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劉蓓很多人可能并不熟悉,但提到張若昀大家肯定都知道,劉蓓其實是張若昀的後媽,而且還當了兩次後媽。
抛開張若昀後媽的頭銜,劉蓓本人這一生也是個傳奇。

劉蓓出身演藝世家,她的事業一直順風順水,但婚姻卻一波三折。
劉蓓這一生共經曆三次婚姻,三次都不圓滿,有兩次還是嫁給同一個人。
最後一次婚姻是帶着孩子,嫁給了第一任丈夫。
如此傳奇的女性,到底經曆了什麼呢?
1967年,劉蓓出生于北京,父親和母親都是演藝界的人。
由于從小在北京長大,是以自小劉蓓骨子裡就有一種北京女孩的爽朗。
在劉蓓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離婚了,于是年幼的劉蓓就被送到外婆家。
1977年,十歲的劉蓓對平劇很感興趣,執意要去學平劇。
家裡的人卻都持反對意見,尤其是她的母親以“學平劇非常辛苦”為由,一直阻撓劉蓓。
但劉蓓的性格從小就很堅韌,她所認定的事情一定要達到。
母親清楚她的性格,隻能無奈妥協,沒有家人反對的劉蓓順利進入平劇教育訓練班開始學平劇,一學就學了八年。
1985年,劉蓓終于從平劇專業畢業。
畢業後她就被配置設定到北京平劇團,本來劉蓓底子就很好,加上外貌的優勢,在劇團裡劉蓓非常受重視。
劉蓓對自己也有自信,外貌出衆的她每次和母親一起外出看電影時,都會遇到有人搭讪。
漸漸的劉蓓野心越來越大,她已經不甘于待在小小的劇團。
當時正是電視劇剛盛行的時候,那些在舞台上光彩奪目的演員吸引着劉蓓的目光。
一顆想要演戲的種子種在劉蓓心裡。
那個時候都很流行星探,劉蓓這樣搶眼的女性走在街上自然是會被人注意。
一次一個男人攔住她的路告訴她:有個導演想找你演戲。
劉蓓本想接着了解,但母親拉着她轉頭就走,劉母覺得在路上随便搭讪的都不是好人。
劉蓓便跟随母親離去。
1983年,《火燒圓明園》劇組要挑演員。
這個角色需要會舞蹈的人,導演便選擇到劇團挑選演員。
劉蓓個子非常高,看着很出挑,再加上舞蹈底子好,經過篩選,先天條件俱佳的劉蓓就被導演相中。
就這樣,劉蓓被選中準備參與影視劇《火燒圓明園》的拍攝。
本以為劉蓓的影視夢就要實作,沒想到劇院卻不願意放人。
劇院的上司勸說劉蓓繼續留在團裡,劉蓓一時心軟隻能同意,但留在團裡的生活不好受。
經過這件事後,劉蓓的心思已不在劇院。
她在排練時經常心不在焉,總是會連累同僚反複訓練,本來平時劉蓓受到的優待就比其他人多,時間長了,大家對她都有意見。
但上司仍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鐵了心要把劉蓓留在劇團裡。
劉蓓不想繼續受同僚們的白眼,她的夢想并非拘泥于小小的劇團。
她擔心繼續待在劇團,如果下次有拍戲的機會又錯過,便打算辭職。
在她正準備和上司提辭職時,一部電視劇又找上她。
此時的她還在劇團工作,沒有來得及提出離職,不想再次放棄機會的劉蓓完全沒有和機關商量,直接去拍了。
她的這一做法惹惱劇團的上司,上司決定處分她。
即使是這樣,機關也沒有想過開除她。
可劉蓓卻不覺得榮幸,她巴不得機關把她辭了。
于是在1986年,劉蓓選擇辭職。
