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天子之衣”到“亞洲人參”,葛走過的漫長道路丨花花萬物

作者:中科院之聲

編者按:從深海到高山、從沙漠到雨林,地球的每一處都有植物的印記。歲月流變、氣候變遷、地質運動、生境更疊,植物曆久彌新、在不斷演化中保持着多樣化的世界。中科院之聲與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聯合開設“花花萬物”,在這裡,我們關注植物的生存、競争、繁衍、死亡,展示自然界的奇特多姿,解讀生物的萬千氣象,探索神奇的生命秘境,緻敬這無聲無息又蓬勃多姿的世界。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維葉莫莫。是刈是濩,為絺為綌,服之無斁。” 綠葉濃郁茂盛的葛藤漫山遍野地生長着,收割回來蒸煮後,制成衣服,穿在身上真舒服。這是詩經《周南·葛覃》詩篇中,即将回家探望父母的出嫁女唱的詩歌。既描述了葛的生長狀态又講述了葛的作用,喜悅之情溢于言表。詩經中有十餘篇提到“葛”,涉及其形态、用途等,可見農耕文明裡,葛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在社會發展中占據着重要地位。

葛(Pueraria montana(Loureiro) Merrill)是豆科葛屬多年生落葉草質藤本植物,藤蔓可長達八米,原産我國南北各地,除新疆、青海及西藏外,分布幾乎遍布全國。全世界的葛屬植物約有20種,我國有11種,除粉葛以人工栽培為主外,其餘均以野生為主。其中野葛是我國分布最廣、産量最高、資源最多的品種。

葛藤的莖長滿了黃色長硬毛,基部木質;其跟呈粗厚塊狀;羽狀複葉有三片呈三裂狀的小葉,葉片上稀疏長着柔毛;一串串總狀花序上密密麻麻長滿了花苞,2-3個為一組聚生在花序軸的節上,秋天開花時,紫紅色的花朵像一隻隻展翅欲飛的蝴蝶,非常漂亮;果實是莢果長橢圓形,冬天成熟時,扁平狀,全身是褐色長硬毛。

從“天子之衣”到“亞洲人參”,葛走過的漫長道路丨花花萬物

葛的花(圖檔來源:中國植物圖像庫)

從“天子之衣”到“亞洲人參”,葛走過的漫長道路丨花花萬物

葛的葉

從“天子之衣”到“亞洲人參”,葛走過的漫長道路丨花花萬物

葛的果實(圖檔來源:中國植物圖像庫)

我國古代先民們對葛的利用曆史非常悠久,從已經出土的考古實物來看,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期。在距今六千多年的江蘇蘇州吳縣草鞋山遺址中,1972年曾出土了三塊炭化葛布羅紋織物,這是迄今為止,我國最古老的手工織花葛布實物,也是我國最早的紡織實物。

從“天子之衣”到“亞洲人參”,葛走過的漫長道路丨花花萬物

炭化葛布羅紋織物(圖檔來自網絡)

葛的藤蔓中含有豐富的纖維,聰明勤勞的古人對其最核心的利用,是作為紡織原料進行織布制衣,來遮體禦寒。後來經過不斷的探索實踐,逐漸發現其粗大的塊狀根的食用等功能。從古代典籍記載來看,葛在社會生産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滲透在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葛在西周時期被廣泛應用,春秋時期達到鼎盛,漢代開始下降,後逐漸被麻、棉取代。周朝時葛是重要的賦稅種類,這一時期,有個專門的官職叫作“掌葛”。《周禮·掌葛》提及“掌以時征絺绤之材”。絺绤指的是葛織出來的布,說的就是掌葛負責向農人們征收葛作為國家财政的來源。除了作為稅收外,葛布也是非常重要的貢品。《越絕書》中就有記載:“葛山者,勾踐罷吳,種葛,使越女織治葛布,獻于吳王夫差。”越王勾踐為了麻痹吳王夫差,讓越女們種葛織布,作為貢品上貢。

我國傳統的葛紡織技術總結歸納起來,可分為采葛、浸葛、煮葛、曬葛、績葛、織葛六大步驟。采葛多在5-6月份,葛藤未成熟時砍采,這時候的葛纖維斷裂程度較低。浸葛是将葛藤刨開成兩瓣,浸泡在水中,讓其慢慢腐爛,再切成小段曬幹、捆綁。煮葛是把葛藤放在鍋裡煮,讓其軟化,得到細膩柔軟的葛縷。曬葛是纖維自然脫色的過程,經過暴曬後的葛縷會從黃褐色變得雪白。績葛工藝繁瑣,是個非常細緻的活,需要将葛縷手工撚成極細的紗。最後一道工序是織葛,就是将紗織成葛布。

