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見習記者 邵萌
9月27日,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一切為了人民健康”中外記者見面會,五位醫療衛生系統優秀共産黨員代表走進新聞釋出廳。

“紅絲帶之家”辦公室主任、護士長王克榮。圖源:國新網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紅絲帶之家”辦公室主任、護士長王克榮出席了見面會。1984年,王克榮從北京護士學校畢業,被配置設定到傳染病醫院。1997年,她開始從事艾滋病護理工作。2001年,擔任“紅絲帶之家”護士長,從事艾滋病患者關懷工作,此後與“艾”同行20餘年。目前,她擔任國家衛生健康委艾滋病專家組成員、中國南丁格爾志願服務總隊副理事長、中國性病艾滋病防治協會艾滋病護理和個案管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她的足迹遍及全國25個省和自治區,教育訓練艾滋病基層護理人員萬餘人。
“其實和大家一樣,第一次進病房也挺緊張的,帽子、口罩、隔離衣、手套,全副武裝自己。”王克榮說,二十多年過去,她從當初那個緊張不安的小護士成長為國家艾滋病防治專家組成員,成了艾滋病患者口中的“王姐”。王克榮喜歡這個稱呼,她覺得就像患者的家人一樣。
王克榮說她的手機裡有很多艾滋病患者的聯系方式,從開始的幾個到後來的幾十個、上千個。她的手機24小時開機,她是患者眼中時時在崗的“求救熱線”。她說,“最怕的就是患者找不到我。”
從事艾滋病患者關懷20餘年,王克榮見證了艾滋病群體境遇的變化。我國第一例艾滋病于1985年發現,經過30多年“抗擊”,艾滋病已經可防可治。“以前患者感染以後,面臨的就是死亡。現在好好吃藥、堅持治療、定期随訪,就能活到正常人的平均壽命。以前很多患者沒有藥物治療,現在國家有‘四免一關懷’政策,有些藥還進了醫保,病人的選擇面和以前相比是非常大的。以前,很多艾滋病患者感染以後就封閉自己,現在很多人已經走出來了。”
作為一線醫務工作者,王克榮用八個字形容自己對新冠疫情的感觸: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她認為,在新發突發傳染病時,怎樣保障像艾滋病患者這樣的慢性病治療的延續,是非常重要的。“剛開始北京發現新冠疫情後,我們有關部門指導下開啟了異地借藥。春節時我們就得到一個消息,滞留外地的患者可在當地就近抗病毒治療,領取國家免費的抗病毒治療藥品。截至去年年底,我們為4000多位艾滋病患者郵寄了藥品,包括基層醫療機構,一些社群、社會組織都參與進來。我們當時還開設了網際網路醫療,在疫情期間應用大資料為全國的艾滋病患者服務。”
談及醫患關系,王克榮分享了一件讓她印象深刻的事,“早前做艾滋病服務的護士相對較少,當時新發的病人很多都有我的聯系方式。有一天一個患者給我打電話說,護士長,今晚有特别重要的一件事,您一定要過來。我想,肯定是有病人需要幫忙,下班以後我就過去了。我到了他們說的地方,推門一刹那,十幾個我幫助過的病人一起給我唱生日歌。當時那一幕特别感動,其實我都忘了自己生日了。”王克榮感慨,“這麼多年,為患者做服務,患者也在幫助我,有很多患者成了我們的志願者,成了我們的同伴教育員。”
對于立志從醫的後輩,王克榮也表達了自己的期望,“作為一名基層黨員、一名醫護工作者,解決患者急難愁盼的問題,不僅讓自己實作了個人價值,對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促進社會和諧都有作用。我特别希望立志從醫的青年人堅定信仰。”
<b>【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