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産劇中,以曆史為題材的占據了很大的比例,特别是聚焦于曆史人物的劇特别受歡迎。
比如說《雍正王朝》、《大秦帝國》、《大明王朝1566》....
一方面能夠滿足觀衆對帝王生活的好奇心,另一方面又能借助統治者的視角,展現一段不為人知的曆史故事。

在一次采訪中,陳道明老師曾經說過:
“在我演過的所有角色中,我覺得“帝王”是最難演的。”
他所說的不好演,其實在于多個方面。
首先,沒有曆史影像作為借鑒,隻能從書中去揣摩帝王之相,很難讀懂最真實的他。
其次,帝王是一個王朝和時代的标志,太複雜和多元,很難面面俱到。
是以,這個難度不亞于上青天。
從60年代開始,國内就很多優秀的演員,扮演過古代帝王。
其中,包括焦晃、陳道明、張國立、唐國強、張鐵林....
他們演的帝王獨樹一幟,成為了新人演員參考的範本。
《雍正王朝》康熙帝丨飾演者:焦晃
作家二月河筆下有一個五百萬字的“帝王”系列,被他稱為“落霞三部曲”。
其實,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都被改編成電視劇。
而《雍正王朝》這部劇,就是改編自二月河的長篇小說《雍正皇帝》,由胡玫執導拍攝,劉和平和二月河聯合編劇,演繹了雍正皇帝一生的風雨經曆。
憑借着這段波瀾壯闊的曆史背景,驚心動魄的時局風雲,以及劇中每一個角色恰如其分的表演,使得《雍正王朝》在劇史上,處于難以超越的重要地位。
播出時,輕松創下了16.7%的收視奇迹,包攬了當年電視劇的各項大獎。
毫無疑問,《雍正王朝》代表着曆史劇的最高水準。
而劇中,焦晃飾演康熙,唐國強飾演雍正,放在任何時候無出其右。
兩代帝王的交鋒,猶如一壇老酒,越品越有味。
雖說唐國強是故事的主角,而且表演十分出彩,但是姜還是老的辣,結果焦晃演得栩栩如生,直接搶走了唐國強的風頭。
首先,在外形上,焦晃比陳道明更像曆史上的康熙。
長壽濃眉,高鼻厚耳,眼神威武,有着一代帝王之相。
其次,在氣魄上,正所謂伴君如伴虎。
焦晃演的康熙張弛有度,不需要擺臉色,也不需要訓人,就能感覺到一種不怒而威的氣勢,仿佛是天生的帝王。
是以,這也難怪觀衆在看到焦晃在劇中的表演,都紛紛贊美道:
“他不是在演康熙,而他就是康熙。”
正因為如此,《雍正王朝》完全可以分成兩部劇。
前20集,是焦晃主演的《康熙王朝》;後22集,才是唐國強主演的《雍正王朝》。
《康熙王朝》康熙帝丨飾演者:陳道明
《康熙王朝》同樣是改編自二月河的小說,以正劇的角度濃墨重彩刻畫了清朝初期康熙皇帝充滿傳奇的一生。
播出後,得到了觀衆的一緻認可,被譽為思想性、藝術性、政治性都達到了相當高度。
而陳道明主演的康熙,無疑是這部劇的最大看點。
盡管陳家林是公認的大牌導演,同時也是曆史劇的行家裡手,但是和陳道明這樣的演員合作,他也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事實:好演員不好駕馭。
陳道明是一位很自信的演員,很有自己的想法。
但凡是他主演的角色,往往都不會按照事先寫好的劇本那樣演,而是與導演和編劇不斷探讨和完善。
而在觀衆的眼中,常常會把焦晃和陳道明拿來相比較。
認為焦晃是屬于重劍無鋒大巧不工,給人的感覺怒自威,一個低眉的動作就讓不寒而栗。
而陳道明則需要表情和台詞來表現帝王的氣魄,正所謂金剛怒目不如菩薩低眉。
還記得劇中,有一段一直讓我記憶猶新。
格格藍齊兒遠嫁回朝探親之際,得知自己的母親受罰,便與康熙帝當場翻臉。
面對此時此景,陳道明将帝王的無可奈何的複雜心境,靠眼神展現得淋漓盡緻。
總而言之,對人物的刻畫,既有宮廷權鬥的勾心鬥角,也有情真意切的生活瑣碎。
陳道明老師版的康熙大帝,仿佛将一代英明之君重新推上了曆史舞台。
《大明王朝1566》嘉靖帝丨飾演者:陳寶國
很少沒有國産劇,能夠同時得到思想界、文化界和曆史學界的一緻認可。
但是,《大明王朝1566》卻做到了。
