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除端午節,5月這8天,被稱為天地交泰毒日,古人讓媳婦回娘家?</h1>
進入5月芒種節後,中國人一年中最大的傳統民俗節日之一——端午節來臨。
5月5,是端午,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
中國的傳統文化習俗中,端午節,除了為紀念以身殉國的忠臣屈原,還有一個重要的意義,就是提醒人們在這一天要注意防範毒蟲等邪毒的侵擾。
傳統文化《易經》中,一年中農曆的正月、3月、5月、7月、9月、11月,都被稱為“陽月”,又以農曆5月為重。
古人認為,農曆的5月和11月,是子午之月,陰陽寒暑交替、天地流轉之月。
農曆5月,鬥指“午”位,自然萬物從峥嵘到繁盛,太陽之氣盛重,是以炎熱夏季中的“端午”節,又被稱為“端陽”。

“天下萬物,含太陽氣而生者,皆有毒蜇……”
古人是以将農曆5月稱為“毒月”。
“源易緣”注意到,人們之是以重視過好“端午節”這一天,是因為“雙午而至”,被稱為“毒上加毒、惡上加惡”之日。
其實,除了端午節這一天,農曆5月還有八天,共同稱為“天地泰九毒日”。
《周易》64卦中,天地相交合的“泰卦”,被認為是吉祥通暢之卦;而将天地不交的“否卦”稱為兇險閉塞之卦。
其中,《泰》卦的卦辭就是:小往大來,吉亨。《否》卦的卦辭則為: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
天地交泰,寓意陰陽和合,自然和諧,但加上一個“毒”字,就反而不美了。
那麼,農曆5月份,還有哪幾天,被稱為“天地交泰九毒日”,又需要注意些什麼呢?
查閱資料,“源易緣”留心到,“天地交泰九毒日”分别是:5月初5(端午節)、初6、初7,5月15、5月16、5月17,及5月25、5月26和5月27日。
民間習俗中,古人認為,在5月毒月,除了在天地交轉極端之月,要做好養生養神,避免陰氣、邪氣和毒蟲的侵襲外,同時嚴禁殺生、行淫,猶以謹慎或禁止夫妻同房為重!
古人為何要特别提出在這些節日中,禁止夫妻同房呢,這主要考慮到在極陰、極陽的兩個特殊時間段内,乃陰陽相争死生分判之時,如果同房,容易損傷身體和損耗精氣,導緻男女陰陽元氣大傷。
古人的這個習俗,到底有沒有道理呢?
在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黃帝内經》中,“源易緣”查閱到,軒轅黃帝和白水素女的一段對話。
在這段對話中,涉及到了5月份“天地交泰九毒日”的養生和健康問題,同時談到了男女同房的禁忌。
黃帝向素女執弟子之禮,向她求教房中之術,以通陰陽交合之道。
素女于是向黃帝陳述了“五女之法”,非徒傷父母之心,而男女之性。
在這次的對話中,素女談到一句:每年農曆五月十六日,是天地之氣交合之日,男女不可行房,凡違背者不出3年必死。
用什麼可以驗證呢?取白色新布一尺,于當晚懸挂東面牆上,第二天早上觀看必有血色,切忌合房。
對于《素女經》中,素女的這個習俗和規勸,也有人是沒有信以為真,當成一會回事兒的。
但在民間習俗中,更多的還是認為:“服藥百顆,不如一宵獨卧”。在天地交合之時日,适合清心寡欲,要謹慎同房,避免元氣損傷,這符合天人和諧的自然之理。
既然5月是毒月,又遇這幾天毒日,天地流轉,益靜養,少生氣,養好神…古人在這個月,幹脆送媳婦回娘家住一個月的習俗,更有益身心康健。
就此話題,您有哪些看法或高見,歡迎留言互動。
參考資料:《黃帝内經》、《中國民間神話傳說》、《中國神話》、《中華民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