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一個人 逛一座城 | 王一亭曾在梓園款待過愛因斯坦

王一亭,清末民初上海著名實業家、書畫家、慈善家,兩次擔任上海總商會主席,曾資助辛亥革命和二次革命。王一亭舊居名為梓園,位于上海小南門喬家路113号。1922年,愛因斯坦夫婦曾到訪梓園。

為一個人 逛一座城 | 王一亭曾在梓園款待過愛因斯坦

圖說:梓園位于喬家路113号 新民晚報記者 金晶 攝

以學生之禮待吳昌碩

  在海派書畫史上,王一亭是不得不提的人物。王一亭早年學畫得徐小倉指點,後師從任伯年,繼承任派風格。1912年,近70歲的吳昌碩定居上海。王一亭在上海商界、金融界大力推介,使其名聲大振,為海上畫派樹立起一位藝術界領袖。

  王一亭與吳昌碩的關系,一直為後世津津樂道。王一亭以後學晚生之禮待吳昌碩,既給吳以生活上的支援,又大力推介其畫藝,吳則在藝術上對王勉力提攜,畫界多見“王畫吳題”。

  吳昌碩曾贈詩王一亭:“天驚地怪生一亭,筆鑄生鐵墨寒雨。”王一亭亦曾在自述中,特别強調了“四十後,與安吉吳先生論畫敲詩無虛日”的狀态。

  1936年,有雜志介紹王一亭時稱其“與吳缶老交最厚,當吳微時,濟以财物不稍吝,古稱管、鮑,今見王、吳,先後輝映,堪相匹雲”。

梓園以荷花池為中心

  王一亭舊居梓園位于喬家路113号。1922年11月13日,愛因斯坦夫婦途經上海,王一亭在梓園設家宴款待,可謂轟動一時。宴會前,愛因斯坦夫婦還遊覽了梓園,欣賞了王一亭收藏的曆代金石書畫,觀摩了王一亭本人的書畫創作。

  1922年11月13日,當時的《民國日報》較長的描述過梓園的構造:“王一亭事母至孝,因母親不習慣城市喧嚣,遂購置小南門喬家路113号梓園入住。梓園,清朝康熙二十一年由進士周金然構築,至今已300餘年。王一亭入住後,保留了原來的青玉舫、琴台、歸雲岫諸勝。因園中有古梓,故易名梓園,園的規模不算大,但構造精緻。全園以荷花池為中心,池中植蓮,養魚,又有仙鶴、白鵝遨遊其間。四周多奇葩異草,花木扶疏,山石嶙峋。池中築亭,可供憩息。園東臨街處建二層樓住宅。樓上卧室,樓下分别為客廳、書房、畫室,十分寬敞。由于王一亭寓所可算中國家庭的典型,他作為畫家當然藏有曆代名畫和自己創作字畫的精品。由他來接待愛因斯坦,正是為了‘藉便博士觀中國家宅情形,并賞覽中國美術品’。”

  1937年,日寇侵占上海後,堅決不就僞職的王一亭不顧年邁體弱,毅然攜家眷離滬去港。1938年11月,他因病重返上海,居住在梓園内,直到1938年11月13日逝世。

  如今,梓園所在的喬家路以及小南門附近的老城廂正面臨舊城改造。

  新民晚報記者 沈琦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