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長城為什麼擋不住遊牧民族南下?

作者:閱讀是一種祝福

作者:哈爾德根艇長

圖檔/排版/校對:循迹小編

全文約4000字,大約需要10分鐘。

更多有意思的音/視訊,請訂閱循迹曉講&循迹講堂微信公衆号,在iOS App Store或各大安卓應用市場搜尋循迹講堂,聽你們熟悉又陌生的方生老師給大家講有趣的曆史故事。

在中國古代社會,中原農耕文明政權長期受到北方遊牧民族危脅。

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亡于犬戎之手,倒黴的周幽王身死國滅,曆史進入春秋戰國時代。在這500多年的時間裡,幾個遊牧民民族始終危脅者各諸侯國的安全。

長城為什麼擋不住遊牧民族南下?

西周分封諸侯國和周邊遊牧漁獵部落

燕國,在春秋時代差點被遊牧民族滅國,最後還是齊桓公出手幫燕國渡過難關;趙國,因為地理位置原因,長期被匈奴、樓煩等族侵擾;即便是最終一統天下的強秦,這個國家也長期受義渠等族侵擾。

面對這些來去如風的對手,戰國七雄奮起反擊,趙将李牧、燕将秦開等人都是打擊遊牧民族的名将英雄,尤其是李牧,史載他“大破殺匈奴十餘萬騎”。

長城為什麼擋不住遊牧民族南下?

戰國後期的形勢圖

然而,遊牧民族騎兵機動性極強,他們可以在漫長的邊境線上随意出擊,面對這一困境,燕趙等國想出一個法子——修長城。有了長城,遊牧民族再也不能随意南下。

當然,長城也不是什麼新奇事物,春秋時期就有諸侯國修過長城,但是遊牧民族的危脅無疑讓更多國家把它發揚光大。

長城為什麼擋不住遊牧民族南下?

由戰國到明朝,以不同顔色标記不同時代的長城走向(點選上圖可放大檢視)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滅六國一統天下,在使用種種措施加強中央集權的同時,他試圖解決匈奴問題。秦軍名将蒙恬率30萬秦軍北伐匈奴,将黃河以南土地全部收複,随後渡河占據陽山,匈奴人節節敗退,秦始皇十分滿意。

但是秦始皇也無法将遊牧民族徹底消滅,于是秦朝開始修築規模空前的長城,在原有的六國長城基礎上,築起西起臨洮東至遼東的萬裡長城。自此以後,從漢至明,曆朝曆代無不興修大段長城,即便是失去燕雲地區的趙宋王朝,近年也有學者通過考古挖掘發現北宋曾在河北地區修築過長城。

清聖祖玄烨曾嘲諷長城勞民傷财,然而他的後輩在圍剿撚軍賴文光部時,也不得不用修牆、挖壕溝來壓縮撚軍活動空間,晚清文人王安定直接嘲諷“清長城之築,蓋三晉、燕、齊以至秦築長城限胡騎之禦敵方略之延用”,你們這是用人戰國七雄玩剩下的套路。

那麼,長城真的能讓皇帝們高枕無憂嗎?

在1170年的亞洲,強大的女真大金王朝無疑是東亞的霸主。44年前,女真勇士将富庶的北宋王朝迅速消滅,大批宋朝皇室被擄掠北上,隻有僥幸南逃的康王趙構在江南延續宋朝香火,金軍一度将趙構追到海上,然而南宋政權還是在嶽飛、韓世忠、吳玠等名将保護下僥幸存活,兩國最終是誰也無法消滅對方,在1142年訂立紹興合約,金朝成為南宋宗主國。

此時的金朝君主是世宗完顔雍,後世史官稱贊他為“小堯舜”。

長城為什麼擋不住遊牧民族南下?

金世宗完顔雍

這一年的三月初一是“小堯舜”的生日,在生日宴上,宋金使者進行射箭比賽,結果是精挑細選的女真勇士大敗于南宋使者“宋使中五十,押宴者才中其七。”

金世宗大怒,自即位以來,他一直強調要保持女真族的尚武之風,防止軍隊戰鬥力下降。但是世宗的個人努力擋不住曆史大潮,遊牧民族入主中原後逐漸漢化是必然結果。

戰鬥力江河日下的金軍雖然可以壓制南宋發展,然而卻無法壓制塞外草原上的新興民族——蒙古族的發展。面對這個新興民族,世宗下令“每三歲遣兵向北剿殺”,以攻為守,削減蒙古族人丁數量。

然而,這麼做的結果是蒙古族勢力越削越旺。

長城為什麼擋不住遊牧民族南下?

金章宗完顔璟

公元1189年,世宗之孫章宗完顔璟繼位改元明昌,這位君主十分喜歡漢文化,他的書法作品還曾被誤認為是宋徽宗的真迹。面對蒙古的危脅,1194年,章宗再次拿出中原王朝傳統藝能——修長城。

長城為什麼擋不住遊牧民族南下?

摘自解丹《金長城軍事防禦體系及其空間規劃布局研究》論文

長城為什麼擋不住遊牧民族南下?

