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意外,它應該是今年年度最佳港片!
不僅根據真實事件改編,題材感人,而且卡司陣容也十分豪華,影帝影後齊上陣:
金馬影帝吳鎮宇+金馬影帝謝君豪+金馬影後李麗珍+金像影後葉童······

甚至本片還榮獲了金馬獎最佳影片,最佳男主,最佳男女配,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剪輯等十一項提名。
在今年First影展上海拿到了評委會特别獎。
總之一句話,這片絕了。
它就是--------
《濁水漂流》
贊譽如此多,這片到底講了什麼?
其實,它主要聚焦于社會邊緣人士,瘾君子、性工作者、偷渡客、露宿者……
随便拎出一個,都具備足夠的奇觀性。
但它又不是單純的為了拍而演,因為這些全部都源自真實事件。
2012年,香港發生一起清理流浪者事件——深水埗的40多名流浪漢的家當,全部被當成垃圾清理掉。
該事件引發了社會的極大關注,包括該片的導演李駿碩(90後,91年出生)。
要知道,那一年李駿碩才21歲,但拍攝露宿者故事的這個念頭一直都在他心裡。
于是等他畢業之後,光是劇本的打磨就花費了整整3年時間。
當他把劇本交到了吳鎮宇手上,希望他能來演輝哥。一星期後,吳鎮宇說:“我做。”
原因很簡單,劇本很打動人。
當問到首次接到劇本時,哪場戲最令他印象深刻,想不到影帝都看到投入而落淚。
吳鎮宇憶述:「看劇本在船上面那場戲哭了出來,這種傷感來自于演員同情這個人,他沒出過深水埗的大佬!搭個船發覺『嘩,這麼多樓和人,滿到瀉,我從窮民區出來,他又不斷填海,就是有這多錢為什麼不去…』覺得好慘,在船頭望另一個世界。」
是的,這是一個既溫情又悲涼的故事,在這裡可以看到人情冷暖,也可以感受到強烈的控訴和諷刺。
它沒有明确的主線劇情,看似散亂,卻更顯真實自然。
看完電影後,廠長甚至覺得自己看的是一部樸素的紀錄片。
越是貼近真實,越是引人深思。
吳鎮宇在本片中奉獻了出神入化的演技,就連走路都是一種頹靡之态。
他走在路上就像是一隻在街上流浪很久的野狗。
這不是諷刺,而是片中的常态,在片中他叫輝哥。
影片第一幕就是他從監獄裡走出來,至于為什麼進去我們不清楚,但可以得知的是他肯定是經常進去。
因為就連獄警都說:我警告你,别再回來了,我不想再看到你。
而輝哥也隻回了一句:
“反正外面的監獄更大。”
一句話,就道盡了本片的本質 。
的确,裡面和外面,沒有什麼不同。
生活對于他來說,早就沒有了什麼指望,隻剩下了麻木。
一個鋪蓋,一個天橋,了此殘生。
吃穿用度,都壓縮到一種極限狀态。
每到飯點,就去排隊領免費救濟便當。
睡覺的床,是在垃圾堆裡撿到的。
然後再找幾塊木闆,将隔風牆搭起來。
但即便是這樣,他依舊過得下去,甚至還很開心,因為他有一群和他一樣淪落到此地的“同伴”。
街頭就是他們的住處,換言之,就是他們的家。
雖然破,但也算有個栖息之地。
然而,就是這麼一個僅存的“家”,在一個夜裡,警察把所有露宿者的家當扔進了垃圾車。
當輝哥說出這些是他的家當之時,執法人員仍舊沒有停手,還阻止了輝哥去拿回他的家當。
不僅行事暴力,還大聲警告說:“警察做事不用你教!”
