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十二年積累 北京城一百處小衆難忘風景

作者:蘇雨農的長鏡頭

“京城鬧市尋幽”系列,是面向北京一些相對小衆景點古迹和文化活動,由本人親自探訪、拍攝、撰寫的系列内容。時間跨度達到12年。

寫到100期,還希望寫的更多、更有趣,更有實用價值和商業價值。

回首之前100期鬧市尋幽内容,随着北京文化建設的改善,範圍也是越來越豐富,此期盤點一下這100期的精彩内容。

第一期:宣武門外楊椒山祠(曆史古迹)

嘉靖年間名臣楊繼盛故居,在宣武門外達智橋胡同,最著名的建築是“谏草亭”。這是本系列首篇文章。我去的時候,還混雜在民居中,據說現在已經開始騰退。

十二年積累 北京城一百處小衆難忘風景

飽經風霜的谏草亭

第二期:南鑼鼓巷附近的胡同(懷舊生活)

文章寫于北京奧運前夕,當時南鑼鼓巷剛開發不久,遠沒有如今熱鬧。

第三期:佟麟閣路的中華聖公會教堂(曆史古迹)

時隔12年,第100期又回到這裡,如今是網紅書店,當時還是一家公司。這裡是100多年前英國國教聖公會在中國建的教堂,中西結合的建築風格是特色。

十二年積累 北京城一百處小衆難忘風景

聖公會教堂東西合璧的風格

第四期:新華社院裡的北京國會舊址(曆史古迹)

辛亥革命後第一屆國會舉辦的地方,如今是新華社禮堂。

第五期:隆福寺的豐年灌腸(美食小吃)

灌腸是我最愛吃的北京小吃之一,這家店是老字号,如今搬到了雍和宮大街。

第六期:曆代帝王廟(曆史古迹)

位于阜成門内大街,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先祖的地方。

第七期:黨校大院裡的利瑪窦墓(曆史古迹)

明末清初的幾位知名傳教士,利瑪窦、南懷仁、湯若望等人的墓,位于車公莊北京市委黨校大院内。

第八期:馬尾溝教堂及附屬建築遺存(曆史古迹)

在利瑪窦墓附近,是上世紀初教堂和修道院等建築遺存。

十二年積累 北京城一百處小衆難忘風景

馬尾溝教堂建築遺存

第九期:平定新疆的清代名将兆惠墓(曆史古迹)

奧運村附近,烏雅氏家族墓遺存,隻剩下部分墓碑和華表。

第十期:闵西橋畔瑞王墳(曆史古迹)

西五環闵莊附近,瑞敏郡王奕誌之墓。

十二年積累 北京城一百處小衆難忘風景

瑞敏郡王墓的外牆

第十一期:八大胡同指的是哪兒(曆史古迹)

有關前門外八大胡同的第一篇文章,舊中國知名的風月場所。

第十二期:在八大胡同尋找賽金花和小鳳仙的足迹(曆史古迹)

繼續講八大胡同,重點是廣聚園飯店,當年賽金花挂牌的地方。

十二年積累 北京城一百處小衆難忘風景

賽金花曾經風光過的地方,如今是廣聚園飯店

第十三期:即将被拆的東西安福胡同(曆史古迹)

長安街後身的東西安福胡同,曾經以“安福系”聞名。

第十四期:百順胡同看梨園名角故居(曆史古迹)

繼續寫八大胡同一帶,以一些梨園名角的住所為主題。

第十五期:清朝同志場所雲集的韓家潭(曆史古迹)

八大胡同與“相公”堂子。

第十六期:石頭胡同覓舊蹤(曆史古迹)

還是八大胡同,石頭胡同與王寡婦斜街。

第十七期:八大胡同完結篇(曆史古迹)

八大胡同最後一篇,低檔次的區域。

第十八期:休去前門大街 周邊胡同更好玩(曆史古迹)

前門大栅欄一帶的老房子,如今都整修完了,沒了。

十二年積累 北京城一百處小衆難忘風景

前門附近拆遷前的老房子

第十九期:大栅欄糧食店街的舊戲院舊旅館(曆史古迹)