一段完整的界壕工程示意圖

金長城主壕深4-5m,寬5-6m。主牆高6-8m,寬8-10m。大多使用黃土夯築,少數辦土石混築或土包石,主牆每隔130-15m還修有一段敵台。

長城為什麼擋不住遊牧民族南下?

金界壕遺址

在重要地段,金軍還加築副牆、副壕,通過主線支線的前後網狀格局,用長壕土牆防禦敵軍進攻。這種雙障結合防禦,大大提高了蒙古騎兵進攻難度。

長城為什麼擋不住遊牧民族南下?

金長城馬面、女牆、塹壕示意圖,摘自同一篇論文

金代的長城(界壕)有南、北兩條。

南長城在大興安嶺南麓,東起内蒙古莫力達瓦尼爾基鎮北約8公裡的嫩江西岸,西止于今天内蒙古自治區武川縣附近的大青山,這條長城經曆了大定、明昌、承安、泰和四個時期才修建完成,并且是分三段修建的,雖然各段之間并不銜接,但相距不遠,仍可看作是一個整體。

北長城東起我國内蒙古自治區東北部的呼倫貝爾盟根河南岸,向西至額爾古納河東岸,向南經滿洲裡之北,在俄羅斯、蒙古國境内一段,經烏勒吉河與克魯倫河之間,直至肯特山東南麓,長約700公裡。加上若幹支線,金長城成為第二條萬裡長城。

長城為什麼擋不住遊牧民族南下?

金代長城示意圖

長城為什麼擋不住遊牧民族南下?

金長城衛星照

金朝萬裡長城由東北、西北、西南三路招讨司負責,面對北方草原上崛起的“大蒙古國”,金軍隻能躲在長城後面準備“防秋”。連偏南江淮的南宋政權都知道,他們的鄰居面臨着新的威脅。

1206年,鐵木真統一蒙古,稱“成吉思汗”,當年金軍曾殺死其曾祖父、叔祖,即位伊始,鐵木真就開始計劃讨伐金朝。成吉思汗在1207年派長子術赤征服林木中百姓,是年蒙軍攻打西夏,然而卻被夏軍擊退。1209年蒙古得到了畏兀兒人的歸附,同年成吉思汗親征西夏,大軍包圍西夏國都中興府,引黃河水淹城,但是蒙軍堤壩崩塌,西夏幸存,夏主李安全向蒙古稱臣納貢,西夏由一個獨立國家淪為蒙古附庸。

1210年,成吉思汗與金朝斷交,為加強邊防,金軍又在塞外加修一段300km長的長城。

1211年2月,成吉思汗在怯綠連河(今克魯倫河)誓師,禱告于天,請求神助,誓為金人所害的祖先報仇。命脫忽察兒将二千騎,留鎮漠北,率領總共6萬的軍隊南下伐金。

成吉思汗攜其4子,以及先鋒哲别、左翼萬戶官木華黎等将,從怯綠連河畔的大斡兒朵處起兵,穿過大漠抵達金朝邊界。

在熱心的汪古部首領指引下,蒙軍繞過界壕,一舉攻克大水泺、豐利等地,還占領金軍邊堡烏沙堡,金章宗苦心修築的長城完全成了擺設。

長城為什麼擋不住遊牧民族南下?

界壕,壕堡衛星圖檔

長城為什麼擋不住遊牧民族南下?

另一處金界壕遺址

初戰告捷後,蒙軍暫時退兵。

此時的金朝皇帝是衛紹王完顔永濟,章宗之叔,章宗一生8子皆早夭,在1208年病重之際,他有兩個妃子再次懷上龍種,章宗将皇位傳給叔父永濟,他的想法是,若二妃所懷皆女孩,那麼皇位歸永濟;若有男孩,那麼叔父還得把皇位歸還。

長城為什麼擋不住遊牧民族南下?

衛紹王完顔永濟,1213年死于政變

結果他這位叔父剛一即位,立即對他兩個妃子動手,兩個妃子一死一出家。

面對來勢洶洶的蒙軍騎兵,金主派平章政事獨吉思忠、參知政事完顔承裕帶兵增援中都西北部的撫州、昌州、桓州前線,再派胡沙虎鎮守西京大同。

8月,金軍在邊境集結完畢,騎兵15萬,步兵30萬,總計45萬大軍,獨吉思忠又征調75萬民夫沿邊境線加強長城。

面對金朝45萬大軍,成吉思汗亳不懼怕,他這次率10萬騎兵南下兵分兩路,術赤、察合台、窩闊台率西路(3萬)攻打金朝西北防線,成吉思汗則親自主力南下,

長城為什麼擋不住遊牧民族南下?

