫。銅版畫藝術典雅、莊重,金屬感強,在世界上是名貴高雅的藝術畫種。中國民族博物館館藏銅版畫題材涉及藏族、蒙古族、土族、裕固族、回族等大西北民族文化形态,極大地開闊了雲南版畫家們的藝術視野,豐富了雲南版畫的藝術品類。
呂 敏《收獲的暖風》
張漢東 《夢幻雲南》
陳 裡《熊貓》
白紹成《情緣版納》
套色版畫
套色版畫是版畫藝術中的又一種品類,是指用最少的顔色套印出層次豐富的畫面效果的版畫藝術。其中,套色木刻又分為油印木刻和水印木刻兩種,油印木刻是用印刷用的油彩套印畫面,水印木刻是用水性顔料印在吸水性強的宣紙上,水色淋漓,渾厚華滋,形成生動豐富的特殊機理。水印版畫可以做到有筆、有墨、有色,濃淡相宜,酷似原作,榮寶齋、朵雲軒等機構多用于複制中國畫。在展覽中,《母愛》就是一件套色版畫,此件作品用多層次的、多色彩的藝術語言,讴歌了人性的崇高與母愛的偉大。
雲端·印象——中國民族博物館藏民族版畫藝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