大栅欄一帶的戲園子、旅館,如今也物是人非了。

十二年積累 北京城一百處小衆難忘風景

糧食店街的老旅館述說着滄桑

第二十期:敦實古樸的鐘樓(曆史古迹)

在鐘樓上觀景,12年過去了,景色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

十二年積累 北京城一百處小衆難忘風景

在鐘樓上看CBD,那時候還沒有中國尊

第二十一期:昔日太監出家處 今朝繁忙菜市場(曆史古迹)

鐘樓後身豆腐池胡同,清淨宏恩觀。

第二十二期:景點雲集的成賢街(曆史古迹)

北京最著名的一條胡同。

第二十三期:國子監和孔廟(曆史古迹)

探尋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的輝煌。

十二年積累 北京城一百處小衆難忘風景

北京孔廟大成殿

第二十四期:七百年白塔見證京城變遷(曆史古迹)

最近白塔寺重新整修之後開放了,應該去看看。即使習慣白塔的景緻,仔細看看,也有讓人窒息之美。

十二年積累 北京城一百處小衆難忘風景

白塔寺

第二十五期:西四北三條(曆史古迹)

這條胡同裡有不少儲存不錯的四合院,還有程硯秋故居,最後來到了廣濟寺。

第二十六期:武定胡同23号的幽靜古宅(曆史古迹)

武定胡同偶然看到的神秘小院,以前是武定侯府,後來也住了一些名人。

十二年積累 北京城一百處小衆難忘風景

武定胡同23号院

第二十七期:在智化寺看京音樂(曆史古迹)

朝陽門内智化寺,以前是大太監王振的家廟,現在以“京音樂”知名。

十二年積累 北京城一百處小衆難忘風景

智化寺“京音樂”演奏

第二十八期:報國寺文化市場(曆史古迹)

宣武門外牛街附近的文化收藏品市場。

第二十九期:長椿寺的宣南文化展(曆史古迹)

牛街十字路口附近,宣武醫院對面有個長椿寺,這裡有宣南文化展覽。這一帶原來是文化人聚居的地方,現場基本拆差不多了,就留個展覽。

第三十期:西直門天主堂(曆史古迹)

也就是西堂,在西直門内大街,當時剛剛整修一新。

十二年積累 北京城一百處小衆難忘風景

西直門天主堂

第三十一期:北展後湖皇帝上船的地方(現代風景)

北京展覽館北邊有一片水域,可以經紫竹院直接通到頤和園。

第三十二期:整修中的肅慎親王敬敏墓(曆史古迹)

位于東五環,王四營附近,是清代肅慎親王敬敏之墓。去年我又去了這個地方,已經整修好了,旁邊就是郭德綱開的豪華會所。

十二年積累 北京城一百處小衆難忘風景

肅慎親王墓碑亭

第三十三期:西五環居民區中的清代王爺墳(曆史古迹)

又是一座清代王爺墳,在西五環,是瑞懷親王綿忻之墓,之前有一期介紹瑞敏郡王墓,這個墓主是瑞敏郡王之父。僅剩碑亭。

第三十四期:僧王抗擊英法聯軍之地(曆史古迹)

通州八裡橋,第二次鴉片戰争期間,僧格林沁在此被英法聯軍擊敗。如今這裡也是通州标志性的建築之一。

十二年積累 北京城一百處小衆難忘風景

通州八裡橋,中間橋拱高聳

第三十五期:雪後頤和園(曆史古迹)

最近短視訊流行,很多人特别喜歡拍雪景,一下雪,故宮、頤和園、北海等地就擠滿了愛好者。我是趕不上潮流了,好在有一次來到雪後頤和園一遊。

十二年積累 北京城一百處小衆難忘風景

雪後頤和園

第三十六期:飲水思源看自來水博物館(博物館)

