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百千桑梓地,億萬老家人”。浙江省—甯波市—江北區(下)

甯波市概況

浙江省的副省級城市甯波,簡稱“甬”。是計劃單列市、浙江第二大城市,有制定地方性法規權利較大的市,是文化部準許的全國曆史文化名城。浙江的三大經濟中心之一,甯波港是中國貨物吞吐量第一大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則在2010年首次躍居第3位。全市總面積9816平方千米。位于浙東、長江三角洲南翼的甯波市,北臨杭州灣,西接紹興,南靠台州,東北與舟山隔海相望。是長三角南翼經濟中心和浙江省經濟中心。甯波是一座曆史悠久的古城。曆史上曾有過句章、鄞、明州、慶元等名稱。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取“海定則波甯”之意,稱甯波府。甯波由此得名。1986年甯波列為國家曆史文化名城。甯波在曆史上就是中國對外交通貿易的一個重要港口,早在唐宋時期就被列為全國三大貿易口岸之一,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陶瓷之路的起泊地。鴉片戰争後,被辟為“五口通商(其餘四個為廣州、廈門、福州、上海)”口岸之一。越窯青瓷就通過明州(甯波)口岸遠銷北韓、日本、東南亞以及阿拉伯等國家和地區。甯波以港興市,是中外聞名的商端口。唐時已是與日本、新羅及東南亞一些國家通商的主要港口。1522年葡萄牙人在雙嶼設立根據地,進行走私貿易,後被明軍讨伐。在近代史上,甯波新興工商業發展較早,“甯波(商)幫”更是蜚聲海内外。甯波人在上海居民構成中的比重很大。北侖港已經成為著名的深水良港。

“百千桑梓地,億萬老家人”。浙江省—甯波市—江北區(下)

“愛心衆籌”靈橋

城市所獲榮譽

2020年,最新城市科技創新指數第23位。

2020年6月,2020中國氫能城市競争力30強榜排名第9位。

2020年6月,2019中國城市營商環境報告釋出,甯波綜合排名第10位。

2020年7月,榮獲“2019—2020年度中國最佳會展目的地城市”稱号。

2020年7月24日,入圍中央财政支援住房租賃市場發展試點名單。

2020年7月29日,獲得“2019年國家衛生城市”榮譽稱号。

2020年8月 ,《2020年中國城市高品質發展報告》出爐,甯波排名第10。

2020年8月,《中國海關》雜志釋出2019年中國外貿百強城市,甯波排名第8位。

2020年9月8日,2020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釋出,甯波排名第15位。

2020年10月,上榜“2020中國旅遊城市排行榜”,排名第15位。

甯波曆代名人概述

自東漢嚴子陵始,能夠在甯波曆史上刻印千古、耳熟能詳的人物數不勝數。自唐代“淩煙閣”功臣虞世南始一直蔓延至宋朝。南宋由于社稷南顧,浙江成為偏安重域,甯波出現了大批重臣。其中有産生了三名宰相的鄞縣史氏家族。宋代就已顯赫的史氏家族,有“一門三宰相(史浩、史彌遠、史嵩之),四世兩封王,五尚書,七十二進士”,“滿朝文武,半出史門”,“一朝紫衣貴,皆是四明人”之稱。有“甬上第一狀元”之稱的張孝祥作為“一代詞家”并行跻身于政界與文壇。到了明代,甯波出現了被譽為“天下讀書種子”的“硬漢”名臣方孝孺,還有四位内閣首輔沈一貫、熊汝霖、沈宸荃、張蒼水(煌言)以及多位尚書。還有“三不朽”之人王守仁以及黃宗羲、朱舜水等。正如清代文獻學家李邺嗣(鄞縣籍)所稱“甬上四大望族”之“城南鏡川楊氏、月湖陸氏、鑒橋屠氏和槎湖張氏”,“以文興家”,造就文化繁榮。其中堪稱“明朝第一家族”的鄞縣楊氏家族被譽為“一家三尚書,一門十進士”。明代文學家、史學家王世貞經比較後,舉鄞縣楊氏語:“一門科第祿位之重,弘治、正德間,無過于鄞縣楊氏者”。此家族在明景泰至成化的二十七年間出了楊守陳、楊守随、楊守阯、楊守隅、楊茂元、楊茂仁6個進士,中進士率稱得上華夏翹楚。嘉靖至南明間,又陸續出了楊美益、楊承闵、楊德政、楊文瓒4個進士,共10個進士。“如果出2個進士可稱科舉家族、出5個進士可稱科舉大家族的話,楊氏擁有10個進士,可稱為特大型科舉家族了。”錢茂偉(當代史學家)教授如是說。民國曆史上除了兩位超重量級人物蔣中正、蔣經國之外,民國軍政要員屬于甯波籍的中還有翁文灏、陳布雷、蔣夢麟、張其昀、胡宗南、俞濟時等。在解放戰争後期,中共圈定的兩批共五十七名國民黨“戰犯”中浙江籍有十三人,而三位則來自甯波,分别是蔣介石、翁文灏以及胡宗南。以新舊兩時代皆為科技界精英的童第周院士領銜的“院士大軍”馳騁于社會各界。至于呼風喚雨的“甯波(商)幫”們自清末直到當下的著名人物更是浩如煙海了。近現代文化大師級的人物有陳漢章、潘天壽、馬裕藻、沙孟海等諸先生。文壇精英如馮骥才、餘秋雨等老師。