該劇以科學的曆史觀,運用了當代藝術審美手段,對曆史作了深刻厚重而生動的解讀,将國産曆史題材的電視劇提升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
大到格局,是對明朝曆史有着精準的把握;小到細節,是對人物形象的精确描繪。
尤其是劇中的兩位主角——嘉靖和海瑞。
一個是至陰至柔的一國之君,另一個是至陽至剛的能臣。
兩人互為對立面,每一次對決,都影響着大明的命運。
從陳寶國的身上,能夠看到一種“氣魄”,和嘉靖很吻合。
他是一個“千面人”,特别善于心理層次的推敲,把握帝王将相的人物内心。
要知道,嘉靖是明朝第11位皇帝,早年胸懷大志,革除先朝蠹政,令整個朝政為之一新。
随着時間的推移,他日漸腐朽,濫用民力大事營建,而且迷信方士,走火入魔,最終導緻國庫空虛、吏治腐敗、邊事廢弛。
在劇中,他把一個站在權力頂端、因時而變的嘉靖帝,演得有血有肉。
如同醇酒一般回味無窮的表演,對人物狀态給予了深刻的诠釋。
同時對劇中時代進行了準确的把握,成為了整部劇的靈魂。
《康熙微服私訪記》康熙帝丨飾演者:張國立
《康熙微服私訪記》是一共有4部,總共100多集。
不過,它并不是正史,而是屬于戲說類型,隻是借一個帝王的視角,講述一個虛構的故事,供觀衆娛樂消遣。
古代帝王雖說是一手遮天,但帝王也是人。
張國立版的康熙是最不像皇帝的皇帝,偶爾霸氣,偶爾又接地氣。
既像曆史洪流中的小人物,又像屬于自己時代的大人物。
然而,戲說不是胡說,改編不是亂編。
張國立并非放飛自我的瞎演,而是讓觀衆感受到帝王的另一特點,那就是可愛。
在劇中,張國立把康熙爺的睿智、幽默、體察民情,甚至是帶有一點點孩子氣的帝王,展現得恰到好處。
《還珠格格》乾隆帝丨飾演者:張鐵林
要說最具影響力的國産劇,《還珠格格》絕對是一部傳奇。
自開播以來,它轟動了整個亞洲,風靡全球華人圈,收視率創造中國第一,亞洲第一。
在劇中,張鐵林飾演的乾隆,飾演的不是一個皇帝,而是皇阿瑪。
此前,沒有任何一個帝王,能給觀衆留下慈父般的感覺,但張鐵林老師做到了。
在我看來,《還珠格格》就是在講述一個父親寵溺兩個女兒的家常理短。
表面上,拍的是史,事實上,看的是人。
其實,這種對帝王诠釋,也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
要知道,表演太多會失去帝王的氣魄,表演太少則會看不到慈父對子女的寵愛。
是以,要掌握得恰到好處,實屬很難。
《武則天》武周皇帝丨飾演者:劉曉慶
單從曆史劇的角度看,《武則天》這部劇并不出彩。
但是瑕不掩瑜,它展現了一個女人如何一步步走上權力頂峰。
而武則天作為中國曆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及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當時誰也來演成為了一大難題。
最終,選中了劉曉慶,來飾演這位傳奇的女性。
在我看來,《武則天》這部劇,簡直就是為她量身打造一般。
在殘酷的宮廷鬥争中,武則天從一個不谙世事的女子,一步步成為了城府極深的女皇帝。
由于劇情過分強調了宮廷的傾軋,而忽視了武則天作為一個皇帝,如何在唐高宗和武後這個曆史空間内勵精圖治,為盛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是以,在人物刻畫上,與那些經典曆史人物劇相比稍顯遜色。
但是,劉曉慶的帝王扮相,具有自己的特色,非常深入人心。
其實,不止是以上幾位演員,還有《雍正王朝》裡的唐國強。
但是相比之下,唐國強飾演諸葛亮,更加令觀衆印象深刻。
放浪形骸,忠貞不渝,機智,狡黠,風流倜傥....
這些特點,感覺和曆史中的諸葛亮大同小異。
說到底,好演員都有着自己獨到的見解,他們運用自己的演技,展現出古代帝王一生或一個朝代的輝煌始末。
無論是表演者本身,還是演的角色,都是一個精益求精的過程,往往經典角色很難被超越。
在我看來,帝王的确不好演,畢竟不是誰都能撐得起“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