在那個年代敢于丢掉鐵飯碗,投身個體的人屈指可數,是以劉蓓的做法也給她帶來非議,身邊人對她多有議論。
但劉蓓完全沒有理會周圍的聲音,反而專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
由于劉蓓家庭原因,她的父母也積攢不少人脈,再加上她又是當地人,很快劉蓓就在京圈立足。
她辭職後的第一部作品就是與馮小剛合作。
1991年,馮小剛跟王朔一塊改編《編輯部的故事》。
作為馮小剛的第一部作品,在選角上下很大的功夫。
作為男主角的葛優對搭檔演員也有要求,是以導演篩選過後還需要經過葛優同意。
大部分演員在試鏡後成功定了下來,唯獨其中一個歌女的角色很難定。
這個角色需要有舞蹈功底,唱歌也得好,顔值自然不能差。
可是大部分來試鏡的人,要麼有顔值沒有舞蹈,要麼有舞蹈沒有顔值。
現場來了很多人,卻都不符合導演的要求,
好不容易有符合的,在葛優那又不過關,于是導演決定讓葛優來挑演員。
當時有朋友知道這個消息就推薦給劉蓓,劉蓓一聽就很喜歡這個角色,二話不說就去劇組試戲。
劉蓓的舞蹈自然是沒得說,從國小習平劇的她身架基本功非常好,再加上她出衆的顔值,經過試鏡後葛優直接定了她。
劉蓓就這樣順利進組開始拍戲。
在劇組劉蓓的性格很好,她迅速和周圍人打成一片,是以不管是同僚還是編劇都記住了這個女孩。
不久這部劇上映,沒有多少經驗的劉蓓還很擔心播出後的效果。
沒有想到播出後這部作品火遍全國,劉蓓的角色不是主角,卻最受觀衆歡迎,尤其是女性觀衆們。
劉蓓在劇中飾演一個歌女,會有很多時髦的扮相。
在看電視的時候仿佛在看時裝秀,女性觀衆就開始格外關注扮演者劉蓓。
随着這部劇的播出,劉蓓的名聲大增,不僅讓觀衆認識她,還收獲名利和财富。
劉蓓私下很會處理人際關系,她和叱咤風雲的影視大佬以及優秀的導演編劇成好朋友,這也意味着她的資源會更豐富。
劉蓓的轉型無疑是成功的,1991年的她已經徹底告别平劇。
人生總是充滿意外,劉蓓在事業發展正順時,卻出了意想不到的事情。
1992年,劉蓓在拍攝電視劇《喋血嘉陵江》期間出現意外,導緻左眼受傷。
劉蓓進入《喋血嘉陵江》劇組拍戲時,絲毫沒有架子,每天和從業人員相處得很好。
有一天同僚請她吃飯,劉蓓想為同僚節約便拒絕了。
但同僚特别失落問劉蓓是不是瞧不起他們,劉蓓隻能答應和他們一起出去吃飯。
就是這次出去導緻劉蓓眼睛受傷。
拍完戲已經是深夜,大家隻能在路邊找個小攤子吃飯,沒有想到遇上一群社會青年。
這群人和劇組的人起沖突,當街厮打起來。
有的人拿起啤酒瓶子,在混亂之中,劉蓓被打碎的啤酒瓶劃傷眼睛。
劇組的人一看情況不妙,趕緊把劉蓓送到醫院。
送去醫院的時候,醫生表示:劃破了虹膜,為避免怕留下後遺症,最好摘除眼球。
劉蓓作為演員怎麼能摘除眼球?她怎麼也不肯同意。
醫生告訴她:可以不摘眼球,但做手術會有風險,即使做了手術,視力也會受到影響,有可能失明。
當時的情況容不得劉蓓考慮,于是她毅然決然的選擇做手術,即使隻有萬分之一的機會,她也要試一試。
醫生還是建議她摘除,因為手術打麻藥會導緻虹膜流出更多。
劉蓓聽到醫生的話後冷靜地說:那就不打麻藥。
醫生都被劉蓓的氣勢吓到了。
一個年紀輕輕的小姑娘竟然能不打麻藥做一場手術,很多大男人都做不到。
