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世說新語》原文 譯文(二十一)容止 第十四

《世說新語》是南朝劉宋政權宋武帝劉裕之侄、長沙景王劉道憐(劉道鄰)次子劉義慶組織一班文人,集體創作的一本筆記體小說,主要記載東漢末、三國、兩晉士族階層的遺聞轶事。

《世說新語》原文 譯文(二十一)容止 第十四

<h1 class="pgc-h-arrow-right">容止 第十四</h1>

【原文】

1.魏武将見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遠國,使崔季珪①代,帝自捉刀立床頭。既畢,令間諜問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聞之,追殺此使。

【注釋】

①崔季珪:崔琰(163—216),字季珪,清河東武城(今河北清河)人,曹操帳下謀士。他儀表堂堂,看起來威風凜凜。

【翻譯】

魏武帝曹操将要接見匈奴使者。他覺得自己形貌醜陋,不能威懾遠方的國家,就讓崔琰代替自己接見,自己就握刀站在崔琰的坐床邊。接見結束後,曹操派間諜去問匈奴使者:“你覺得魏王怎麼樣啊?”匈奴使者回答:“魏王儀表堂堂,非同一般,不過我覺得床頭握刀的那個人,才是真英雄啊。”曹操聽說後,就派人追殺了這個使節。

【點評】

這裡曹操追殺使節的原因不好說,有人說是覺得使節很有眼光,怕将來有威脅,也有說是使節此言在暗諷曹操多此一舉。總之這位奸雄做事的邏輯,總是讓人猜不透,當然這個故事也可能隻是傳言。

《世說新語》原文 譯文(二十一)容止 第十四

2.何平叔①美姿儀,面至白。魏明帝②疑其傅粉,正夏月,與熱湯餅。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轉皎然。

①何平叔:何晏。

②魏明帝:魏文帝曹丕長子曹叡。但據考證,此事應為曹丕所做。

何晏姿态儀容都很美,臉特别白。魏明帝懷疑他搽了粉,當時正好是夏天,就故意給他吃熱湯面。吃完後,何晏大汗淋漓,撩起紅衣擦臉,臉色反而更加白皙。

魏晉時期的貴族男子都很看重容貌,喜歡塗粉抹香水之類,用現在的話說,流行花美男。

《世說新語》原文 譯文(二十一)容止 第十四

3.魏明帝使後弟毛曾①與夏侯玄共坐,時人謂蒹葭倚玉樹②。

①毛曾:魏明帝時毛皇後的弟弟,官至驸馬都尉、散騎侍郎。

②蒹葭倚玉樹:蒹是荻,葭是蘆葦,比喻微賤、貌醜。玉樹指傳說中的仙樹或珍寶制作的樹,比喻品貌之美。此指兩個品貌極不相稱的人在一起。

魏明帝曹叡讓皇後的弟弟毛曾和夏侯玄坐在一起,當時人們評價,這就像是蘆葦倚靠在玉樹邊上。

讓一個相貌不佳之人跟大帥哥坐在一起進行比較,真的很殘酷。

《世說新語》原文 譯文(二十一)容止 第十四

4.時人目夏侯太初①朗朗如日月之入懷,李安國②頹唐如玉山之将崩。

①夏侯太初:夏侯玄,字太初。

②李安國:李豐(?—254),字安國,馮翊東縣(今陝西大荔一帶)人,任中書令,因為在曹爽和司馬懿之間搖擺不定,兩面讨好,為世人所鄙視,後聯合外戚張緝等人準備推翻司馬師,改立夏侯玄為大将軍輔政,被司馬師所殺。

當時人評價夏侯玄容貌光彩照人如同懷抱着日月,而李豐頹廢萎靡,好像玉山将要崩塌一樣。

眼神很能反映一個人的内心。夏侯玄不僅貌美,而且光明磊落,是個大丈夫,臨刑也不變色,故而雙目朗朗;李豐總是在時局之中搖擺不定,為政治局勢感到焦慮,是以頹唐不振。

《世說新語》原文 譯文(二十一)容止 第十四

5.嵇康身長七尺八寸①,風姿特秀。見者歎曰:“蕭蕭肅肅,爽朗清舉。”或雲:“肅肅如松下風,高而徐引。”山公曰:“嵇叔夜之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①七尺八寸:古代的尺寸每個年代都不一樣,按照南北朝時期的尺寸,嵇康在一米九左右,在古代确實高大。