在葛布的制作過程中,根據葛紗的粗細,織成的衣服也有優劣之分,粗厚的葛布稱“绤”,細薄的葛布稱“絺”,細葛布中的精品稱“绉”。細葛布特别亮白,織成的葛衣輕薄透氣、吸濕散汗,穿着既舒适又美觀,非常受貴族統治階層喜歡,是皇家貢品和貴族用品。普通平民百姓因經濟能力有限,則多穿粗葛布制成的衣服。由此可見,穿細葛布是統治階級身份的象征。《禮記·月令》記述:“孟夏:是月也,天子服絺”。“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意内稱長短,終身荷聖情。”杜甫在《端午節賜衣》詩中記錄了天子在端午賞賜細葛衣的事情。

葛纖維績紗制成的葛衣顔色潔白、質地輕飄,魏文帝《說諸物》記錄:“江東葛為可,甯比總絹之繐輩,其白如雪華,輕譬蟬翼。”說的是江東地區的葛布像雪一樣白,若蟬的翅膀一樣輕。如此細膩的衣服,在古代清洗時也是非常有講究的。《二如亭群芳譜》中有如下描述:“清水揉梅葉洗,經夏不脆,或用梅葉搗碎泡湯入磁盆内洗之,忌用木器則黑。”輕薄的葛衣,要在瓦盆中用梅葉泡水,利用梅葉的酸性去污後,輕輕揉搓洗淨再陰幹,保持其潔白輕柔。

葛布輕薄,多用做夏天的衣服。除了用作織衣服,葛布還被用來制作葛巾、葛帽、葛帶、葛鞋、葛席、葛繩等編織品。

葛是我國最早被利用的紡織纖維之一。但漢代以後,由于麻的大規模種植,及畜力的廣泛應用,作為紡織原料的葛慢慢被麻所取代。宋元明時期,棉花的大量種植及棉布的成衣效果更佳,葛的利用則進一步受阻。清末時期,機器化出現,單纖維短的葛難以進行工業化紡織,逐漸退出了紡織業的舞台。過了周朝的黃金時期後,葛衣越來越不受重視,再加上天然纖維紡織品不易儲存,孔府文物檔案館現藏的“明代本色葛袍” 是如今唯一留存的古代葛衣。

從“天子之衣”到“亞洲人參”,葛走過的漫長道路丨花花萬物

孔府舊藏明代本色葛袍(圖檔來自網絡)

走過紡布制衣的高光時刻,葛逐漸退去其耀眼的光芒,但其藥用、食用價值一直都在。人們在現代科學技術的應用下,發現葛根中含有豐富的澱粉、膳食纖維、人體必需的多種氨基酸、多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及多類活性成分,具有很好的食用等功能。

葛的食用部位主要是塊狀根,可直接作為蔬菜烹饪鮮食和熬粥煲湯;也可加工成葛粉,制成速食葛粉、葛粉果凍、葛粉軟糖、葛粉面條等食品。

從“天子之衣”到“亞洲人參”,葛走過的漫長道路丨花花萬物

葛根粉(圖檔來自網絡)

此外,葛也是非常優良的生态資源,能作為乙醇燃料、高産飼料等原料。葛根中澱粉含量高,不僅可以用來釀酒,還可以生産燃料乙醇,安全又環保。同時,葛根渣還可用來改良土壤,有機栽培食用菌。作為生物燃料的原材料,葛根産業又有了新發展空間。

葛葉及葛藤内富含粗蛋白、粗脂肪、粗纖維、氨基酸等營養成分。葛藤生長時,葉片繁多茂盛,是非常好的牲畜飼料。既可直接放牧,又能磨碎儲存後喂養。

葛繁殖能力強,生長速度快,能有效涵養水源,且花大色豔繁多,具有很強的觀賞性,是非常好的園林綠化植物。

從“天子之衣”到“亞洲人參”,葛走過的漫長道路丨花花萬物

葛攀援在藤架上

從古時“天子之衣”到現在的“亞洲人參”,葛走過了漫長的路,功能價值也發生了巨大轉變,期待這棵在初秋裡開着串串紫紅色花的藤蔓,能再次高調走進人們的生活之中,綻放光彩。

參考文獻:

1. 徐昀徵,朱宏斌.我國古代葛的種植栽培及葛織品利用[J].農業考古,2021(3):177-184.

2. 廖江波.中國傳統葛紡織服飾探析[J].絲綢,2020(57):78-84.

3. 尚小紅,曹升.葛種質資源的研究及其開發利用[J].農學學報,2020,10(4):65-70.

4. http://www.iplant.cn/ 中國植物志

來源: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