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誰的名句 翻譯是什麼

作者:涉縣小付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出自杜甫的《偶題》

唐·杜甫《偶題》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聲豈浪垂。

騷人嗟不見,漢道盛于斯。前輩飛騰入,馀波绮麗為。

後賢兼舊列,曆代各清規。法自儒家有,心從弱歲疲。

永懷江左逸,多病邺中奇。騄骥皆良馬,骐驎帶好兒。

車輪徒已斫,堂構惜仍虧。漫作潛夫論,虛傳幼婦碑。

緣情慰漂蕩,抱疾屢遷移。經濟慚長策,飛栖假一枝。

塵沙傍蜂虿,江峽繞蛟螭。蕭瑟唐虞遠,聯翩楚漢危。

聖朝兼盜賊,異俗更喧卑。郁郁星辰劍,蒼蒼雲雨池。

兩都開幕府,萬宇插軍麾。南海殘銅柱,東風避月支。

音書恨烏鵲,号怒怪熊罴。稼穑分詩興,柴荊學土宜。

故山迷白閣,秋水隐黃陂。不敢要佳句,愁來賦别離。

2《偶題》譯文

文學創作是關乎年代久遠的事情,但其創作中的成敗甘苦,惟有自己心裡曉得。

曆代作家都各自有其獨特的成就、地位,他們的名譽聲望怎麼會輕易地流傳于後世。

可惜的是以屈原為代表騷體詩的作者均已作古,漢代的詩歌文學創作,尤其漢代五言詩取而代之,日為興盛。

漢末魏初,建安、黃初一代詩人勇于創新,以矯健的姿态躍入詩壇。可歎的是到南北朝時,詩歌便流于形式上的绮麗。

後來的一些傑出作家兼擅以往的創作經驗,而各個時代又各具獨自的創作方法。

詩歌的創作方法自然是具有儒家學說的讀書人方才有之;我本人詩歌創作的意念從幼年時即接受家庭的熏陶。

我永遠景仰江東那些風流蓋世的詩壇先輩,我也贊美并喜歡魏都邺中的那些文學奇才。

那江左、邺中的人才都是些良馬,隻有像曹操、阮璃這些才能傑出的人,才能帶出好的人才。

那作車輪的工匠僅僅是把輪子做好了,他的兒子卻不能作輪子而失其傳統,可惜呀,就像父親确定了房屋的蓋法,仍然不足的是兒子卻不肯去築堂基,蓋房子,失去了繼承祖業的人才。

盡管朋友們認為我随意就能寫出像《潛夫論》那樣的好文章,認為我有寫《曹娥碑》式的絕妙文筆,那隻是虛譽而已。

自己緣情作詩,抒發貧病在身、屢屢漂泊、遷移流浪生活的情懷,聊以自慰。

慚愧自己無有經世濟民的良策,隻好像那小鳥借深林的一枝,流寓到這偏僻的邊遠之地。

蜀地戰亂不休,環境險惡,蜂虿伴着塵沙,蛟螭纏繞江峽,人多于難,民不聊生。望眼前蕭瑟荒涼、觸目生悲的景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