嵇康身高七尺八寸,風度翩翩,形體健美。見到他的人都贊歎:“他舉止潇灑柔和,氣質清爽飄逸。”有人說:“他蒼勁有力,好像松林間的飒飒之風,高遠舒緩。”山濤說:“嵇康的為人,好像傲然挺立的孤松,他喝醉的時候,就像是巍峨的玉山要倒下一樣。”

嵇康的形象、才華、品性,在當時的士人之中簡直是天王巨星一般的存在,備受推崇,故而他也被司馬氏所忌憚。

《世說新語》原文 譯文(二十一)容止 第十四

6.裴令公目王安豐:“眼爛爛如岩下電。”

裴楷評價王戎:“他的目光炯炯有神,如同岩下的閃電。”

《世說新語》原文 譯文(二十一)容止 第十四

7.潘嶽妙有姿容,好神情①。少時挾彈出洛陽道,婦人遇者,莫不連手共萦之。左太沖②絕醜,亦複效嶽遊邀,于是群妪齊共亂唾之,委頓而返。

①神情:神志,風度。

②左太沖:即左思,他文采出衆,相貌卻很醜陋。

潘嶽姿态容貌都很美好,神态風度也很優雅。年少時夾着彈弓走在洛陽街頭,看見他的婦女都會拉着手把他圍起來觀看。左思長得非常醜,也想學潘嶽去街頭招搖,結果婦女們看到他就都向他亂吐唾沫,弄得他垂頭喪氣地回去了。

這位潘嶽在古代美男子之中可謂最有名了,“貌比潘安”這句成語說的就是他。看來從古到今有一點是相同的,看人總是先看臉的……即便有才如左思,想效仿潘安就成了作死。那個時代的女性表達喜愛與嫌惡也是蠻大膽的。

《世說新語》原文 譯文(二十一)容止 第十四

8.王夷甫容貌整麗,妙于談玄,恒捉白玉柄麈尾,與手都無分别。

王衍容貌端正秀麗,善于談玄理,經常手持白玉柄拂塵,白玉的顔色和他的手的顔色沒有分别。

手如白玉,人也秀麗,感覺像是男生女相。

《世說新語》原文 譯文(二十一)容止 第十四

9.潘安仁、夏侯湛并有美容,喜同行,時人謂之連璧①。

①《晉書·夏侯湛傳》載,潘嶽和夏侯湛常常同行同止,出則同車,入則同席。

潘安和夏侯湛兩人都很俊美,喜歡結伴同行,當時人們評價他們是“連在一起的一雙玉璧”。

《世說新語》原文 譯文(二十一)容止 第十四

10.裴令公有俊容姿。一旦有疾,至困,惠帝①使王夷甫往看。裴方向壁卧,聞王使至,強回視之。王出,語人曰:“雙眸閃閃,若岩下電;精神挺動,體中故小惡。”

①晉惠帝:司馬衷(259—307),字正度,晉武帝司馬炎次子,290年—307年在位。中國曆史上有名的白癡皇帝,在位期間由權臣和皇後、外戚把握朝政,後引發“八王之亂”,帝位被司馬倫所篡,自己則被諸王輾轉挾持,備受淩辱後死去。

裴楷長相俊朗不凡。一次他生病,有些嚴重,晉惠帝司馬衷派王衍去探望他。當時裴楷正面向牆躺着,聽說王衍來了,勉強自己回頭看王衍。王衍離開之後,對别人說:“他雙目炯炯,好像山岩下的閃電;隻是精神散亂,身體确實有些小問題。”

《世說新語》原文 譯文(二十一)容止 第十四

11.有人語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鶴之在雞群。”答曰:“君未見其父耳!”

有人對王戎說:“嵇紹氣度不凡,卓爾不群,站在人群中就像野鶴站在雞群中一樣顯眼。”王戎回答:“那是你沒見過他的父親嵇康而已!”

