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雨水多嗎?廣東,福建,雲南等地的朋友可能會說,太少了,很久沒有看到雨水了,但是很明顯這都是少數地帶。今年以來,我國超警以上洪水的已經分布了10多個省份。
根據水利部消息指出,今年以來受到強降雨的影響,我國13省份71條河流,已經發生超警以上洪水,是以雨水其實也還是比較多,隻不過分布的降雨是不均勻的狀态,其中最大超警幅度0.01~4.67米,2條河流發生超保洪水。

從這個情況來看,很明顯今年的雨水還是比較極端化了,并沒有大家想得那麼簡單,雨水的持續發展已經非常明了,而接下來,我國降雨也将持續發展之中。當然,很多人都在想了,是不是2021年真的有“大洪水”出現?
從現有的情況來看,我國13省份71條河流,已經出現了超警以上洪水,這看起來确實比較嚴峻,并且這還是5月,也算不上是雨水較多的區域,到了“正夏”階段,豈不是雨水更多了?
确實有這個趨勢,但是更為重要的是“兩極分化”的極端性天氣,例如:長江流域已全面進入汛期,今年暴雨洪水、幹旱可能重于常年,因為雨水分布不均勻,上面我們也說了,有些區域少雨,有些地區就是下得不停。
其中主汛期時段,預計長江流域的雨水可能呈現“上中遊大部少、下遊多”的空間分布,旱澇并存。是以出現區域性的洪水還是可能的,而在梅雨期,預計長江中遊沿江和下遊、盛夏期洞庭湖東部、鄱陽湖和長江下遊可能發生階段性暴雨洪澇災害,出現較重汛情。
不多長江流域還算好,我國三峽大壩的作用非常大,就算是出現百年,千年一遇的降雨量,依然是可以抗衡,對下遊是有幫助的,是以大家不用擔心。包括當年的特大洪水,要是有三峽大壩的存在,根本不存在影響的問題,因為三峽大壩可以實作水流的控制,然後進行分流,可控制支撐流量不超過8萬立方米/秒,加上分蓄洪區的配合運用,依然是可防止發生毀滅性災害,是以如今的三峽大壩存在,很明顯減少了洪災問題。
然後回到洪水的問題,很明顯“區域性”的洪水每年都有,極端性的氣候現象越來越多,那必然會産生洪水,隻不過随着我國生态系統,科學合理的布局,如今的洪水少了很多。當然這個說法可能與很多人想得有點不一樣,今年以來,我國的極端性氣候現象比較多,例如典型的沙塵,雷電,龍卷風等等,在短時間表現非常明顯,這确實沒有辦法否認,但是在常年之中也出現了,隻不過今年的極端性氣候現象特别明顯。
是以,怎麼說呢?極端性氣候現象确實多了,但是帶來的影響少了很多,這就是我國對生态系統保護,合理避免災難的功勞。而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之下,不僅是我國極端性氣候現象多了,在全球都是一樣的,例如美國的加州野火又來了,是以緩解極端性氣候現象,需要我們從根本上解決全球變暖的問題,如果“全球變暖”都解決不了,那麼很難改變這樣的氣候現象。然而如今是一年比一年熱了。
在2020年的時候,全球的平均氣溫已經與2016年不相上下,也是非常炎熱的狀态,全球平均氣溫大約為14.9攝氏度,比1850-1900年的平均氣溫高大約1.2攝氏度,然而随着全球變暖的持續加強,2020、2019和2016年是過去10年的前三高溫年份,這三年的氣溫差距非常小。是以依照這個趨勢,那麼2021年依然可能進入前幾名,大家要知道,在2020年的時候,我們還有地球降溫的拉尼娜現象,這都沒有将全球變暖的趨勢改變,這是有多難?
是以地球越來越熱是真的了,而不是大家說的“降溫”,很多人都說地球要進入到小冰河時期,然而如今我們誰看到了“地球越來越冷”?很明顯是沒有的,同時有人聯想到的太陽活動,如今也在瘋狂地爆發太陽耀斑,往極大值時期發展,是以不可能出現降溫的情況,大家還是好好想想如何改變如今的氣候模式吧,不然未來的氣候現象更加極端化。
雖然如今科學界都在加強對地外天體的探索,說要移居火星,但是火星如今的環境依然不适合生存,需要改變才行,是以想到火星,我們如今還是加速保護地球才行,不要人類根本等不到移居火星哪天就“完蛋”了,這就是大概的情況。地球是人類生存的根本,生态系統的演變對地球産生的影響很大,人類的生存也少不了氣候的維持,是以氣候是地球生命生存的最基本條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