醫生見劉蓓如此堅持,也沒有多說隻能盡力做手術。
手術長達四個小時,全程沒有用麻藥,劉蓓硬生生地挺過來。
面對這樣的事情很多人可能會崩潰大哭,但劉蓓卻沒有掉一滴眼淚。
并不是因為她不痛苦,而是她不敢哭、
她知道一哭,手術就白做了,是以她從做手術到恢複從來沒有流過一滴眼淚。
後來有媒體問她為什麼堅決做手術,她說:如果不做手術,這一輩子都不可能演戲。
在生死攸關的時刻劉蓓還是想着演戲,可見她把演戲看得比生命還要重要。
手術成功了,但意外還是影響到她的事業。
她極力隐瞞自己的傷勢,怕行業會因為她視力的問題抛棄她。
但這種事情根本就瞞不住,很快所有人都知道劉蓓受傷可能無法上鏡。
很長一段時間劉蓓處于停工的狀态,那段時間她沒有任何收入來源,靠之前的積攢度日,是以她為維持生計動過轉行的念頭。
或許上天不願放棄她,就在她決定轉行時,導演陳燕民找她演戲。
劉蓓的眼傷此時已好得差不多,但眼睛上還是有一條很明顯的疤。
劉蓓知道這個導演對她像哥哥一樣,她就袒露自己眼睛的問題。
沒有想到導演見過她後,仍然決定把這個角色給她,還為她改造型,讓她在拍戲時戴個眼鏡。
這樣就能擋住眼睛上的疤,劉蓓見此很感動。
後來導演還把劉蓓推薦給尤小剛導演,随後她就出演《京都紀事》。
也正是在拍攝這部劇期間,劉蓓認識了自己的第1任丈夫。
在拍攝《京都紀事》時,當時的投資人張建,也就是張若昀的父親,
看見劉蓓的第一眼就對她很有好感,在拍戲期間對劉蓓百般殷勤。
當時的劉蓓面對張建的噓寒問暖毫無抵抗力。
一來二去兩人就看對眼,兩人感情迅速升溫。
當時的張建已經是一個離過婚帶着孩子的男人,在前一段婚姻中,還選擇淨身出戶。
除了兒子之外沒有任何财産,全部都給前妻。
而劉蓓卻青春正茂,兩人看起來怎麼都不般配,可劉蓓還是義無反顧的和他在一起。
随着《京都紀事》這部劇的播出,劉蓓的演繹生涯到達一個高峰。
她憑着這部劇不僅拿下最佳女配角,還拿到各種片約。
不久後她就與張建結婚了,也成為張若昀的後媽,那時的她才二十六歲。
婚後張建還是希望劉蓓能以家庭為主。
但劉蓓的事業心很重,她不甘于做家庭主婦,她最終決定要抓住自己的事業。
1997年,導演馮小剛邀請劉蓓擔任《甲方乙方》的女主角。
這部劇裡的劉蓓颠覆以往美麗的角色,以一個搞笑的形象出鏡。
嘴角一顆痣加上臉上的腮紅,看起來非常滑稽。
憑借這部劇讓劉蓓成功轉型,拿下百花獎最佳女主角。
這一部劇是中國第一部喜劇片,也讓劉蓓的事業到達頂峰。
導演馮小剛成為最具票房号召力的導演,從此之後,劉蓓就成馮小剛的禦用演員。
雖然不一定都出演主角,但都是極具特色的形象。
後來她又憑借這部劇獲得最受觀衆喜愛女演員獎。
劉蓓的事業蒸蒸日上,可她的婚姻卻出現問題。
由于劉蓓和丈夫都忙于自己的事業,聚少離多,最終在2002年以離婚收場。
離婚後不久,她又遇到自己的第2任丈夫:導演張黎。
2003年,張黎邀請劉蓓出演自己導演的劇《軍人機密》。
在這部劇中,兩人暗生情愫。
張黎有着豐富的感情經曆,很會逗女孩開心,再加上藝術家總是會有獨特的審美,很快就吸引劉蓓。
經過一次失敗的婚姻後,劉蓓還是像小女孩一樣墜入愛河。
周圍很多人都不看好他們,尤其是劉蓓的朋友,認為這個男人不靠譜,覺得張黎已經結五次婚,這種花心的男人怎麼能靠譜呢?