這就是成語“鶴立雞群”的出處,可見嵇康雖然去世,風度神采依然讓人神往不已。

《世說新語》原文 譯文(二十一)容止 第十四

12.裴令公有俊容儀,脫冠冕,粗服亂頭皆好,時人以為“玉人”。見者曰:“見裴叔則,如玉山上行,光映照人。”

裴楷儀表出衆,就算脫下禮帽,穿着粗布衣服,披頭散發儀容不整的時候,都很好看,當時人們說他是玉人。見到他的人說:“看見裴楷,就像行走在玉山上,感到光彩照人。”

《世說新語》原文 譯文(二十一)容止 第十四

13.劉伶身長六尺,貌甚憔悴,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

劉伶身高六尺,相貌非常醜陋憔悴,可是他總是悠閑自在的樣子,把身體當作土木,逍遙物外。

六尺身高,換算成今天的尺寸大概一米五。劉伶好老莊之道,崇尚自然潇灑,美醜隻是表象,真名士自風流。

《世說新語》原文 譯文(二十一)容止 第十四

14.骠騎王武子是衛玠之舅,俊爽有風姿①。見玠,辄歎曰:“珠玉在側,覺我形穢!”

①王武子:王濟。他文武雙全,英姿飒爽,乃是一時人傑。

王濟是衛玠的舅舅,長得英俊潇灑,風流倜傥。他見到衛玠時,總是贊歎說:“珠玉在旁,我都不免感到自慚形穢!”

王濟本身就是當時著名的美男了,卻在衛玠面前感到自慚形穢,衛玠不愧是玉人。可惜他體弱多病,二十七歲就病死了。

《世說新語》原文 譯文(二十一)容止 第十四

15.有人詣王太尉①,遇安豐、大将軍、丞相在坐;往别屋,見季胤、平子。還,語人曰:“今日之行,觸目見琳琅珠玉。”

①王太尉:王衍。後面的五個人都是王衍的兄弟或堂兄弟,安豐即王衍堂兄王戎,大将軍即堂弟王敦,丞相即堂弟王導,季胤是弟弟王诩的字,平子是弟弟王澄的字。

有人去拜訪王衍,遇到王家的王戎、王敦、王導也在座;他走到另一個房間去,又見到了王诩、王澄。回家後,告訴别人說:“今天走這一趟,滿眼都是珠寶美玉。”

琅琊王氏一族,是東晉四大家族之一,文中這些出場人物無一不是當時的風雲人物,有豪傑、有國士,當真是琳琅滿目。“琳琅滿目”這個成語就是出自于此。

《世說新語》原文 譯文(二十一)容止 第十四

16.王丞相見衛洗馬①,曰:“居然有羸形,雖複終日調暢,若不堪羅绮。”

①衛洗馬:衛玠,任太子洗馬。

王導看見衛玠,說:“身體很消瘦柔弱,即使終日調理,也像撐不起輕軟的絲綢衣服。”

不堪羅绮,說明衛玠真是瘦弱得可以,這樣的花美男被世人推崇,說明魏晉時期的審美偏向陰柔。

《世說新語》原文 譯文(二十一)容止 第十四

17.王大将軍稱太尉:“處衆人中,似珠玉在瓦石間。”

王敦稱贊王衍:“他處在衆人之中,就好像是珠玉放在瓦礫石塊中間。”

《世說新語》原文 譯文(二十一)容止 第十四

18.庾子嵩長不滿七尺,腰帶十圍①,頹然自放。

①十圍:兩手的拇指和食指合攏起來的長度是一圍,腰寬十圍就是很粗的了。

庾敳身高不足七尺,腰帶有十圍粗,卻氣度潇灑、怡然自得。

這篇是說庾敳身體肥胖,卻風度潇灑。可見魏晉時期的人不僅看重外表,也看重氣度。

《世說新語》原文 譯文(二十一)容止 第十四

19.衛玠從豫章至下都①,人久聞其名,觀者如堵牆。玠先有羸疾,體不堪勞,遂成病而死。時人謂“看殺衛玠”。

①下都:指京都建康(原名建邺)。西晉舊都洛陽,是以後來稱新都為下都。

衛玠從豫章郡到建康時,人們都久仰其名,慕名而來,來看他的人太多,堵成一面人牆。衛玠本來就有弱症,身體不堪疲憊,終于重病而死。當時的人說是看殺衛玠。

可以想象大明星走在路上被群衆圍觀的場面,确實會造成擁堵推擠等問題,不過這一代美男子真的身體太弱了。

《世說新語》原文 譯文(二十一)容止 第十四

20.周伯仁道桓茂倫①:“嵚崎曆落可笑人②。”或雲謝幼輿③言。

①桓茂倫:桓彜,字茂倫,桓溫的父親,很受周欣賞,死于蘇峻之亂。

②嵚(qīn)崎:山高峻,比喻人高大英俊。利落:指舉止灑脫。可笑:可喜。

③謝幼輿:謝鲲,字幼輿,兩晉時期名士,謝安的伯父。

周稱贊桓彜:“高大英俊,舉止灑脫,招人歡喜。”也有人說這話是謝鲲說的。

《世說新語》原文 譯文(二十一)容止 第十四

21.周侯①說王長史父②:“形貌既偉,雅懷有概,保而用之,可作諸許物也。”