輝哥也發飙,但一場沖突下來,露宿者完全就是弱勢群體。
輝哥隻拿回了自己和兒子的照片,那是他唯一僅存的最重要的東西。
露宿者們隻能眼睜睜看着他們的家被當成垃圾收走。
就這樣,原本雜亂的牆角變得幹淨,仿佛他們也被這座城市“清掃”了。
但不幸中的萬幸是,他們的遭遇被義工小何知道了。
她告訴輝哥,警察這麼做是不合規定的,可以告他們,獲得賠償和道歉。
在社工何姑娘的建議下,他們決定起訴執法人員暴力執法。
他們集體去政府門口示威,當着媒體的面,輝哥說出了自己的訴求:一個公平的賠償和一個公開的道歉。
很多人都覺得,他們的行為就像是以卵擊石,法庭上,原告們甚至要證明自己被當垃圾一樣收走的身份證是自己的。
就連法官也建議雙方私下和解,告誡原告不要不自量力,拿到賠償就撤訴,不要等最後連賠償都拿不到。
就連他們自己人都說:
“我們都在監獄呆過,我們赢過一個案子嗎?”
可想而知,這場官司有多難打。
然而,奇迹卻發生了,他們的官司竟然赢了。
所有人都很開心,但唯獨輝哥愁容滿面。
原來,迫于輿論壓力,政府開始讓步。
經由法庭調解,決定政府給予每人2000港元(折合人民币1600元)的賠償,但并不道歉。
輝哥覺得隻給錢不道歉,是對他們的污辱。
他不了解:“我們犯錯受到了法律的懲罰,他們為什麼就不用受懲罰呢。”
可他一個人不接受,所有的流浪漢都拿不到錢。
一瞬間,輝哥衆叛親離。
可又有誰能夠知道,他想要的不僅僅是錢,隻是一個合理的道歉,他想為在狹縫中生存的自己争取一絲尊嚴與公義。
他難道不需要錢嗎?
當然需要,當他得知兒子的神龛需要續費時,他都不好意思的說自己忘記了,下次會盡快還錢。
他真的忘記了嗎?
并沒有,他臉上擠出的笑和不自信的走路姿态都是他沒底氣的見證。
他急需要用錢,這樣就可以給兒子神龛續費,可是當錢真的到來了,他卻選擇拒絕,隻為了能獲得一個道歉。
錢面前,尊嚴重要嗎?
活着面前,尊嚴重要嗎?
對輝哥這個角色,導演這樣闡釋:
“其實他沒有什麼可以輸了,因為他什麼都沒有,是以他對于人的最基本的尊嚴很在乎。”
所有朋友勸他算了,但輝哥堅持,如果他不為自己發聲,還有誰會為他發聲?那些掌權的人嗎?
這時的輝哥,像極了《秋菊打官司》中的秋菊。
鞏俐曾說,“當年的一位好友本來要放棄一場堅持了很久的官司,但看完秋菊的故事,她決定打下去,最後她赢了。電影不應該隻是吃下一桶爆米花的佐料,要重視電影的社會價值,展示和幫助一個人擁有活着的價值,提供幻想的價值。”
而這,也是《濁水漂流》成為佳片的重要原因。
電影裡,在最後他點燃了一把火,把自己和尊嚴,都燒成了灰燼。
而現實中,在2012年,十九名露宿者與政府達成和解協定,每人獲發賠償兩千元。
然而,兩名露宿者于漫長的官司結束前已經逝世,政府拒絕為清場行為道歉,并至今持續驅趕露宿者。
看,電影與現實都同樣令人絕望,電影裡輝哥無奈又悲壯地結束了自己濁水漂流的一生。
不論電影還是現實,他們都沒有等到一句道歉。
但這部電影的存在就是為了發聲,有人說,發聲有用嗎?
本片主演兼投資人吳鎮宇說道:
“一個國家、社會的進步是看你照顧到多少露宿街頭的人,不是看你照顧到多少住在山頂的人。”
是的, 《濁水漂流》,不隻是中國香港的“濁水漂流”,也是世界上每一處艱難生存,為尊嚴抗争的人群的“濁水漂流”。
世界各地,“濁水漂流”的故事有很多,還好有電影,讓我們聽到了他們的呼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