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太陽伴星,2600萬年轉回一次,或是它,造成了生物滅絕的周期性生物滅絕周期規律太陽伴星

在衆多世界未解之謎中,不少關于生命的探索和發現,都讓人類對于地球環境的變化而長生相應的認識和規律性總結。我們經常會用“環境變化”來猜測一個物種更新或滅亡的可能。

太陽伴星,2600萬年轉回一次,或是它,造成了生物滅絕的周期性生物滅絕周期規律太陽伴星

在地區長達46億年的時間裡,不少生命發展或更疊了數代,原始的海洋單細胞、多細胞生物、水生和陸地及兩生物不斷發生演變。但根據科學家們的研究,在這一時間段中,也發生了多次毀滅性災難,使得物種滅絕,大規模的生物在當下的災難中直接消失,地球似乎重新洗牌過多次。

太陽伴星,2600萬年轉回一次,或是它,造成了生物滅絕的周期性生物滅絕周期規律太陽伴星

在這些“大滅絕事件”裡,我們似乎慢慢發現了一些規律,比如事件相隔的時間周期幾乎都接近2600萬年。

這可能是巧合,但當人類發現這種“巧合”在某種意義上和宇宙中其他變量條件發生重合,這些“大滅絕事件”就不再是一種單純的自然選擇了。

太陽伴星,2600萬年轉回一次,或是它,造成了生物滅絕的周期性生物滅絕周期規律太陽伴星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生物滅絕</h1>

地球上有五次大規模的生物滅絕事件,分别是奧陶紀大滅絕、泥盆紀大滅絕、二疊紀大滅絕、三疊紀、白垩紀大滅絕(恐龍大滅絕)。

太陽伴星,2600萬年轉回一次,或是它,造成了生物滅絕的周期性生物滅絕周期規律太陽伴星

我們可以試着總結一下這幾次“大滅絕事件”:

奧陶紀大滅絕

奧陶紀(古生代的第二紀)大滅絕事件發生在晚期,約公元前4.4億年。

在這一次滅絕事件中,地球氣候逐漸下降,冰川封住了海水,全球海平面下降,海洋生态系統遭到破壞,水中的各種無脊椎動物面臨生存危機,最後全球約85%的物種滅亡。

太陽伴星,2600萬年轉回一次,或是它,造成了生物滅絕的周期性生物滅絕周期規律太陽伴星

泥盆紀大滅絕

泥盆紀(古生代第四紀)大滅絕事件也發生在這一時期的晚期,大約是在公元前3.65億年。這次事件有些不同,經曆了兩個高峰,中間相隔約100萬年的時間。

同樣的,由于全球氣候突然變冷,海洋面積縮減,對于“魚類時代”的泥盆紀來說,無疑是一場重大災難。

太陽伴星,2600萬年轉回一次,或是它,造成了生物滅絕的周期性生物滅絕周期規律太陽伴星

二疊紀大滅絕

二疊紀(古生代最後一紀)大滅絕事件發生在大約2.5億年前。

科學家推測是因為海平面下降和大陸漂移造成的此次事件,所有陸地連接配接在一起,海岸線急劇減少,沙漠範圍不斷擴大,生态系統破壞嚴重,失去生存空間的生物隻能走向死亡。最後,地球上大約有96%的物種滅絕,生物系統徹底更新,恐龍登上曆史舞台。

太陽伴星,2600萬年轉回一次,或是它,造成了生物滅絕的周期性生物滅絕周期規律太陽伴星

三疊紀大滅絕

三疊紀(中生代第一紀、二疊紀與侏羅紀之間)大滅絕事件發生在約公元前1.95億年。

此次滅絕事件的原因尚不清楚,科學家們隻在一系列的考察和研究行動中,發現當時出現了海平面下降,之後又有所回升,但這時的海水已經發生了改變,出現了大面積缺氧的現象。最後導緻約76%的物種滅絕,主要還是以海洋生物消失為主。

太陽伴星,2600萬年轉回一次,或是它,造成了生物滅絕的周期性生物滅絕周期規律太陽伴星

白垩紀大滅絕(恐龍大滅絕)

