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激蕩四百年:主動作為南涼實力大增,國策既定秃發烏孤意外離世

激蕩四百年:主動作為南涼實力大增,國策既定秃發烏孤意外離世

本文是長篇系列文章《激蕩四百年》的第228篇

前面說到楊軌被呂纂擊敗後,投奔了田胡部落首領王乞基,王乞基讓其駐紮于廉川。

楊軌不甘心失敗,又在廉川招集了一萬多名漢族和其他民族的居民,準備再戰後涼。

王乞基不看好楊軌,也擔心被他所拖累,對他道:“秃發氏一族才智既高,兵力又強,還是我過去的主人,我們不如歸順他。”

隆安二年(公元398年)九月,楊軌審時度勢,決定暫時服軟,派使節去向南涼請降,秃發烏孤欣然受之。

不過,盡管投降了南涼,楊軌還是不斷的招募士兵,壯大實力。

對此,相鄰的羌族部落首領梁饑大為不滿,出兵将楊軌打敗。楊軌被迫西逃至伶海,進攻乙弗的鮮卑族部落,占而據之。

得知此事後,秃發烏孤對大臣們道:“楊軌和王乞基已經向我歸誠,你們不去援救,眼看着他們被羌人打敗,我心甚愧之。”

平西将軍渾屯挺身而出,昂然道:“梁饑沒什麼遠謀大略,隻要打一仗就可以把他抓住。”

趕走楊軌後,梁饑信心爆棚,開始進攻西平郡,西平人田玄明抓住太守郭幸取而代之,又将兒子送到南涼做人質請求支援。

秃發烏孤打算前去解救,但大臣們害怕梁饑的兵強馬壯,多數人猶豫不決。

左司馬趙振道:“楊軌剛剛戰敗,涼國呂氏正強,洪池以北我們或許沒什麼希望,但洪池以南的五個郡,我們還可以争一争。大王如果沒有開拓之志,我不敢說什麼;如果打算經營四方,這個機會不可錯過。一旦讓羌人占領西平,對我們來說,不是什麼好事情。”

說得好!秃發烏孤大喜道:“我也打算趁這個機會建功立業,怎麼能一輩子守在這個窮山溝裡呢?”又對大臣們道:“如果讓梁饑得到西平,占據山河堅守,我們就不能再控制他了。梁饑雖然骁勇剛猛,但他号令不一,很容易擊敗。”

說服大臣後,秃發烏孤親自進軍攻打梁饑,大破之,梁饑敗退到龍支堡。秃發烏孤繼續進攻,攻克龍支堡,梁饑單人匹馬逃奔澆河。

此戰,秃發烏孤一共俘虜、殺死敵軍幾萬人,梁饑再無出頭之日,就此退出了涼州的争霸舞台。

随後,秃發烏孤以田玄明為西平内史。于是,樂都太守田瑤、湟河太守張裯、澆河太守王稚全都獻出郡城投降。

從此,洪池以南的羌族、胡人部落,全部歸附于秃發烏孤,南涼實力大增,号召力也随之水漲船高。

十月,後涼建武将軍李鸾主動獻出興城,向秃發烏孤投降。

十一月,楊軌和王乞基也率領幾千戶居民,主動歸附南涼。相比上次名義上的歸降,這一次是實打實的、徹底的歸降。

十二月,秃發烏孤改稱武威王,南涼邁上新台階。

隆安三年(公元399年)正月,秃發烏孤将都城遷到樂都,派弟弟西平公秃發利鹿孤鎮守安夷,廣武公秃發傉檀鎮守西平,叔叔秃發素渥鎮守湟河,秃發若留鎮守澆河,堂弟秃發替引鎮守嶺南,秃發洛回鎮守廉川,堂叔秃發吐若留鎮守浩亹。

對于其他夷族和漢族的賢俊之士,秃發烏孤也都根據他們的才能加以任用,有的在朝中官居顯要,有的在地方掌管郡縣,各得其宜。

這天,秃發烏孤召叢集臣商議下一步國策,鄭重道:“隴右和河西本來不過幾個郡的地方,動亂之後,分裂成了十幾個國家,呂氏、乞伏氏、段氏這三家勢力最強。如果去攻取他們,應該先打哪一個?”

于是,群臣一番七嘴八舌,各抒己見,但秃發烏孤最終采納了楊統的意見。楊統本是呂纂的司馬,後投降郭黁,郭黁失敗後,又投奔南涼。

楊統認為:“乞伏氏本來是我們的一個部落,終究會歸附我們。段業一介書生,沒有能力威脅到我們,而且跟我們一向友好,進攻他不合道義。呂光衰老不堪,太子呂紹又懦弱無能,呂纂和呂弘雖然有才能,但互相猜忌。如果我們派浩亹、廉川兩個郡的兵力輪流不斷地發起進攻,呂氏一定會疲于奔命,兩年之内,姑臧就可以謀取了。姑臧既下,乞伏氏和段氏不用去攻打就會向我們投降。”

秃發烏孤聽得頻頻點頭,大聲道:“好!”就此定下了進取政策。

二月,段業正式即涼王位,以沮渠蒙遜為尚書左丞,梁中庸為尚書右丞,為了區分後涼和南涼,此涼為北涼。

對于段業的妄自尊大,最為不滿的當然是呂光,涼王之号豈是你想用就能用的?派太子呂紹和太原公呂纂率軍前往讨伐。

五月,段業自知難以獨自抵抗,向秃發烏孤求援,秃發烏孤既已決定先圖謀後涼,自然不會坐視不理,派骠騎大将軍秃發利鹿孤和楊軌一起前去救援。

有了南涼的支援,段業準備出城迎戰,沮渠蒙遜勸阻道:“楊軌依仗鮮卑人的強大,一直觊觎我們。呂紹和呂纂既然敢率軍深入,一定下了死戰的決心,我們難以抵擋。如果我們堅守不出,将穩如泰山;如果我們貿然出戰,将會有累卵之危。”

沮渠蒙遜的言下之意是,無論是南涼還是後涼,他們都不可信任,貿然出戰隻會削弱自己,不如先讓他們鬥一鬥。這一次,​段業聽從了沮渠蒙遜的勸告,按兵不動,固守不出。

果然,呂紹和呂纂擔心南涼和北涼前後夾攻,帶着大軍悻悻而歸。而秃發利鹿孤和楊軌呢,既然後涼已退,也隻好原路傳回。

六月,秃發烏孤以秃發利鹿孤為涼州牧,鎮守西平,召回車騎大将軍秃發傉檀,讓他入朝處理國家大事。

然而,秃發烏孤雖為南涼定下了争霸涼州的國策,卻因一次意外錯過了親手實施的機會。

八月,秃發烏孤醉酒之後騎馬奔馳,摔傷肋骨而死。臨終前,他留下遺命讓年長者繼任國君。

于是,國人擁立秃發利鹿孤為主,追谥秃發烏孤為武王,廟号烈祖。秃發利鹿孤下令大赦,将都城遷到西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