東直門外,原北京第一座自來水處理廠所在地,現在已成博物館,規模不大,值得一看。

第三十七期:胡同裡也有碉堡炮樓?(懷舊生活)

雍和宮附近的炮局胡同,有一種帶着老北京幽默的調侃感覺。

第三十八期:多爾衮王府今昔(曆史古迹)

南池子一帶的普渡寺,最早是多爾衮王府。本世紀初,這裡極其破敗,如今已成博物館,周邊環境也非常高檔。

十二年積累 北京城一百處小衆難忘風景

普渡寺大殿

第三十九期:去利群吃烤鴨(美食小吃)

作為烤鴨愛好者,去了不少店,利群是胡同裡的知名烤鴨店,不過看起來,如今還是四季民福好吃。

第四十期:東交民巷異國風情(曆史古迹)

東交民巷環境幽靜,而且有諸多西式建築,很值得一去,不過這些建築還有諸多限制。

十二年積累 北京城一百處小衆難忘風景

東交民巷,正金銀行舊址

第四十一期:哪兒能買到懷舊老國貨(懷舊生活)

崇文門附近的大方百貨,北京為數不多的老式商場,也有不少老物件在賣。

第四十二期:殘破的俄國使館兵營(曆史古迹)

繼續東交民巷,有一處比較殘破的建築,是原俄羅斯使館兵營。如今應該已經完全變樣了。由此已經拍了多期不複存在的景觀。

第四十三期:地壇不隻有書市(曆史古迹)

地壇公園在北二環邊上,特别适合散步,在這邊拍了點春色,誰知道不久就去這附近上班了呢。

第四十四期:何處尋覓百花深處(懷舊生活)

北京名稱最美的胡同,在新街口一帶,實際上很殘破。

第四十五期:昆玉河畔玲珑塔(曆史古迹)

也就是八裡莊慈壽寺塔,北京第二美的街道旁,古塔矗立,更增秀色。

第四十六期:小巷·古廟·法餐-智珠寺(曆史古迹)

北河沿大街的智珠寺,從殘破古廟一躍而成網紅景點,我是在完全紅之前去的。

十二年積累 北京城一百處小衆難忘風景

智珠寺大殿内頗具時代色彩的智語

第四十七期:老城雪景(曆史古迹)

又一次拍雪後景色,這次是景山、故宮角樓和北海。

十二年積累 北京城一百處小衆難忘風景

雪後故宮神武門

第四十八期:濤貝勒府與北京十三中 (曆史古迹)

位于西城柳蔭街的十三中,曾經是載濤的府邸。他是個傳奇人物,給新中國做出了貢獻。

第四十九期:老北京寂寞的隐士--德勝門箭樓(曆史古迹)

德勝門箭樓,經常經過,卻難得進去看看,作為北京城樓的劫後孤品,還是非常值得去的。

十二年積累 北京城一百處小衆難忘風景

鬧市古風的德勝門箭樓

第五十期:你身邊的老鄰居天甯寺(曆史古迹)

“先有天甯寺,後有北京城”。天甯寺是遼塔,資格非常老。如今“二熱”已經改建為文化園區,相比更不一般。

十二年積累 北京城一百處小衆難忘風景

天甯寺塔與“二熱”大煙囪

第五十一期:如果北京還有環捷運路(博物館)

前門有一家“中國鐵道博物館”,不像環形鐵道那家有很多機車車輛,這個位置是原來正陽門東火車站所在地,以介紹鐵路發展史為主。

第五十二期:六環内還有殘破古城牆(曆史古迹)

北六環邊上的鞏華城,原來是明朝皇帝祭靈路上的行宮,現在逐漸破敗。在拆遷之後,全面整修之前,我拍了一次,記錄下破敗的景象。

十二年積累 北京城一百處小衆難忘風景

鞏華城殘破的城門

第五十三期:在古觀象台看中西合璧的精美天文儀器(曆史古迹)

建國門橋邊上的古觀象台,從小就經常去,對各種天文儀器很感興趣。

第五十四期:中山公園賞郁金香(花草風光)