江北區美食特産有慈城印花糕、慈城粘糕、慈城烏饅頭、三鮮宴面、慈城油渣面、慈城楊梅、豆沙八寶飯、藍印花布、龍鳳金團、甯波湯圓、骨木鑲嵌和甯波“臭三拼”等。

“百千桑梓地,億萬老家人”。浙江省—甯波市—江北區(下)

三鮮宴面

“百千桑梓地,億萬老家人”。浙江省—甯波市—江北區(下)

慈城印花糕

江北區著名人物(二)

蔣子瑛(1922年—1945年)祖籍溫嶺縣。革命烈士。1938年加入中共。曾任中共慈溪縣莊橋支部書記、中共慈鎮縣慈東區委書記兼區常備隊指導員、縣特派員。1945年10月,在洋墅大袁陳村遭敵包圍,頑強抗擊中被敵縱火燒亡。

談家桢(1909年—2008年)國際遺傳學家、中國現代遺傳學創始者。畢業于蘇州東吳大學,北京燕京大學研究院獲碩士學位,獲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博士學位。1951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 1985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和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1987年當選為意大利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1999年當選為紐約科學院名譽終身院士,1999年國際編号3542号小行星被命名為“談家桢星”。他在複旦大學建立了中國第一個遺傳學專業、第一個遺傳學研究所和第一個生命科學學院,被譽為“中國的摩爾根”。他将“基因”一詞帶入中文。

“百千桑梓地,億萬老家人”。浙江省—甯波市—江北區(下)

談家桢院士

張生甫(1864年—1933年)清末民初著名中醫學家。

秦潤卿(1877年—1966年) 名祖澤,字潤卿,又号抹雲老人。曾任上海錢業公會理事長、上海總商會副會長、中央銀行監事等職。五四運動和五卅慘案爆發時,參與上司全市錢莊 ,以支援全國人民的反帝愛國鬥争。民國30年、日本帝國主義進駐租界要拉秦組織維持會,遭斷然拒絕。上海解放前夕,杜月笙、潘公展誘勸其離開大陸,秦未聽從。秦潤卿先生除從事金融事業外,還熱心公益及文教事業。建國後,積極擁護私營金融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曾任上海公私合營銀行副董事長、董事長。

“百千桑梓地,億萬老家人”。浙江省—甯波市—江北區(下)

秦潤卿先生

馮根生(1934年—2017年)現代著名企業家。全國勞動模範。

任士剛(1896年—1946年)民國著名企業家。一代“汗衫大王”。

王治本(1836年—1908年)字維能。晚清書畫家。精通詩文,尤擅骈文,并工書善畫,具有出色的文藝素養。清光緒三年夏赴日,結識日本貴族大河内輝聲,雙方的筆談結集為《桼(音期)園筆話》17卷。曾向大河内輝聲推薦《紅樓夢》,《紅樓夢》是以在日本引起轟動,進而産生了一批又一批日本“紅迷”、研究者和專家。在日本30年間,足迹遍及日本的本州、四國、九州、北海道四大島,深入中國人很少甚至從未到過的地區。傳播中華文化,其旅行路線之長、所到地方之多、交結朋友之衆、留下遺墨之豐,在近代旅日華人中都是首屈一指的,對于中日民間文化交流的貢獻良多。

