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寫好書法,一般來講有三個方面的要素,這三個方面是缺一不可,縱觀曆代的書法家,其成名成家業都是因為這三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就是學習書法的熱情,對于任何一門藝術,沒有足夠的熱情你是很難徹底堅持下去的,有了熱情,才能有持之以恒的進步和學習。
第二就是學習方法,很多人練了幾十年書法,仍舊不入門,就是因為學習方法不對,學習書法最好的老師就是古代的經典名帖,要細細揣摩。

王铎行草書《雒州香山作》
第三就是藝術天分,沒有藝術天分,再怎麼努力,也僅僅是二流水準,是以人要徹底搞懂自己的天分在哪裡。
對于書法更是如此,在書法史上有這樣的一位農民出生的窮苦人,他從7歲就開始臨摹王羲之,後來鐘情于狂草,他天資過人,臨摹過的字帖能夠稔熟于心,讀過的書法也能過目成誦,後來他考取了進士,最高做到了禮部尚書,相當于今天的省級官員文化部長了!
他就是王铎。
如果說對于近年來書法界在草書領域的研究最為深入和廣泛的人,一定是王铎了。關于王铎的理論著述,近年來層出不窮,成為了書法界的一門顯學。
但是對于草書了解不夠深入的朋友,卻沒有意識到,王铎對于中國草書史有多麼深遠的影響。單從4年前的一次拍賣會成交記錄上來看,就足以奠定王铎的曆史地位。他随手寫給朋友的一封信——《雒州香山作》,此作最終被拍出了3550萬元的天價,這樣的價值在北京買一套房子綽綽有餘。
這自然不是說誰的作品貴,藝術價值就高,這從側面反映了王铎書法在當代影響力之大。
在中國草書史上有三次覺醒,第一次乃是王羲之突破了篆隸以來章草的單字束縛,成為一種圓環成勢的草書,第二次乃是王獻之打破了字與字之間的阻礙,形成了一種字組的創新,第三次覺醒乃是以王铎為代表同徐渭、倪元璐等人打破了書法的行與行之間的束縛,并且王铎獨特的“漲墨法”使書法的審美範式提高了一個次元。
王铎的貢獻是偉大的,也無怪于王铎的書法傳到日本之後,引發了有的人“後王勝先王”的說法。
我們單純看王铎的這件《雒州香山作》就能看出其藝術造詣的精深。
如果你對于王羲之的“閣帖”了解不深,如果你對于書法美學的三維概念不清晰,如果對于草書的字組與“軸線連綴”技巧不甚了了的話,對于王铎的藝術成就可能就不會了解全面。
王铎在書法的筆法繼承上,全然是閣帖的面目,在字與字之間的軸線連綴上,乃是繼承并且發展了米芾“欹側變化”的方法,同時王铎獨創的“漲墨法”技巧,從點到線的審美範式,提升到了線與面的範疇,美學境界為之一變!
這件《雒州香山作》線上條上有力能扛鼎的魄力,在輕重的對比上神龍飛騰的不測之力。這是當代草書練習者不可錯過的一件經典法帖。
來源:人文時間
聲明:本文已注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删除!聯系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