白垩紀大滅絕事件最為各界所熟知,大約發生在公元前6500萬年。

這次事件中發生了火山噴發和強烈的地外運動,此後,大氣被嚴重污染,陽光不能像往常一樣穿過雲層,正常照射到地表之上。因光線不足和熱量缺失,全球氣溫下降,動植物大量死亡,恐龍也失去優勢地位,逐漸走向滅亡。

太陽伴星,2600萬年轉回一次,或是它,造成了生物滅絕的周期性生物滅絕周期規律太陽伴星

除此之外,科學家們對地球上已知的10次大小滅絕事件做了研究分析,提出很多假設和猜測,“行星撞擊地球”的說法最為常見,也被普遍接受。他們也對不同隕石坑的年齡和生命滅絕事件進行了勘察,發現地球生命的死亡具有周期性,大概是2600萬年左右。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6500萬年前尤卡坦半島希克蘇魯伯撞擊坑的形成,世界上六個最大的撞擊坑與幾次生物大滅絕之間存在關聯。

太陽伴星,2600萬年轉回一次,或是它,造成了生物滅絕的周期性生物滅絕周期規律太陽伴星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4">周期規律</h1>

根據人類已有的研究成果來看,在整個太陽系中,地外天體撞擊事件很可能與太陽系跟随銀河系的公轉運動有關。

太陽系在圍繞銀河系運動,大約是2.5億年完成一周公轉。而在這一段時間中,太陽系的宇宙空間環境會随着在銀河系中的位置變化發生相應改變,同時還會影響到太陽系中其它天體的運動。

太陽伴星,2600萬年轉回一次,或是它,造成了生物滅絕的周期性生物滅絕周期規律太陽伴星

比如當太陽系做公轉運動時,不可避免地會穿過銀河中的其它地方,和星際其它天體和物質發生區域重合,或者擦肩而過。在這個時候,相同空間内的天體和物質可能不能穿過太陽系外圍的奧爾特雲,但它們之間能互相産生引力或磁場影響,使得彼此空間内部分彗星脫離原有運作軌道,太陽系内的小天體向内側偏移,最後撞擊到包括地球在内的其它天體上,進而造成生物大滅絕事件。

而其中彗星運動軌道發生偏移的規律,正是科學家們需要研究的重點。

太陽伴星,2600萬年轉回一次,或是它,造成了生物滅絕的周期性生物滅絕周期規律太陽伴星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9">太陽伴星</h1>

圍繞主星運轉的叫伴星,也就是互相圍繞旋轉的兩個星體。

太陽伴星是科學家們用來解釋地球物種大滅絕事件原因的一個假想天體,被稱為“涅墨西斯星”,也被叫作“複仇星”。

太陽伴星,2600萬年轉回一次,或是它,造成了生物滅絕的周期性生物滅絕周期規律太陽伴星

在這顆星球與太陽彼此圍繞做公轉運動時,每相隔約2600萬年,就彼此之間會産生一次“親密距離”,對伴星來說也就是“近日點”。

太陽伴星,2600萬年轉回一次,或是它,造成了生物滅絕的周期性生物滅絕周期規律太陽伴星

受到引力牽制,使太陽系内部的某些彗星和其它小行星發生偏移,同時部分天體受到地球引力的影響,無限接近地球,距離越近,速度越快,最後直接撞擊到地球上,導緻地球上現有的生物面臨災難,大規模滅亡。

太陽伴星,2600萬年轉回一次,或是它,造成了生物滅絕的周期性生物滅絕周期規律太陽伴星

結合太陽在銀河系中的公轉運動,科學家總結出:大約相隔2600萬年,太陽伴星受到銀河系其它星際物質的影響,使天體運動軌道發生偏移,出現周期性天體撞擊事件。

雖然現在還沒足夠的證據證明顆伴星的存在,但科學家根據冥王星軌道外的一顆矮行星軌道偏心率變化,發現它的近日點和遠日點之間的差别可以達到近900個天文機關的差異,這樣驚人的變化可以間接提供太陽伴星存在的可能性。

太陽伴星,2600萬年轉回一次,或是它,造成了生物滅絕的周期性生物滅絕周期規律太陽伴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