①周侯:即周,周伯仁。

②王長史父:王濛的父親王讷。王讷(生卒年不詳):字文開,東晉時官至新淦令。

周評價王濛的父親王讷:“形貌宏偉,優雅大度,保持這些優點運用之,可以做許多事情。”

《世說新語》原文 譯文(二十一)容止 第十四

22.祖士少見衛君長,雲:“此人有旄仗下形。”

祖約見到衛永,說:“這個人有站在旌旗下的将帥風範。”

《世說新語》原文 譯文(二十一)容止 第十四

23.石頭事故①,朝廷傾覆。溫忠武②與庾文康投陶公③求救。陶公雲:“肅祖④顧命不見及。且蘇峻作亂,釁由諸庾⑤,誅其兄弟,不足以謝天下。”于時庾在溫船後,聞之,憂怖無計。别日,溫勸庾見陶,庾猶豫未能前往。溫曰:“溪狗⑥我所悉,卿但見之,必無憂也。”并非風姿神貌,陶一見便改觀;談宴竟日,愛重頓至。

①石頭事故:指蘇峻之亂。

②溫忠武:溫峤,谥忠武。

③庾文康:庾亮。陶公:陶侃,東晉名将。

④肅祖:晉明帝司馬紹的廟号。

⑤諸庾:指庾亮兄弟。

⑥溪狗:當時來自北方的世家對江西一帶人的蔑稱,陶侃出生于江西,此處是溫峤稱呼陶侃,可以了解為親密,也可以了解為傲慢。

石頭城事變後,朝廷被傾覆了。溫峤和庾亮投奔到陶侃那裡求救。陶侃說:“先帝的遺诏中沒有提到我。而且蘇峻作亂,原因就在庾家人身上,殺了庾家兄弟,也不足以向天下人謝罪。”這時庾亮正在溫峤的船後,聽見這些話後,又擔心又害怕,想不出辦法來。過了幾天,溫峤勸他去見陶侃,庾亮猶豫着不敢去。溫峤說:“陶侃那個溪狗我很了解,你隻管去見他,不會有事的。”庾亮的相貌風度,使得陶侃一見便改變了原來的看法。他和庾亮暢談歡宴了一整天,對庾亮的愛慕和推重立刻就達到了頂點。

由此可見相貌氣質是多麼重要啊,本來陶侃是有心殺庾亮的,結果一見之後,為之傾心。

《世說新語》原文 譯文(二十一)容止 第十四

24.庾太尉在武昌,秋夜氣佳景清,使吏殷浩、王胡之之徒登南樓理詠。音調始遒,聞函道中有屐聲甚厲,定是庾公。俄而率左右十許人步來,諸賢欲起避之。公徐雲:“諸君少住,老子于此處興複不淺。”因便據胡床,與諸人詠谑,竟坐甚得任樂。後來王逸少下,與丞相言及此事。丞相曰:“元規爾時風範不得不消頹。”右軍答曰:“唯丘壑獨存。”

太尉庾亮在武昌時,秋夜天氣涼爽、景緻清幽,他的屬官殷浩、王胡之等一群人登上南樓吟詩唱誦。吟誦得正在興頭上,聽見樓梯上傳來重重的木鞋聲,肯定是庾亮來了。不久庾亮帶着十幾個随從走過來,諸位賢士就想站起來回避。庾亮慢悠悠地說:“諸位稍微待一會兒吧,老夫對這方面也很感興趣。”于是就坐在胡床上,和大家一起吟詩、談笑,座中人都能夠盡情歡樂。後來王羲之下建康,跟丞相王導說起這件事。王導說:“庾亮那時候也不得不稍微收斂一下氣勢。”王逸少回答說:“唯獨那種幽雅的情緻還保留着。”