但劉蓓已經陷進去,不願聽取他人意見。
2004年,劉蓓與張黎閃婚,此時與她的上一段婚姻僅僅時隔兩年。
婚禮比較低調,作為主角的劉蓓并沒有選擇穿婚紗。
畢竟劉蓓是二婚,張黎已經是第五次婚姻,本來外界就不看好他們,如果在結婚又弄得很高調,勢必會引來流言蜚語。
此時的劉蓓隻想好好與張黎過完下半生,也不計較這些形式。
果然能結五次婚的男人大多是不靠譜的。
婚後沒多久,張黎就開始花天酒地,多次被媒體拍到出軌。
2006年,此時的劉蓓已經為張黎生下一個兒子,卻在此時,張黎被爆出軌宋佳。
剛開始兩人極力否認,直到媒體放出兩人同居的證據,才讓兩人啞口無言。
劉蓓得知這個消息後,并沒有像其他女人那樣選擇哭或鬧。
即使當時兒子剛滿一歲,她也毫不猶豫就搬離張黎的住處。
骨子裡的傲氣,讓她選擇離婚。
離婚後劉蓓接受采訪時表示:自己對這段感情付出很多,由于吸取上一段感情的失敗,在這段感情中對張黎非常照顧,沒想到還是遭到背叛。
離婚後的張黎就開啟單身媽媽的生活,兒子成為她唯一的牽挂。
那段時間她一邊奔波于各個劇組,一邊還要把孩子帶上,過得非常艱難。
但劉蓓的事業絲毫沒有受到影響,憑借《一句頂萬句》這部劇讓她再一次獲獎。
事業上的成功對劉蓓來說已經不重要了,此時的她已經身心俱疲,不想在娛樂圈拼搏,慢慢地把重心放在兒子身上。
離婚後不久,前夫張建再次出現在自己的身邊。
這一次的出現對于劉蓓來說是以朋友的身份出現。
但張建沒有把她當朋友,離婚多年張建對她還是有愛的,才會在她獨自撫養孩子的階段對她格外關懷。
兩人都已步入中年,早過了激情的時代。
步入中年的兩人都渴望歸屬感,于是有着共同目标的兩人再次走到一起。
沒有想到兜兜轉轉大半輩子,劉蓓還是嫁給了張建。
經過這一次的分離,兩人彼此也懂得如何經營婚姻。
此時的劉蓓沒有事業心,願意全力地經營着他們的家。
對劉蓓的兒子張建也視如己出。
張建對劉蓓和劉蓓的兒子非常好,卻對自己的親生兒子張若昀虧欠幾十年。
即使在與劉蓓離婚的那幾年,他也沒有管過張若昀,可見他是真的很愛劉蓓。
如今五十四歲的劉蓓,已不再是光彩奪目的演員。
她在家庭中收獲幸福,現在的她把事業當做興趣愛好。
偶爾會參演一些影視劇的經典配角。
放下事業的她,現在過得更加灑脫樂觀。
回頭看劉蓓的每一次人生抉擇都是她的轉折點,但面對這些選擇時,她都能保持冷靜。
唯獨在感情上,劉蓓會踏錯步。
劉蓓兜兜轉轉折返半生,最終還是選擇最初的那個人,結局總歸是好的。
劉蓓曾表示:現在與丈夫已經過成哥們,經過幾次婚姻的經曆,也讓自己意識到婚姻是需要經營的。
彼此尊重,互相信任才是婚姻最好的狀态。
劉蓓的一生是不幸中的萬幸,很少有人能像她一樣,出走半生,回頭時最初的人依舊在原地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