淩近仁(1909年—1995年)著名書畫家,尤擅山水。曾任甯波市佛教協和副會長、甯波市書畫院院長等職。

馮元仲,明末清初著名書畫鑒賞家、木刻家。

屠滽,明成化二年進士,曆任監察禦史、右佥都禦史、右都禦史、左都禦史。後加太子太保,次年擢吏部尚書,進太子太傅,繼加柱國。立朝持論公允,推賢讓能,自謂手執此筆,掌铨衡、刑獄,最怕誤黜、錯殺。後被劾緻仕。正德元年,武宗登位,起複為太子太傅、吏部尚書兼左都禦史掌院事。緻仕歸裡卒,谥“襄惠”。 出身甯波名門屠氏一族其後還有屠僑,明正德進士。授監察禦史、保定知府、刑部侍郎、南京刑部尚書、都察院左都禦史等。曆官四十餘載,素以清正著聞。卒贈少保,谥贈“簡素”;屠大山,屠大山,明代大臣。嘉靖年間登進士第,知四川合州,累遷川湖總督。後改任南京兵部侍郎,應天巡撫、兼提督軍務,“蘇、松巡撫之兼督軍務,自大山始”。參與抗擊倭寇,因軍事失利而遭罷黜,“诏逮屠大山,褫為民”。與範欽、張時徹并稱為“東海三司馬”。有子屠本畯;屠隆,明代著名文學家和戲劇家。萬曆進士,官曆禮部主事、郎中等;屠獻宸,明末抗清志士、著名的“五君子”之一。

馮開(1873年—1931年)近代著名學者。早年與陳訓正等結為“悖社”,後改為“剡社”,以詩文氣節相砥砺。後參與開辦“慈湖學堂”、正始國小、東城女校等。1922年,與王個簃(江蘇省南通市海門籍)、陳布雷、沙孟海等組織“回風社”。工詩善書,與陳訓政、洪允祥、應啟墀合稱“慈溪四才子”。

馮賓符(1915年—1966年)馮開次子。早年畢業于甯波效實中學,至上海在商務印書館工作。1934年始發表譯著和評論文章。抗日戰争爆發後參加上海文化界救亡協會及複社,主編《譯報周刊》,參與翻譯斯諾《西行漫記》。1942年遭日軍憲兵隊逮捕,後釋出。1945年底,中國民主促進會成立,為發起人之一。後曆任上海《聯合日報》總、世界知識出版社主編、《聯合晚報》主筆等。1947年加入中共。建國後,曆任世界知識出版社副社長、社長兼總,人民出版社副總,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常務委員兼秘書長,中國民主促進會北京市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

王仁乾(1839年—1911年)字健君,号惕齋,出身書香門第。晚清著名中日交流使者。1870年,王仁乾赴日本經商,是當時僅有的被日本政府允許住在外國人居住地的十三個中國人之一。後在日本創辦“淩雲閣”,主要經營漢文書籍、文房四寶、古玩、字畫、絲綢等中國産品。王仁乾先生一生慷慨,交友廣泛,是一位愛國、愛鄉,有維新思想,受人尊敬的旅日老華僑。1910年,王仁乾回國定居。

周信芳(1895年—1975年),著名平劇表演藝術家,平劇“麒派”藝術創始人。出身藝人家庭,名士楚,字信芳,藝名麒麟童,生于江蘇淮安。代表劇目有《徐策跑城》、《四進士》、《烏龍院》、《蕭何月下追韓信》、《香妃》、《董小宛》等。曆任中國戲曲研究院副院長、上海平劇院院長、中國戲劇家協會上海分會主席等職。

“百千桑梓地,億萬老家人”。浙江省—甯波市—江北區(下)

周信芳先生平劇劇照

楊簡,南宋著名學者。“明州淳熙四先生”之一。

桂彥良,元明之際著名學者。被朱元璋贊為“江南大儒,惟卿一人”。

應昌期(1917年—1997年)著名台灣金融界家、實業家。“應氏圍棋”計點制創造人,被譽為“黑白世界的諾貝爾”和“二十世紀中國圍棋之父”。

“百千桑梓地,億萬老家人”。浙江省—甯波市—江北區(下)