遊玩的時候怕遇到上司,這也是古今皆同了。

《世說新語》原文 譯文(二十一)容止 第十四

25.王敬豫①有美形。問訊王公,王公撫其肩曰:“阿奴恨才不稱。”又雲:“敬豫事事似王公。”

①王敬豫:王恬,字敬豫,是王導的第二個兒子。

王恬有美好的容貌。有一次去向父親王導請安,王導拍着他的肩膀說:“遺憾的是,你的才能和形貌不相稱。”又有人說:“王恬看上去樣樣都很像王導。”

王恬在當時也是風流少年,書法圍棋都很精湛,而且從小喜歡學武,因為學武不被王導喜歡。史載,王導見大兒子王悅就會高興,見到王恬就會有怒色。

《世說新語》原文 譯文(二十一)容止 第十四

26.王右軍見杜弘治,歎曰:“面如凝脂,眼如點漆,此神仙中人。”時人有稱王長史形者,蔡公曰:“恨諸人不見杜弘治耳!”

王羲之見到杜乂,贊歎說:“臉像凝脂一樣白皙,眼睛像點上了漆一樣黑,這是神仙中人。”當時有人稱贊王濛的相貌,蔡谟說:“可惜這些人沒有見過杜乂啊!”

很難評價女性的外貌,南北朝時期很流行陰柔之美。

《世說新語》原文 譯文(二十一)容止 第十四

27.劉尹道桓公:“鬓如反猬皮,眉如紫石棱,自是孫仲謀、司馬宣王一流人。”

劉惔評價桓溫說:“雙鬓如豎起的刺猬毛,眉眼像紫石英一樣有棱有角,确實是孫權、司馬懿這一類的人啊。”

這是在暗指桓溫是有稱帝野心的人啊。

《世說新語》原文 譯文(二十一)容止 第十四

28.王敬倫①風姿似父,作侍中,加授桓公公服,從大門入。桓公望之,曰:“大奴自有鳳毛。”

①王敬倫:王劭,字敬倫,是王導的第五個兒子。

王劭的儀表風度像他父親,任侍中時,加授給桓溫官服,從大門進入。桓溫望見他,說:“王劭的确有他父親的風采。”

王導本身就是個美男子,兒子們個個也是風姿過人。南北朝時期好多當官的都特别看重外貌風度。

《世說新語》原文 譯文(二十一)容止 第十四

29.林公道王長史:“斂衿作一來,何其軒軒韶舉!”

支道林評價王濛說:“他收攏衣襟站起來的時候,多麼器宇軒昂啊!”

王濛年輕的時候行事作風很放浪,年紀大了才逐漸克制。

《世說新語》原文 譯文(二十一)容止 第十四

30.時人目王右軍:“飄如遊雲,矯若驚龍。”

當時的人評價王羲之:“飄逸如浮雲,矯捷如驚龍。”

這一段評價套用了曹植《洛神賦》“翩若驚鴻,婉若遊龍”。

《世說新語》原文 譯文(二十一)容止 第十四

31.王長史嘗病,親疏不通。林公來,守門人遽啟之曰:“一異人在門,不敢不啟。”王笑曰:“此必林公。”

長史王濛有一次生了病,探病之人無論親疏,都不讓進。有一天支道林和尚來了,守門人立刻去禀報王濛說:“有一個相貌特别的人來到門口,我不敢不禀報。”王濛笑道:“這一定是林公。”

從這兩篇可以看出,支道林和王濛的私交很不錯。

《世說新語》原文 譯文(二十一)容止 第十四

32.或以方謝仁祖不乃重者。桓大司馬曰:“諸君莫輕道,仁祖企腳北窗下彈琵琶,故自有天際真人想。”

有人評價謝尚,對謝尚不是很尊重。桓溫說:“大家不要胡說八道,輕易評價他,我看到謝尚踮起腳在北窗下彈琵琶的時候,實在是讓我想到天上的仙人。”

《世說新語》原文 譯文(二十一)容止 第十四

33.王長史為中書郎,往敬和許。爾時積雪,長史從門外下車,步入尚書,著公服。敬和遙望,歎曰:“此人不複似世中人!”

王濛任中書郎的時候,有一次去王洽那裡。那時有積雪,王濛在門外下車,身穿官服走入尚書省衙門。王洽遠遠望見雪景襯着的王濛,贊歎說:“這人不像是塵世中的人啊!”

