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街街道長安社群黨支部:愛在小巷

為慶祝建黨100周年

周村區融媒體中心特别制作

《我和我的支部》系列作品

今天我們将跟随張愛山的腳步

帶領大家來到

大街街道長安社群

一起來看看屬于他們的

“我和我的支部”的故事...

大街街道長安社群黨支部:愛在小巷

我和我的支部

“咱這抽個時間對這些亂停亂放進行整改,不行劃上線,車頭應該朝哪,包括這些電線,咱們也想想辦法......”

類似這樣的有關社群居民的小事、瑣事、煩心事,張愛山每天自己都數不清要處理多少起,這就是張愛山日常的工作。在他眼裡,這些平常人眼裡的繁瑣小事就是居民“天大的事”。大街街道長安社群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張愛山:“很多人都說社群工作就是整天面對老百姓這些‘婆婆媽媽’的繁瑣小事,沒有多大意義。但我認為社群就是‘家’,隻有把社群當家建、把居民當家人,我們的基層黨組織才能赢得老百姓的‘人心’。”

大街街道長安社群黨支部:愛在小巷
大街街道長安社群黨支部:愛在小巷

“把社群當家建,把居民當家人”是烙在張愛山骨子裡的一種信念。剛一到社群任職,他就把黨組織關系轉到社群,并和支部一班人成立了由40多名黨員組成的“一諾”黨員志願服務隊,打造的“愛心儲蓄”志願服務項目成為周村區首批黨建品牌,每年開展“環境衛生整治”、“送愛心蔬菜”、“關愛幫扶”等多種形式的志願服務活動。社群居民 伊金麗: “有這些黨員志願者們的服務,在長安社群生活,我們真的太幸福了。現在,‘有時間當志願’已經成為了大 家的一種新時尚,我們社群居民也在黨支部的感染下,積極參與社群建設,努力為社群發展增添活力,一起把社群建設地更加美好。”

大街街道長安社群黨支部:愛在小巷

為了最大限度發揮出黨支部的力量,張愛山積極探索基層治理新道路,創新形成了黨建聯盟 “一核多元,雙十關聯”、群團工作 “1+7+N”、基層治理“五微不至”、居民事務“五事”、文明實踐“項鍊”等九個社群工作法,為社群全面建設不斷開創新局面。目前,社群把支部建在網格上,紅色力量遍布社群各個角落,讓服務更精準、更精細、更貼心。大街街道長安社群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張愛山:“隻有支部有力量,社群發展才有動力。作為一名普通黨員,一名社群幹部,在為民服務的工作中,就應該多付出一點、多奉獻一點。希望能夠在我熱愛的社群大街小巷裡,一直續寫我和我的支部故事,用我們的激情和活力,共同打造支部更加燦爛的明天!”

文字丨董靜

編輯丨李澤華

稽核:王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