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金曲獎後,她“背叛”了主流

在音樂元素愈發多元的今天,風格邊界不斷被拓寬,音樂人們的個性,也在最大程度得到了釋放。

當聽衆的審美不再以主流為唯一标準,小衆音樂也逐漸面向大衆,且被更多人多接受。個性鮮明的音樂人成了這個時代的寶藏。

魏如萱——甜美與搞怪之間來回搖擺,新潮與複古穿梭并行,獨特性使得她成為樂壇中一枚亮眼的存在。

療愈、溫暖,魏如萱将生活的點滴寫進歌裡。關于生活、情感,人們都能在其中獲得心靈上的慰藉。

金曲獎後,她“背叛”了主流

01

近日,魏如萱上線了新專《HAVE A NICE DAY》。

這也是她斬獲金曲獎後釋出的第一張專輯,故此大家對其十分期待。而魏如萱對這張專輯的認真程度,由内而外都能看得見。

魏如萱請來了一衆知名音樂制作人,影子計劃、裘德、鮮于貞雅、葛大為等。強大的制作班底為專輯品質保駕護航。

并且,這也讓新專的風格更加多元化。R&B、電子、搖滾、爵士...這些元素均有所涉及,豐滿了作品的聽感。

從内容上看,這張作品将她的個人特點放大到了最大。那些私人的、隐秘的情感在此得到了宣洩。

聆聽整張專輯,音樂性上和内容上都十分值得玩味。它覆寫了親情、愛情和自我,這三個次元,不僅是魏如萱生活的展現,也更是濃縮着萬千普通人的生活與心理。

真摯的情感,讓這些作品充滿了溫度、熱度和力度。

首先要提及的,便是這首《奶奶》。對于“奶奶”的描摹,就有無數音樂人寫下了赤誠而純粹的旋律。但魏如萱的這首歌,卻十分别緻出挑。與其說是一首歌,它更像是一場與奶奶的對話。

魏如萱用三種語言——日語、客家話、國語,演繹了整首歌曲。穿插了日本民謠《桃太郎》和國語老歌《姑娘十八一朵花》的采樣。

前者是魏如萱奶奶小時候經常給她唱的歌,後者是屬于奶奶那個時代的流行。

“從小你唱歌給我聽,現在換我唱歌給你聽。(客家話)”

去哄曾經無數次哄自己的奶奶,這種角色位置的互換,使得聽感十分新穎,時光的交錯感,也讓昔日的溫情再度重制與延展。

用音樂對曆史進行回溯,場景重制,像是讓聽衆乘着時光機回看過去,既像電影又像紀錄片。而藏匿于心中的真情,也不斷地翻湧重制,提醒我們要珍惜、要銘記。

金曲獎後,她“背叛”了主流

專輯中以親情為主題的歌,除了《奶奶》之外,還有《HAVE A NICE DAY》和《變形金剛》,而這兩首則都是魏如萱寫給兒子路易的作品。

或歡快诙諧,或吵吵鬧鬧,這些都是生活中最真實的心境寫照。

不僅親情,還有她對自我成長的總結與審視。

在《大賞》中,記錄着魏如萱斬獲金曲獎前後的變化。從外界到内心,從現實到精神上的思考,全方位記錄,也讓我們看到了魏如萱的直白與坦誠。

“是不是得到大賞人生才理想,被千挑萬選 站在對的風向” 葛大為的詞,配上魏如萱靈動的唱腔,那個搞怪少女仿佛回到了最原始的狀态,沒有被金曲獎束縛,隻做喜歡的音樂。

02

魏如萱在音樂上從停止過探索,無論是在内心情感上的深挖,還是在音樂元素上的探尋運用。不斷求變的魏如萱,造就了她獨有的音樂魅力。

除了音樂中與本色生活相關的展現之外,魏如萱通過不斷的外延拓展,和不同音樂人合作、以達到與不同音樂風格的碰撞。

在本次的新專中,魏如萱就同鮮于貞雅、裘德、影子計劃這三組來自不同地區,風格迥然的音樂人,進行了意想不到的合作。

裘德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就曾介紹過,他是去年金曲獎唯一入圍的内地音樂人。新銳的音樂理念,超凡的創作才華,在這首由他譜曲的《四月是适合說謊的日子》中再次得以展現。

自由随性是裘德的鮮明特征,肆意而突破結構的歌詞、不落俗套的旋律、詩意的唱腔,在兩人巧妙地配合下,讓這首歌曲變得天馬行空、沒有界限。

金曲獎後,她“背叛”了主流

鮮于貞雅是南韓一位有名的音樂人,曾與鄭容和、GD、IU等南韓藝人合作過。這首《賣花的人》即便是隔空錄制,但卻絲毫沒有受到影響,且令人驚喜萬分。

這是屬于兩位音樂怪才的奇妙碰撞,既保留了兩位音樂人的鮮明特色,又在音樂的表達上完美契合。

國語、韓語、英語三種語言交織在一起,沒有複雜紛亂,卻融合得恰恰好。并且加之合成器營造出迷離、浪漫的氛圍,便讓人置身于無限的美好之中。

和“影子計劃”合作的《我的菜》,也是魏如萱首次嘗試嘻哈類作品。正因為跨度較大,是以這首歌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議。

雖然有樂迷認為并不是那麼出色,但是這種大膽地嘗試行為卻也有可貴之處。

并且,就如同有樂評人評價的那樣:“這種嘗試不是盲目的、跟風的,即使是唱嘻哈,魏如萱同樣保持着自己的音域、自己的音色,以及那種屬于waa才有的姿态。”

魏如萱在斬獲金曲獎時說過,“拿了獎之後,我可以更勇敢地做自己,不用去想怎樣比較流行,更多是做符合自己口味的音樂……”

如今她做到了。而她作品的魅力也在于,這種不斷地成長、裂變,最終讓自己的音樂,變得豐盈。

金曲獎後,她“背叛”了主流

03

從創作人、歌手、電台DJ到偶爾斜杠演員的多重身分,魏如萱形容自己像是爬樓梯般,每一步都走得踏實。

兩度唱進小巨蛋、四度入圍金曲最佳國語女歌手,去年魏如萱更獨挑大梁主持金曲獎頒獎典禮,并同時拿下第三十一屆金曲歌後。

其實,金曲獎對魏如萱來說是實至名歸。

不過直至現在,提起魏如萱,還是有很多人對這個名字感到恍惚。有人以為這是一位樂壇新人,也有人的記憶停留在“自然卷”組合時期。

不經常出現在大衆視野的魏如萱,卻已經在音樂路上走了很久。

時間線往回倒轉,來到2006年年底,自然卷解散,魏如萱開始單飛。團體單飛的藝人有很多,但成功的卻寥寥。甚至音樂路走不通,便走向了演藝或綜藝。

堅持夢想實屬不易,成功更是具有稀缺性,但魏如萱便是其一。在音樂探索的路上,她似乎不願意做一絲停留,一直不斷地打破、嘗試。

而她也在用行動來證明與打破她在大衆心中的桎梏——她不僅是那個唱着《坐在巷口的那對男女》《你啊你啊》的芭樂情歌歌手。

她已然是一個唱腔多變,不斷跌撞打破規則的魏如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