應昌期先生

孫衡甫(1875年—1945年)近代著名銀行家。1931年,任四明銀行董事長兼總經理。後創辦四明保險公司,兼任總經理。曾出任四明儲蓄會會長、全國公債委員會委員、中國企業銀行發起人、董事長。并先後兼任上海明華商業銀行總經理、墾業銀行董事長,通商銀行常董、國民商業、浙江商業儲蓄、蘇州信孚商業儲蓄、杭州浙江商業儲蓄銀行董事、上海各銀行聯合會準備會委員等職。

董志甯,字幼安。明末抗清志士,與同鄉生員王家勤、張夢錫、華夏、陸宇㷧(火鼎)、毛聚奎合稱“六狂生”。初為歲貢生,入太學,以名節自勵。清兵進攻浙江時,董志甯等“六狂生”勸說當地缙紳富戶出錢募兵反清,被譏諷為癡狂,隻有退休的刑部官員錢肅樂一人贊同其事。

馮雲濠(1807年—1855年)清道光十四年舉人。出身于藥商世家,四世祖即為創辦甯波大藥号“馮存仁堂”的馮映齋。相傳馮雲濠在甯波藥行街開設的“馮萬豐”藥号,是浙東最大的藥材批發商号,當時甯波是全國藥材營銷中心。馮雲濠家有财産2000萬兩,當時全國稅收約為7000萬兩,著名的山西商幫和徽州商幫都無家族資産有2000萬兩的,即使被後代人奉為“商聖”的杭州“紅頂商人”胡雪岩,經商頂峰時資産也不到2000萬兩。當中國十大商幫之首的“甯波幫”,在上海灘風光最盛時,最富家族資産也隻有1200萬兩。可見馮雲濠是清代國内最大富豪之一,是以有人譽其為“清代的沈萬山”。

馮舜華(1921年—1996年)曾任國家建委施工局副局長等職。1989年4月27日,被英國劍橋世界名人協會評選為“世界名人協會終生會員”,1989年4月20日被英國劍橋世界名人中心任命為“世界名人中心亞洲地區副理事長”,并被編入了世界500位名人錄。1990年8月,美中世界名人協會“授予中國建築業的傑出人物、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的創始人馮舜華先生國際文化榮譽證書”。

王幼于(1914年—2010年)現代著名出版家、翻譯家、科普作家。

陳訓正(1872年—1943年)近代著名教育家、文學家、學者。清末民初時期曾任職浙江省參議院院長、杭州市市長、浙江省民政廳代理廳長、西湖博物館館長等。“陳氏三文豪”之一。與洪允祥、應啟墀、張夢錫并稱“慈溪四才子”。

張嘯林(1877年—1940年)。後移居杭州。早年遊手好閑,鬥毆滋事,與流氓為伍,為當地地痞。後進武備學堂讀書,結識張載陽。民國初,結識上海英租界流氓季雲卿,随季至滬,後拜上海青幫“大”字輩樊瑾丞為“老頭子”,與黃金榮、杜月笙結為把兄弟,并稱“上海三大亨”。1920年,三人合股開設“三鑫公司”,販賣鴉片,逼良為娼,橫行霸道。1927年四一二-政變時,組織“中華共進會”,率“敢死隊”冒充勞工,襲擊勞工糾察隊,旋被蔣介石委為陸海空總司令部顧問、軍委會少将參議。抗戰爆發後,指使徒衆組織“新亞和平促進會”,收購軍需物資資敵,大發國難财。1939年附逆投敵,籌建僞浙江省政府,拟出任僞省長,因遭國民黨軍統暗殺(未成)作罷。次年1月被軍統收買的貼身保镖林懷部刺斃于上海。

錢罕(1882年—1950年)字太希。近代著名書家。多碑銘刻石。擅詩文。

“景觀人物大事件,美食特産全荟萃”。下期咱們接着聊浙江省—甯波市—鎮海區。

謝謝朋友們的關注,下期再見!

(部分圖檔下載下傳自網絡,如原作者有異議,請聯系本文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