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次對稻作文化強有力的推廣

作者:韓浩月

一次對稻作文化強有力的推廣

韓浩月

10月1日晚,湖南衛視直播了一場特别節目《稻花香裡說豐年》,主持人何炅、汪涵、沈夢辰、梁田等,攜手阿雲嘎、韓雪、鞠紅川、李斯丹妮、孟佳、尚雯婕、鄭藝彬等青年歌手,聯合貢獻了一場散發着濃郁米香的節目。看完之後印象最深的一點是,這一特别節目,融合了諸多元素,比如表達愛國情懷,訴說對糧食的深情,于不動聲色間,講述了糧食安全于人民安居樂業之間的關系等等。

一次對稻作文化強有力的推廣

想到湖南,人們會想到張家界、鳳凰古城、嶽麓書院,腦海裡會浮現湘菜、湘茶、湘妹子,想到長沙是一座幸福感很強的城市,湖南的名片太多了,但的确沒有想到,湖南是全國稻米的主産地,據《稻花香裡說豐年》透露:湖南去年水稻栽種面積居全國第一位,不愧是袁隆平先生長期工作的地方。

《稻花香裡說豐年》的歌舞好看,但節目的推介湘米環節,也有了别樣的吸引力,不說不知道,湖南水稻原來有這麼多的知名産地與品牌,有婁底紫鵲界貢米——皇家貢米,湘西永順松柏大米——米中豪傑,有嶽陽華容稻“稻鴨米”,有“米中香妃”常德香米,有郴州安仁大米—百變大米,有衡陽角山大米—科技大米,喝天然礦泉水長大的江華瑤珍大米、獲得國際食品金獎的南縣稻蝦米……在大米的品種上,湖南也算是口味各異、花樣繁多了。

一次對稻作文化強有力的推廣

湖南不但大米種類多,大米的吃法也很多,《稻花香裡說豐年》通過舞台與直播間,展示了“大米的一百種”吃法,其中湘籍歌唱家張也的講述,最有時代感,也最能引起更多年齡段人群的共鳴,她說“我最喜歡吃的是糖油坨坨,小時候外公出去買菜總是會給我帶一串,炸得金黃,皮脆脆的,咬一口還拉着絲,外焦裡嫩”,另外一位湘妹子王麗達則說,“我最喜歡的就是米湯。小時候外婆總是會給我熬一大碗,有一股清甜的味道。好久都沒吃到這個味道了。”

在物質匮乏的年代,大米是細糧,是糧食中的“寶貝”,對于那時候的人來講,大米最常見的吃法是熬稀粥,一碗粥當中,雖然米粒少得很,但喝進嘴裡,仍然能品嘗到大米的那種迷人的香味,如果能從米粥當中撈出一碗厚厚的稠米飯,則是對一個孩子最大的獎賞。

一次對稻作文化強有力的推廣

《稻花香裡說豐年》成功地勾起了太多人的回憶,看完這檔節目,想必觀衆會更加珍惜大米——這一如今看起來已經很平常的食物,因為價格親民,家家戶戶都不缺它,但很長時間以來,人們已經不懂得如何把大米吃出味道,吃出文化,《稻花香裡說豐年》提供了一個回望稻作文化的契機,同時,節目也通過大量的知識與文化普及,讓觀衆的心裡充滿了安全感與滿足感。

湖南衛視選擇在國慶節制作這樣一檔節目,是别出心裁的,也是寓意深遠的。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組成部分,在國慶佳節,《稻花香裡說豐年》從水稻切入,講述了湖南人的奮鬥史,講述了中國人内心的牽挂,從一點一滴,到宏大叙事,節目完整而巧妙地粘合了百姓日常、節日叙事、愛國情懷等諸多訴求,看完之後由衷地令人感到快樂與欣慰。

“湖廣熟,天下足”,一句俗語當中,富含着着的大氣與能量,鼓舞人,也激勵着人,這也是《稻花香裡說豐年》這檔節目的價值訴求,它是送給今年國慶節的最好禮物。

一次對稻作文化強有力的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