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頒獎組委會回應“兒子獲獎發明和父親研究所成果高度相似”:正調查

極目新聞記者 謝茂

安徽省合肥中學生劉某陽在三年内憑借“便攜式霧霾污染氣體快速識别和檢測裝置”“酒駕安全雷射快速篩查系統”兩項發明獲得多個省級、國家級獎項,然而這兩項發明均與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的研究成果在名稱、工作原理、外觀方面等方面高度相似,而劉某陽的父親劉建國在該研究院擔任上司,且為上訴兩項研究項目的主要完成人和專利申請者。

此事引起大量質疑,劉建國被指用研究所的科研成果來幫助兒子升學。對此,劉建國本人回應稱:“我兒子的中考和聯考都和科創毫無關系,中考是通過學校裡的全省拔尖考試。”

頒獎組委會回應“兒子獲獎發明和父親研究所成果高度相似”:正調查

媒體釋出的劉某陽的發明裝置(左)與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的科研成果裝置(右)

上訴兩項發明均曾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10月28日,大賽組委會從業人員告訴極目新聞記者,他們已關注到此事,正在調查之中。

頒獎大賽組委會稱已關注輿情正調查

2015年,劉建國之子劉某陽憑借發明“便攜式霧霾污染氣體快速識别和檢測裝置”(又稱“便攜式多組份氣體紫外現場分析儀”)獲得安徽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科技發明類一等獎、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以及2016年合肥市蜀山區第八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區長獎。但該發明在名稱、工作原理、外觀方面,均與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2012年的一項科研成果高度一緻。當時,劉建國任該所副所長,也是該科研成果所屬項目的主要完成人。

2018年,就讀于合肥一六八中學高一年級的劉某陽,再次憑借發明“酒駕安全雷射快速篩查系統”獲得了第33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2018年安徽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合肥市第十六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等榮譽。無獨有偶,該發明也與劉建國2011年所申請的國家專利“雷射酒駕道邊線上監測系統”原理高度相似。

此事被媒體報道之後引起大量質疑,劉建國被指用研究所的科研成果來幫助兒子升學,也有不少網友表示疑惑:“這些發明是國中生能做出來的嗎?”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劉建國本人回應稱:“我兒子的中考和聯考都和科創毫無關系,中考是通過學校裡的全省拔尖考試。”對于是否參與劉某陽的科創比賽,劉建國則表示:“科協的科創初衷是科普,培養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其他功能是别人附加的。科創賽有自己的流程,是否參與以及貢獻是評審問辯環節評委該掌握的問題。”

10月28日,極目新聞記者緻電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組委會,從業人員表示,他們已經關注到此事,正在調查中。

教育專家表示應查清事實追究責任

據半月談2020年7月報道,全國性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學組以上的項目水準都已達到碩士乃至博士水準,甚至需要用到上海同步輻射光源、電子顯微鏡等高端儀器,而上海同步輻射光源中科院研究員申請使用都困難重重。還有博士研究所學生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代工”了一個項目,而該項目是替某上司的孩子參加一項全國性青少年科技創新比賽做的。

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競賽規則2021年版本顯示,“指導教師應了解并遵守競賽規則,在申報時簽署誠信承諾書,對學生參賽作品的真實性、研究過程的科學性及學生遵守科技實踐活動行為規範的情況負責。如指導教師與參賽學生有親屬關系,應在申報時如實填寫。”若“作品存在抄襲、成人代做或侵犯他人知識産權等學術不端問題。”則不接受申報。

劉某陽國中參賽時的指導老師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她更多的是指導學生填寫表格,對于發明“不一定會懂”。

合肥一六八中學實驗員辦公室從業人員告訴極目新聞記者,他們會對學生從選題開始到參賽,進行全程指導。

教育學者、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表示,類似這樣的事情已經不止一次發生了,父母可以對孩子參加科研給予支援和一定的指導,但是整個科研必須是由孩子獨立完成,科研的成果也必須是由孩子獨立獲得,這才能夠算學生的成果,若是家長越俎代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包裝成孩子的,就是弄虛作假。此事應該追查清楚是劉某陽父親主動弄虛作假,還是在招生程式上有違規操作,或是科創大賽稽核不嚴,然後根據事實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由于劉某陽2017年入學高中,如今他已就讀大學,隻要他在高校的錄取過程中沒有違規操作,基本上不會影響到其大學的正常學業。近年來,高校特招生也在進一步規範,如2020年1月15日,教育部公布《關于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也稱“強基計劃”),明确2020年起,原有高校自主招生方式不再使用,以“強基計劃”取代。

目前,論文、發明專利、獎項等基本都對高校招生沒什麼作用,即使對于極少數在相關學科領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現的考生,“強基計劃”規定對此有關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圍高校考核的條件和辦法,并提前向社會公布,且考生須參加統一聯考。

報道前情:兒子疑用父親的科研成果獲獎,還特招進重點高中?校方:獎項真僞應由頒獎方稽核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下傳“極目新聞”用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