王濛自己也很注重儀表,據說每次照鏡子都會自戀地感歎:“我父親怎麼會生出我這麼出色的兒子啊?”

《世說新語》原文 譯文(二十一)容止 第十四

34.簡文作相王時,與謝公共詣桓章武。王珣先在内,桓語王:“卿嘗欲見相王,可往帳裡。”二客既去,桓謂王曰:“定何如?”王曰:“相王作輔,自然湛若神君,公亦萬夫之望,不然,仆射①何得自沒?”

①仆射:指謝安。

簡文帝司馬昱之前擔任丞相時,和謝安一起去看望桓溫。這時王珣已經在桓溫那裡,桓溫對王珣說:“你曾經想見相王,現在可以留在帳裡。”兩位客人走了以後,桓溫問王珣說:“相王究竟怎麼樣?”王珣說:“相王任丞相,自然像神靈一樣賢明,您也是衆望所歸之人,不然,謝安怎麼會委屈自己來拜訪您呢!”

桓溫讓屬下觀察二人,其實也是為日後廢帝的大事做準備。這點其實有些難了解,桓溫想篡權廢帝,後來卻把優秀的簡文帝推上皇位,不知道他是怎麼想的,可能是信心十足?

《世說新語》原文 譯文(二十一)容止 第十四

35.海西①時,諸公每朝,朝堂猶暗,唯會稽王來,軒軒如朝霞舉。

①海西:即晉廢帝海西公司馬奕。海西公即位後,會稽王司馬昱任丞相。後來他被桓溫所廢,桓溫又立司馬昱為簡文帝。

海西公當政時,大臣們每次來早朝,殿堂中還很昏暗,隻有會稽王司馬昱進來的時候,器宇軒昂,光彩照人,就像升起的朝霞。

從各種評價中可見,司馬昱是一個相當出類拔萃的王爺。

《世說新語》原文 譯文(二十一)容止 第十四

36.謝車騎①道謝公:“遊肆複無乃高唱,但恭坐撚鼻②顧睐,便自有寝處山澤間儀。”

①謝車騎:謝玄。

②撚鼻:堵住或捏住鼻子。謝安有鼻炎,吟詩的時候,鼻音較重。許多士人為了模仿他的聲音,專門捂着鼻子吟誦。這種讀法竟有一個專名,叫作洛下書生詠。

謝玄講到謝安,說:“他在遊玩放松的時候,不需要高聲詠唱,隻是端坐在位置上捏鼻作洛下書生詠,環顧四周,就會有一種自然而然處在山水草澤之間的超然儀态。”

《世說新語》原文 譯文(二十一)容止 第十四

37.謝公雲:“見林公①雙眼,黯黯明黑。”孫興公見林公:“棱棱露其爽。”

①林公:東晉高僧支道林。

謝安說:“我覺得林公的雙眼黢黑明亮,可以照亮黑暗的地方。”孫綽見到支道林,說:“威嚴的樣子裡透露出直爽。”

根據多人的評價,支道林高鼻深目,不像是漢人,他來自當時的河南,很有可能是羯族人。

《世說新語》原文 譯文(二十一)容止 第十四

38.庾長仁①與諸弟入吳,欲住亭中宿。諸弟先上,見群小滿屋,都無相避意。長仁曰:“我試觀之。”乃策杖将一小兒,始入門,諸客望其神姿,一時退匿。

①庾長仁:庾統,字長仁,是庾亮的侄兒。

庾統和弟弟們過江到吳地,半路上想在驿亭裡住宿。幾個弟弟先進去,看見滿屋都是百姓,他們也都沒有回避的意思。庾統說:“我試着進去看看。”于是他拄着拐杖,扶着一個小童進去,剛一進門,裡面的百姓見他神采不凡,一下子都回避開來。

這就像明星們到大排檔吃飯一樣,周圍的人本能地覺得“這些人不一般”吧。

《世說新語》原文 譯文(二十一)容止 第十四

39.有人歎王恭形茂者,雲:“濯濯如春月柳。”

有人贊歎王恭的形體容貌美好,說:“清新脫俗,如同春天的楊柳。”

王恭是當時出名的美男子,門閥巨族王家出了好多美男子。

《世說新語》原文 譯文(二十一)容止 第十四

喜歡的話請轉發、關注!

免責聲明:文章素材和圖檔均來源于網絡,同時文章僅代表本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