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個孩子在同一年考過一本分數線,可在收到錄取通知書的第二天,大姐姐便帶着雙胞胎妹妹來到鞋廠打工,以籌集學費。

她們的父母在幹什麼呢?為什麼十幾歲的孩子要承擔起繁重的學費壓力?窮人家的孩子認定“書中自有黃金屋”後,便一頭紮進學海勢要發憤圖強。
有人說沒有理想,隻為改善生活而努力的人生浮于表面,這三個女孩對此有着怎樣的回答?
本期子牙童趣學生觀察就和大一起了解,不管他人怎麼說,一心朝着目标前進的謝家三姐妹的故事。
(一)
河南省周口市扶溝縣的一個村子裡,隻要有人說一句:“謝家三姐妹以後會有出息。”周圍的人就會予以附和:“那是肯定的!”
1997年出生的謝方圓,與1998年出生的雙胞胎妹妹謝詩瑤、謝詩瑜,可是村裡人們交口稱贊的榜樣女孩。
早年間謝家有個磚窯廠,可後來連着虧損,家裡的錢都貼進去了不說,還負債20多萬元。為此憂心不已的謝爺爺漸生疾病,本着父債子償,謝家父親擔起了還錢大任。
從這裡就可以料想,謝家三姐妹自小的生活不會很好。周圍孩子經常會喊謝方圓“窮叮當”,因為她家的窮是全村人都知道的。
歲月慢慢往前走,孩子也漸漸懂了事。雖然住着貧困村裡最破敗的房子,謝家三姐妹也能苦中作出歡樂。
國中時候學習《陋室銘》,深有感觸的大姐會在放學後将這篇課文講給妹妹聽,然後齊齊誦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别看家裡有時快要揭不開鍋,謝家父母也始終堅持讓孩子上學。
沒什麼文化的他們認定,知識可以讓孩子從“窮”字裡走出去,就算不能過上戲文裡唱的錦衣玉食的日子,那也總能比他們這一代人強。
也是自小就受着父母的耳提面命,謝方圓的成績一直很好,兩個妹妹隻比她低一屆。不少家長都相信,隻要哥哥姐姐做得好,下面的弟弟妹妹有樣學樣,自然也會變得優秀。
這樣的說法在謝家三姐妹身上就有所展現。姐姐謝方圓很早便會自己照顧自己,平時寫完作業也會盡自己所能料理家務、與母親下地幹活。
在姐姐的帶動下,謝家兩個小妹也漸漸成了媽媽的小幫手,一家人齊心協力,日子雖苦但也溫馨美滿。
從2004年進入學校開始,小姑娘們就是校園裡極為積極上進的代表。上課認真聽講,下課認真做作業。就算家裡沒有像樣的書桌,三姐妹也能靜下心來趴在闆凳上複習功課。
因為比妹妹大一屆,自身成績也不錯,姐姐謝方圓就成了妹妹們答疑解惑的小老師。有不懂的問題姐姐講解,複習、做作業跑了神,姐姐也會予以批評。
為了能夠盡最大可能指導妹妹學習,謝方圓更加努力填充自己,而在她的督促下,妹妹們的成績也始終列前茅。
(二)
别看謝家的四間磚瓦房破破爛爛,廚房也好像随時都會倒塌一樣,但隻要走進去了人,無一不為那滿牆的獎狀而咋舌。
2012年和2013年,謝方圓與兩位妹妹均進入高中的不同年級,并開始住校學習。三個姑娘之間還是會時常互相打氣,每天晚上自習課後,相約一起預習功課。
每個星期天放假的時間她們都不回家,以省下三個人的車費錢。
謝家父親在大女兒國中畢業的那一年便還完了家中所欠的錢。可還沒等大人們松口氣,九年義務教育之外的高中費用,又成了謝家心頭的一塊大石。
學費、書本費、住宿費,再加上三個孩子的日常生活費,謝家父親歸家沒多久便再次出門打工掙錢。
也不是沒有人說過,女孩子家家的上那麼多年學有什麼用,不如早點出去打工,還能改善家庭條件。但謝家父母從沒理會過這種言語。
他們吃過了生活的苦,就一點不想孩子繼續走他們的老路。讀書能讓人有出息,那麼他們就願意一直供。自己苦一時能換來孩子們容易一時,做父母的便心滿意足了。
當然,謝家孩子也是十分能體諒父母的。她們每個人每個月有200元錢的生活費,通常中午她們會三個人打兩份飯,一起吃。
餘下的錢則用來買學習用品或習題資料。高中三年一直如此度過。
2015年,姐姐謝方圓接受了聯考的洗禮。但由于過度緊張,發揮不好的她沒有考上很好的學校。在家人的鼓勵下,她重拾信心回到高中與妹妹們在同一班級上課。
2016年,謝詩瑤與謝詩瑜一戰聯考,謝方圓二戰聯考,她們互相鼓勵着走進考場,又相攜走出學校大門。
自信洋溢的笑容給等在考場外的母親一顆定心丸。很快到了聯考查分日,姐姐謝方圓以634分的成績位列三姐妹中的榜首,妹妹們分别考了555分與534分,三個人的成績均過省錄取一本分數線。
在一家人的翹首以待中,綠色的郵政車緩緩駛入小村莊。謝家三個女兒同時金榜題名,分别被西北工業大學、四川外國語大學與河南理工大學錄取。
好消息的傳播總是像插上了翅膀一樣,散得飛快。村裡人的聲聲祝賀伴着謝家老幼喜悅的笑容,成了小村莊那段時間的主旋律。
(三)
而在高興過後,謝家父母偷偷計算了孩子們的學費,愁容頓時爬上了已有皺紋的臉龐。第二天天不亮,簡單收拾了兩件衣物,沒有驚動孩子的父親就外出打工了。
而天亮之後,姐姐謝方圓也出了門。19歲的女孩找上了爺爺的老友,請他幫忙為自己介紹一份工作。事情很快聯系好了,縣裡的一家制鞋廠招暑假工。
可本想自己前去的謝方圓卻被妹妹們攔下,角落裡商量沒多久,三個女孩一起去到了包裝工廠中的房間工作。
一天10小時的工作時間,工資60元。謝家三姐妹沒有絲毫懈怠,為了籌集學費而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也許是自強不息的故事感動了他人,有人将謝家姐妹打工賺學費的事迹講了出去。沒想到很快就引來了媒體的關注。
随着官方媒體的專訪播出,不少愛心人士紛紛施以援手。本來還不夠的學費在他人的捐款中被補齊,分散于天南海北的三姐妹約定,一定要學有所成,改善家庭現狀,報答日夜付出的父母。
四年的大學時光裡,三姐妹時常電話聯系,互相督促學業。學習之餘她們用兼職填滿生活,一邊積累社會經驗,一邊努力供自己讀書,減輕家庭壓力。
有人說窮孩子們發憤圖強,為的不過是過上好生活。他們沒有崇高的理想,沒有要做出一番事業的願景,從小為錢努力,人生也就沒有了深度與意義。
這樣的話說出來不免有些可笑。謝家三姐妹出生貧寒,她們在物質生活上可以說是一無所有。
從零開始起跑時,光着的腳最為需要的是一雙合适的鞋,而不是腦子裡反複被提及的“我要為社會争光”。為崇高理想而不懈奮鬥的人值得誇獎,但為自己的美好未來而努力攀爬的窮孩子同樣應該予以掌聲。對此你持什麼看法?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讨論。
--END--
子牙童趣學生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