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在杭州,喝過一杯好茶

我在杭州,喝過一杯好茶

來杭州之前我對龍井的了解知之甚少,甚至沒有正兒八經地喝過一次。廣東人不常喝綠茶,一般早茶酒家裡也不會提供綠茶選項,多是普洱或者菊花茶,後來我了解了一下,确實廣東人是普洱茶最大的消費群體。

我在杭州,喝過一杯好茶

說回喝綠茶,來杭州之後才發現,原來喝茶跟節氣是同步的,江南人賦予時節的美,都與生活息息相關。以前做民宿,房東就是茶農,家裡好大一片茶園,推窗即見,每年三四月間,從安徽請過來的采茶工每天出沒在鄉村小路,頭春茶能賣到什麼價錢,關乎着茶農一整年的收入。雖然龍井茶這麼緊俏,但在古時似乎沒那麼受待見。陸羽在《茶經》也寫到,“浙西,以湖州為上……常州次……宣州、杭州、睦州、歙州下……”可見龍井茶是後來居上,名次在松羅、虎邱、岕茶(山間的茶,太喜歡這個失傳的茶了,下一回我要好好追溯一下)幾款名茶之間艱難地并列了許久,如果讓我這個外行人來判斷在江南喝到的好喝的綠茶,龍井也并不在我的首位。

我在杭州,喝過一杯好茶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我這個“新”杭州人不夠道地,但對龍井的了解依然停留在真真假假之間。也曾經有幸喝過幾次從家門口采摘的頭春茶,但滋味正如當年熊明遇在《羅岕茶疏》裡描繪的“草萊氣”,停留至今。沒有貶低龍井茶的意思,按照會喝茶的人的說法。我隻是還未嘗到個中真味,就像一個小孩說茶苦一個意思。不過後來我不怕喝到假龍井了,因為我幹脆就喝“浙江茶”,比如徑山茶、松陽茶、新昌茶等,似乎味道比明前龍井還更清甜且帶着些許野味,價格适中,喝起來不會心疼。

我在杭州,喝過一杯好茶

大家一味地追求新鮮,非頭春茶才叫一等,非明前采摘才有價值,非獅峰山頭某一片區,喝茶的人口味刁鑽,這才是滋生假茶的罪魁禍首。喝龍井,喝的就是那股淡淡的豆香,也可能是那股似有若無的“草萊氣”,人們追求那種虛無缥缈的感覺,一如現在被神乎的茶道,其實差別甚微,價格太貴,小取些許,茶淡了,就有種飄渺的傲氣。是以我常常跟人說最愛還是雨前茶,吃起來有茶味,清冽中芬芳,其實心底裡是很自卑的,畢竟買不起那幾千塊的明前茶,隻能說葡萄兒酸了。

我在杭州,喝過一杯好茶

在衆多茶葉品類裡,綠茶是最容易沖泡的,杭州人喜歡用最簡單的玻璃杯泡龍井,為的是看茶葉在水中慢慢上升的舞姿。後來我也學杭州的姐姐們用琉璃碗泡,再用木勺子分茶,本來簡單的泡制綠茶的程式變得複雜了,心中的浮躁也随着泡茶的過程慢慢舒緩。綠茶也是要用心去泡的,絕不能像杭州的司機們那樣,把上好的龍井泡在保溫杯裡,等打開來喝的時候,顔色都變成深黃,我心想,他泡的肯定是假龍井,怪不珍惜的。

我在杭州,喝過一杯好茶

我對龍井茶的真假至今未能辨識,後來想想,如若在春天的杭州喝到一杯新鮮的綠茶,哪管它來自龍井抑或其他山澗,能喝到這股草萊氣,也就沒有白白浪費今年的好時節了。

我在杭州,喝過一杯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