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聽一張1995年的老碟,Black Box的《這片悠然地方》。Black Box也有另一個官方中文名,就叫“黑盒”。
《這片悠然地方》是Black Box的首張專輯,我收的這個,是他wu 在1995年在“獨立時代”廠牌旗下發行的版本。沒多久,Black Box整團都簽給了“滾石唱片”,甚至一度還去台灣地區發展。而在簽約之後,“滾石唱片”還在台灣地區,也發行了另一個版本的《這片悠然地方》,封面換成了綠色。由于當時“滾石唱片”的海外擴張,甚至還有一個輸出日本的版本。
從現在的眼光來看,《這片悠然地方》還是一張很稚嫩的唱片,林健華、張佳添和陳偉剛三位成員的創作,還是傳承了很多粵語搖滾和傳統廣東歌的元素,有部分作品對于熟悉香港流行樂的歌迷來講,也能聽到一些Beyond的旋律和發聲方式的影子。
當然,作為一張推出于九十年代中期的專輯,Black Box也受到了當時一些獨立民謠和獨立搖滾的影響,整體音樂色調比較壓抑和晦暗。這很像是當年很多中文搖滾樂隊,以地下姿态發展時,總是免不了的氣質,無論是來自台北、香港還是北京和上海,都有近似的頹廢狀态。
這張專輯裡,《翺翔》是Black Box最早的作品,這首歌曲最早亮相于1994年香港商業電台的源源創作加油獎,并且獲得了“四強優異獎”,而當時演唱這首歌曲的,是“草蜢”。是以在這張唱片的封底版權資訊裡,也特别注明了這首歌曲的版權是在“寶麗金唱片”,這也是專輯裡唯一一首版權非Black Box自有的作品。
和Beyond有點類似,Black Box也是采取成員分别創作和主唱的結構,三位成員既是創作者,又分别是三個主唱。當然,從樂隊主唱的角度來講,三位唱作人都隻能說是合格,但鮮有特别的人聲風格和特色。
有時候不得不說,一支好的搖滾樂隊,固然離不開演奏技術,以及旋律和填詞等創作能力,但像黃家駒、鄧建明這樣的主唱存在,是極度能給樂隊加分的,甚至是事半功倍的。
由于Black Box的樂手配置設定,是林健華擔任吉他、鍵盤與合成器,張佳添擔任吉他、合成器,以及陳偉剛擔任貝司和吉他,是以整張專輯的鼓手,也采取了外聘模式,分别找來了亞式、Tommy、Edmund Leung,後者還擔任了專輯主打曲《這片悠然地方》的傳統樂器演奏,但我聽了很久,都沒聽出來是什麼傳統樂器。
《這片悠然地方》、《翺翔》和《天空》,都是林健華詞曲的作品。比較有意思的是,這三首歌全用了挂二和弦,因為這種二度音的運用,是以作品聽起來的懷舊情緒也真的是更為濃烈。
之前有幾年的“華語音樂傳媒獎”的終審上,都遇到了林建華老師,可惜一直沒有問一些關于Black Box的往事。現在的林老師,已經把“拾點音樂”(J10)從香港搬到了廣州,在大灣區經營着他的音樂事業。
今年二度參加《中國好聲音》的于梓貝,就唱過幾首林健華的作品。而J10在廣州揭幕時,林老師曾經寄過《忽然之間》等作品原創小樣的錄音帶,也真是非常珍貴和有意思的禮物,感恩。
我後來翻了下手機,發現我唯一一張和李壽全老師的合影,也是林健華老師拍的……
張佳添的《請你》和《愛河·笨蛋》,同樣是專輯裡我非常喜歡的作品。張佳添後來幾乎成為了古巨基“幕後的男人”。
其實所謂地下音樂、獨立音樂、非主流音樂,在我看來既是主流音樂的一種對立,也是一種傳承與接力。主流音樂想要帶來活力,就需要有獨立音樂人進入這個行業,一代接一代完成這種新鮮元素的注入。像台灣民謠運動的創作人,以及香港夾Band的那批樂手,後來就都成了台灣流行音樂和香港流行音樂的中流砥柱,都是類似的道理。
陳偉剛壓軸的《一息間》,也是很有Indie氣質的作品,作品用了加9和弦,是以整首歌曲聽起來情緒層次更沉郁和複雜。
“當一切天怨路茫,當一切難再奔放,可想到這片悠然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