每年4月中山公園的郁金香展非常漂亮。

十二年積累 北京城一百處小衆難忘風景

中山公園的郁金香

第五十五期:破敗的人民公社大樓(懷舊生活)

北京有三座“人民公社大樓”,這是位于白塔寺附近的福綏境大樓。當年入住這裡,是無比的榮耀,如今已經殘破不堪,不宜居住。

十二年積累 北京城一百處小衆難忘風景

福綏境大樓

第五十六期:魯迅住過的“老虎尾巴”(懷舊生活)

阜成門内的魯迅故居,可能是北京每個國小生、中學生都要來接受教育的地方。

第五十七期:東便門角樓的悠閑時光(曆史古迹)

東便門角樓,北京最精美、且儲存完好的舊城牆角樓。對我來說,就是帶孩子看火車的好地方。

第五十八期:大熱天裡看月季(花草風光)

大興舉辦的世界月季洲際大會。花雖然好看,場地可有點浪費。

第五十九期:海昏侯漢墓傳奇(博物館)

轟動一時的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中,很多改變了既有的曆史認知。這些文物曾經在北京首都博物館設展。

第六十期:令人驚歎不已的婦好墓(博物館)

首都博物館同期的婦好墓大展,也不能錯過,當然是以青銅器為主。

十二年積累 北京城一百處小衆難忘風景

婦好墓中經典的玉質兔子飾件

第六十一期:怎樣才能有個好玩的民航博物館(博物館)

機場輔路上的民航博物館,除了以前領袖的伊爾-14座機之外,可看的不多,好好的題材浪費了。

十二年積累 北京城一百處小衆難忘風景

毛主席的伊爾-14座機

第六十二期:開往冬天的列車--告别清華園火車站(懷舊生活)

修建北京到張家口的高鐵,北京北站出發的鐵路線路進行了翻建。頗有曆史的清華園車站結束了曆史使命。

十二年積累 北京城一百處小衆難忘風景

列車駛入清華園車站

第六十三期:人死燈未滅 哀榮尺寸間--八寶山憑吊遊(上)(懷舊生活)

人死燈未滅 哀榮尺寸間--八寶山憑吊遊(下)

在革命公墓憑吊老一輩革命家,看看位置和規制的不同,也反映了很多故事。

第六十四期:二環邊上陸徵祥家族墓(曆史古迹)

這個墓就在車公莊附近,也許當時那邊很荒涼,現在完全是鬧市區。

十二年積累 北京城一百處小衆難忘風景

路邊的陸徵祥家族墓

第六十五期:鐵道博物館(上):這些經典的内燃和電力機車(博物館)

第六十六期:鐵道博物館(中):這些勞苦功高的蒸汽機車(博物館)

第六十七期:鐵道博物館(下):探秘國家上司人專列(博物館)

十二年積累 北京城一百處小衆難忘風景

鐵道博物館的各種機車

環形鐵道的鐵道博物館,分了三期來寫,因為有價值的展品确實多。這裡也不需要什麼裝飾,隻要擺滿了機車就可以。小男孩一定會喜歡這個地方。

第六十八期:再探十三陵未開放陵園(曆史古迹)

時隔16年,再去看十三陵的“荒陵”,有的已經整修一新,有的仍然殘破。但是如今修繕工作,持續進行,也算是留了不少資料。

十二年積累 北京城一百處小衆難忘風景

十三陵中的泰陵明樓

第六十九期:警察博物館數百槍支看過瘾(博物館)

警察博物館在東交民巷,這裡陳列的大量槍支,孩子們很喜歡。不過如果多一些破案内容,會更好。

第七十期:一家大博物館如何成功做到索然無味(博物館)

全國婦聯旁邊的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修的很漂亮,面積很大,但内容真是枯燥。

第七十一期:小世界也精緻--中國模型展随拍(文化展覽)

首次把内容涉及到展覽領域,北展舉行的一次模型展,精緻模型惹人愛。

第七十二期:樂趣在細節--照片中的大城小像(懷舊生活)

