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知道“飛鴿傳書”,鴿子是一種方向感很強的動物,它是靠地磁來導航,經過訓練的專業信鴿把它放到千裡之外的地方,它也能自己找回家。是以在古裝劇裡,我們常常看到幫忙傳遞消息的都是鴿子。而在我國的部隊中,就存在這樣一支很特殊的部隊,他們訓練的不是軍犬,而是軍鴿,今天我們就來探訪全軍最後一支軍鴿部隊。

軍鴿就是部隊中的通信兵,能夠用來傳遞情報,我國是最早使用軍鴿的國家之一。在科技不發達的時代,訓練軍鴿還有一定的意義。隻是如今資訊通訊這麼發達,一個電話一個衛星通訊就能實作資訊傳遞,為何我軍還有一支軍鴿部隊呢?我們還是先來了解部隊的基本情況,這支部隊就是桂林聯勤保障中心駐滇某儲供基地軍鴿隊,是最早馴養軍鴿的地方,如今也是我軍僅有的一支特殊部隊。
軍鴿隊最早是在1950年我方同志到蘇聯去學習軍鴿馴養,回來後就開始組建自己的軍鴿隊。通過選種、訓練、實戰,我國的軍鴿隊裡飼養了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共50多個品種的軍鴿。軍鴿的馴養難度或許比軍犬要更大,因為它們在天上飛受到的幹擾因素更多,并且軍鴿所執行的任務,也是傳統通訊難以完成的,利用它們的歸巢能力還有超強的環境适應能力,在應急通訊保障中,軍鴿的作用不可替代。
雖說部隊已經進入了資訊化時代,可是在實戰中,所有的電子通訊都有可能被破壞被幹擾。如果隻有這一種方式被破壞就傻了,是以軍鴿的作用就展現出來。比如同我國在發生嚴重自然災害時,通訊全部中斷,軍鴿就可以進入到受災中心,把消息傳遞出來,讓外面的人知道内部情況,制定救援計劃。是以在信号盲區的位置,軍鴿不會受影響,我國才會一直保留着這支部隊,這些小家夥們在關鍵時刻也能立奇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