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觀鳥愛好者Philip Hyde和Paul Hyde在上海南彙東灘發現一隻美洲綠翅鴨(Anascaro linensis),這是上海鳥類的一個新記錄。

綠翅鴨(學名:Anas crecca)是小型鴨類,體長37厘米,體重約0.5千克。
綠翅鴨在中國曾經是相當豐富的,不僅分布廣,數量也極為龐大,遷徙時成千上萬隻,一群接着一群,像一團團烏雲在天空掠過,遍布于中國南方各水域,是中國數量最多和最常見的一種産業狩獵鳥類。但已經很難見到如此壯觀的場面,種群數量明顯減少。
美洲綠翅鴨與本土的綠翅鴨(Anas crecca)大小相似,隻是在羽毛的色塊分布上有所差別,美洲綠翅鴨頭面部綠色眼罩皮黃色外緣不如本土的明顯,并在肩膀處具有一條豎直的白色條紋,而本土的綠翅鴨的三級飛羽則具有橫向白色斑紋。而美洲綠翅鴨主要是生活在北美洲地區,很少會在我國出現。
如今,美洲綠翅鴨首現上海,而我首先想到的不是美麗的綠翅鴨,而是之前為中國帶來了巨大經濟損失的入侵植物——水葫蘆。
水葫蘆,原産于南美,在原産地巴西由于受生物天敵的控制,僅以一種觀賞性種群零散分布于水體,1844年在美國的博覽會上曾被喻為“美化世界的淡紫色花冠”。自此以後,水葫蘆被作為觀賞植物引種栽培,令人意想不到的事,這種作為觀賞性的植物,離開了巴西後,卻在亞、非、歐、北美洲等數十個國家造成危害,大量繁殖。在其漸漸被引入中國後,作為觀賞和淨化水質的植物推廣種植,卻逃逸為野生。由于其無性繁殖速度極快,現已廣泛分布于華北、華東、華中、華南和西南的19個省市,尤以雲南(昆明)、江蘇、浙江、福建、四川、湖南、湖北、河南等省的入侵嚴重,并已擴散到溫帶地區,如錦州、營口一帶均有分布。 由于繁殖迅速,又幾乎沒有競争對手和天敵(雖然有多種野生、家養動物以其莖葉為食,但取食量較小,與其龐大的生長量相比毫無影響),在我國南方江河湖泊中發展迅速,成為我國淡水水體中主要的外來入侵物種之一。
美洲綠翅鴨的到來,真心希望是場驚喜,讓我們中國的湖面上多一份色彩,而不是多一份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