前門大街上,我非常喜歡的一處景點。是以北京為主題的微縮景觀,比較适合稍大一點的孩子,因為這裡面的細節非常講究,值得細細品味。

十二年積累 北京城一百處小衆難忘風景

“大城小像”展現的曆史細節

第七十三期:半截塔村還有塔嗎(曆史古迹)

半截塔,是昌平區一個小村子,我一直對這個名字比較感興趣,到底有沒有塔?去看一看。

第七十四期:即将告别中國最早機場(懷舊生活)

由于大興機場的興建,南苑機場告别曆史舞台,我特意去拍了好幾次。

十二年積累 北京城一百處小衆難忘風景

從南苑機場起飛可以拍到CBD

第七十五期:登上“大釘子”看京城全景(現代風景)

奧林匹克塔是北城最佳觀景平台,登上這裡欣賞一下北京的風景--必須找個好天氣。

十二年積累 北京城一百處小衆難忘風景

俯瞰鳥巢和北京中軸線

第七十六期:胡同裡的博物館承載無法重制的記憶(懷舊生活)

北京的胡同可以随便逛,但是能進院子的少。史家胡同博物館,有完好的四合院結構,也有不錯的陳設,喜歡胡同的可以去看看。

第七十七期:北京老城牆打臉紀念碑--永定門(懷舊生活)

北京代表性的假古董,可以說是當年拆城牆的恥辱紀念了。如能登上城樓,還值得看一看。

第七十八期:手辦的天堂--北京潮流玩具展(文化展覽)

潮玩是年輕人的心頭好,我這個老同志也趕趕時髦。

第七十九期:新裝更熱血--重遊軍事博物館(上)(博物館)

第八十期:新裝更熱血--重遊軍事博物館(下)(博物館)

軍事博物館特别适合帶小男孩去,當然對成年人也有足夠的吸引力。特别是在如今的輿論環境下,軍事主題無疑會特别吸引人。軍博面積相當大,還是要有充足的體力保證。

十二年積累 北京城一百處小衆難忘風景

軍事博物館内展出的各種軍機

第八十一期:眼見不為實--雷安德羅·埃利希個展(文化展覽)

非常有意思的藝術展,通過視覺帶來的錯覺,設計精妙。人生也是,真實的世界,其實和你想象和所見完全不一樣。

十二年積累 北京城一百處小衆難忘風景

太虛之境

第八十二期:定都閣,制高點上的景色看運氣(現代風景)

再一次登高,這個定都閣,在長安街正西延長線方向,雖然位置很好,但是要趕上好天氣可太難了。沒有城市的景色,這個地方就沒有什麼價值。

十二年積累 北京城一百處小衆難忘風景

從定都閣看北京城區模糊不清

第八十三期:西黃寺和清淨化域塔(曆史古迹)

隻有周末開放的黃教寺廟,非常幽靜。更有清淨化域塔這樣非常有特色的建築物。

十二年積累 北京城一百處小衆難忘風景

西黃寺清淨化域塔

第八十四期:轉場:提前告别南苑驚喜嘗鮮大興(現代風景)

大興機場正式開通的第一天,我就坐飛機在此降落,也算是嘗鮮。

十二年積累 北京城一百處小衆難忘風景

大興國際機場

第八十五期:探訪怡賢親王允祥墓(曆史古迹)

随着清宮戲的流行,怡親王也更為人知。他的墓在河北,但是離北京很近。這裡沒有作為正式景點,但是也可以盡情參觀。

十二年積累 北京城一百處小衆難忘風景

怡親王墓的石牌坊

第八十六期:樂高特展歎為觀止的經典建築(文化展覽)

展出的樂高搭成的成品,都是洪子健作品,以中國特色為主,都是大工程,令人歎為觀止。

第八十七期:大鐘寺,鐘聲悠揚曆史悠遠(曆史古迹)

就在北三環邊上,也是遊人稀少,但是很長知識的地方。

十二年積累 北京城一百處小衆難忘風景

大鐘寺内大鐘樓

第八十八期:和平菓局,是誰的老北京?(懷舊生活)