蒙金雙方部署示意圖,摘自B站up主資訊素的視訊。

越過金長城,以哲别為先鋒,突襲搶占金軍戍堡烏月營,随後再次攻占烏沙堡,金朝加強後的長城防線再次被鐵木真撕開一個大口子。

烏沙堡失守後,金主将獨吉思忠撤職,新任總指揮完顔承裕畏蒙如虎,他率軍南撤,将撫、昌、桓三州拱手讓人,把主力集結在野孤嶺,蒙軍在桓州的金朝牧場繳獲上百萬匹軍馬,軍心大振。

長城為什麼擋不住遊牧民族南下?
長城為什麼擋不住遊牧民族南下?
長城為什麼擋不住遊牧民族南下?

華北平原北部由太行和燕山山脈作為屏障,但是在群山之中也留有一些孔道,其中以居庸關、古北口、喜峰口、山海關等是最主要的幾個。而從蒙古高原南下的遊牧勢力,最友善快捷的通道就是過張家口,走居庸關。決定蒙古與金朝命運的野狐嶺之戰,就在張家口西北張北縣境内,距北京約二百公裡,北連漠北、西通西域、南接中原,是兵家必争之地。圖源于地圖帝

野狐嶺,是一道橫亘在南北農牧自然分界線上的天線,野狐嶺之後就是有利于騎兵馳騁的一馬平川。完顔承裕斷定蒙軍騎兵在山地間無法發揮優勢,他将45萬大軍分兵駐守各處要塞。

在抵達野狐嶺後,蒙軍搶先攻占嶺北山口獾兒嘴,兩軍激戰近一天。

黃昏時分,金軍準備紮寨防禦休息。蒙軍大将木華黎卻向成吉思汗請求發起攻擊,成吉思汗遂中兵力重點突破,木華黎率精兵沖鋒在前下馬步戰,還有一支蒙軍繞後配合正面突襲。

面對蒙軍精兵前後夾攻,完顔承裕的軍陣被直接沖散,金軍向會河堡潰逃,蒙軍一路追擊翻過野狐嶺,金軍屍橫遍野“死者蔽野塞川”,最終金軍主力在會河堡被殲滅,45萬大軍不複存在,主帥完顔承裕僅以身免,金軍野戰精銳幾乎盡沒于此。

長城為什麼擋不住遊牧民族南下?

摘自B站up主資訊素的視訊。

9月,蒙軍先鋒哲别連克涿鹿、居庸關,所部兵馬直抵金中都城下,由于中都城防嚴密,哲别隻能率軍劫掠附近州縣。

不久後,成吉思汗率領的主力抵達中都城下,蒙軍再次試圖破城,無奈還是被完備的城防挫敗,于是成吉思汗撤圍,率軍劫掠華北平原,華北平原白骨露于野,千裡無雞鳴,民不聊生。

長城為什麼擋不住遊牧民族南下?

蒙軍第一次進攻中都作戰經過示意圖

10月,術赤、察合台、窩闊台的西路軍越過金朝西北長城,西路蒙軍先占雲内州,這裡也有一個金朝國家牧場,蒙軍再次繳獲大批優質軍馬,西京大同守将胡沙虎棄城逃走,蒙軍一路向北劫掠山西北部地區,兩路蒙軍在獲得大批人口、軍馬、牲畜後撤兵北返蒙古草原,他們的身後,是無數失去親人流離失所的百姓、無數化為焦土的城池。

長城為什麼擋不住遊牧民族南下?

術赤和哲别兩路蒙軍進入金國進行劫掠路線

1211年的蒙金戰争是雙方的國運之戰,此役之後,金朝成了蒙古的提款機,幾乎每年蒙軍騎兵都要南下劫掠一番。而金朝長城,每次都是擺設。

1213年,金主永濟死于政變,宣宗完顔珣繼位。這位爺不久後南遷汴京造成北方人心離散,蒙軍趁機攻占中都。後來又搞北缺南補拿南宋開刀,徹底斷絕金宋聯合可能性(南宋權相史彌遠傾向于聯金防蒙),給金哀宗完顔守緒挖了個大坑。哀宗勵精圖治重用能将,金軍戰力有所回升,憑借潼關-黃河防線抵抗蒙古10年之久,最終金朝在1234年亡于宋蒙聯軍之手。宋理宗在臨安用哀宗遺骨等物祭奠徽欽二帝,向天下宣布宋朝洗刷靖康之恥。

金朝成為擺設的長城絕非孤例,隋炀帝的長城沒有擋住突厥騎兵、修建用料改善的明長城也沒能攔住皇太極五入中原,凡此種種不勝枚舉。

那麼,是否能得出長城無用呢?

以上長城被攻破例子并不能說明無用,長城給中原王朝帶來了巨大的防守紅利,沒有長城,中原王朝隻會更加被動。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長城能否發揮作用,與政權國力、軍力密切相關,當一個王朝強大時,長城就是守護國家的萬裡藩籬;當一個王朝腐朽時,任何防線都隻能成為繡花枕頭,如北宋的百萬大軍,在數萬金軍前不堪一擊。

中國古代社會性質決定了一個帝制王朝不可能永遠強大,王朝國力衰弱的過程也是軍隊戰力下降的過程,當軍隊戰力不堪一擊時,長城也隻能成為擺設。

而把希望寄托在一條防線上的王朝,必定會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