王府井百貨大樓下面的區域,真實還原了七八十年代北京生活,如果人少的時候,懷舊的感覺更好。

十二年積累 北京城一百處小衆難忘風景

和平菓局著名的“老太太”

第八十九期:春節假期中蕭瑟的古塔公園(曆史古迹)

這就進入了疫情期間,去王四營看了看十方諸佛寶塔,真是個無比蕭瑟的冬天。

十二年積累 北京城一百處小衆難忘風景

位于北京王四營的十方諸佛寶塔

第九十期:北中軸四園之人定湖公園(現代風景)

疫情期間,難得出門。北京北二環到三環之間,幾個公園都是日常散步好去處,就寫了個小系列。先從人定湖公園開始,這裡因為是《甲方乙方》劉震雲約會“阿依吐拉公主”的地方而聞名。

十二年積累 北京城一百處小衆難忘風景

人定湖公園的西式雕塑

第九十一期:北中軸四園之青年湖公園(現代風景)

鬧市中的一汪湖水,這裡曾經是《尼布楚條約》簽訂後,留在北京的俄羅斯後裔的墓地,給這裡增加了一些神秘的氣息。

第九十二期:北中軸四園之柳蔭公園(現代風景)

不要和柳蔭街混淆,這個公園面積不小,但設計的也精巧,有點移步換景的感覺。

第九十三期:北中軸四園之雙秀公園(現代風景)

四個公園裡,雙秀公園最小,其特色是日本園林風情。

十二年積累 北京城一百處小衆難忘風景

雙秀公園的日式園林

第九十四期:地壇公園春色如許(曆史古迹)

第二次寫到地壇公園,依舊是春色。帶着一些從疫情中恢複生機的心情。

第九十五期:35年後重遊周口店(曆史古迹)

和國小時相比,如今的周口店,增添了不少現代化設施。對青少年的科普意義依舊。

第九十六期:古北水鎮為什麼值得一遊(懷舊生活)

到了北京和河北交界,古北水鎮将司馬台長城的雄奇和江南秀色結合在一起,雖然有些争議,依然是值得至少來一次。

十二年積累 北京城一百處小衆難忘風景

古北水鎮夜景

第九十七期:鑒寶還是撸貓,看觀複博物館的普适性(博物館)

很難說,來這裡到底是看貓還是看文物,各取所好吧。這就把一個小衆博物館變成了網紅打卡地。

十二年積累 北京城一百處小衆難忘風景

觀複博物館衆貓進膳的盛大場面

第九十八期:坐火車穿越市中心什麼感受(現代風景)

從缺乏存在感的北京東站上火車,坐到北京西站,享受空無一人的車廂,也是挺有意思的。

第九十九期:養眼中國尊多角度追尋倩影(現代風景)

中國尊扮美了北京的天際線,從曆年的照片中,找到不同角度的中國尊,欣賞一下、

第一百期:百期回到原點兩處古建的書店新生(曆史古迹)

重回聖公會教堂,回歸初心,如今這裡是非常有情調的書店。再加上另一處,萬松老人塔,就更有意思了。

十二年積累 北京城一百處小衆難忘風景

萬松老人塔

從撰寫的内容看,從曆史古迹為主,越來越多的涉及了現代景觀。并不是我的拍攝方向轉了,而是值得推薦的地點越來越豐富。大緻統計一下:

曆史古迹:55個;

懷舊生活:15個;

博物館:13個;

現代風景:10個;

文化展覽:5個;

美食小吃:2個;

當然這些定位,有的也重複,比如史家胡同博物館,也可以算古迹,也可以算博物館,但更像是對胡同生活的懷念。總之是大緻可以看出内容的區分。這些内容,最有價值的地方,就是很多景物已經永遠消失了(除了那些展覽之外,更重要的是很多建築和風景已經不複存在)。保留一些美好,期待一些變化,這正是百期“京城鬧市尋幽”的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