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今天他放話要做“中國生鮮供應鍊第一平台”

今天他放話要做“中國生鮮供應鍊第一平台”

​今天(11月18日),由32家零售商出資設立的北京九州兄弟聯供應鍊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九州兄弟聯)在北京正式揭牌。

除首航超市(持股35.29%)、王府井(4.52%)入股外,唐山家萬佳超市、山東愛客多、濮陽綠城超市、邯鄲陽光超市、河北惠友、天津勸寶超市、鶴崗比優特、甘肅新樂超市等15家投資主體出資設立的北京九州合惠科技發展中心(有限合夥)持股31.67%、安徽生鮮傳奇、福建冠超市、武漢麗紅商業、句容市便民超市、江西堅強百貨連鎖等15家投資主體出資成立的北京九州興創科技發展中心(有限合夥)持股28.51%。供應鍊公司總計出資2200萬元。

這意味着,相比此前運作了有6年多的内部型、松散型的聯采組織,九州兄弟聯更新成了正式向外部開放的生鮮B2B供應鍊平台。

九州兄弟聯董事長劉意華在今天的成立儀式上稱,按股份公司運作後,到明年底,九州兄弟聯有望達到5億元的生鮮聯采規模。到2021年達到10億元,2022年30億元。而遠景目标則是吸納3000-5000家超市會員,做“中國生鮮供應鍊第一平台”。

更新:“松散聯盟”到“股份制平台”

九州兄弟聯是一個生鮮B2B的産地直采體系。

此前的業務操作流程:北京首航超市的生鮮采購團隊通過微信群,釋出資訊,聯盟企業認購,完成商品的集采。

劉意華告訴《商業觀察家》,預計在春節後,九州兄弟聯将上線移動APP及資訊系統,屆時能實作生鮮聯采的全程可視、全程可溯、全管道即時對接。

32家零售商入股的深度捆綁,是基于此前6年的合作基礎。

用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會長裴亮的話說,九州兄弟聯是一個“先戀愛、後結婚”的供應鍊平台。

入股股東企業32家,來自北京、山東、湖北、江西、浙江、江蘇、福建、甘肅、青海等全國20多個省份。按照劉意華的介紹,目前未出資,但有參與聯采業務的成員企業,則已達200多家。

從聯采覆寫的零售企業所在地域來看,九州兄弟聯可以說是目前中國生鮮領域第一個全國性的聯采平台。

公司化運作後,九州兄弟聯至此定下量化目标,并從此前的蔬果單品的聯采,業務全線更新。

一、 生鮮全品類開發:生鮮聯采要從蔬果單品擴充到肉禽、水産品等生鮮全品類。

二、 生鮮技術輸出。

北京九州兄弟聯供應鍊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孟傑稱,生鮮經營難點包括:1、缺乏産地資訊及資源管道,供應鍊出現斷層;2、缺乏專業生鮮買手;3、采購規模受限;4、商品及物料标準難确定;5、采購價格難監督;6、統采商品多規格困擾等。

九州兄弟聯通過實踐,已經基本破除了上述痛點。

同時,九州兄弟聯将總結和提煉成員企業的單品經營、品類經營技術,将其轉化為可落地、可推廣的經營技術。包括引入專業教育訓練,提升生鮮領域技能。

三、 做農副産品标準化、品牌化。

劉意華認為,中國的生鮮市場能力和日本、西方發達國家對比,差距最大在兩方面,一個是标準化,一個是供應鍊。

“批發市場商品已經遠遠不能滿足超市的需求,而跑産地,對單個企業而言,沒精力、沒能力。典型例子就是很多企業直采價格比農貿市場的價格還要高。因為單個企業直采的管理成本、運輸成本等綜合性成本更高。”

九州兄弟聯基于此前的聯采實踐,已在一些聯采單品上建立了相應的标準,包括采購标準、運輸标準、裝箱标準、陳列标準、儲存标準等。

聯采是集合需求,但是農産品的生産過程不像機械生産,品質相同的農産品也有規格大小、等級的區分。系統性集采、分銷分級的動作來适應不同市場。九州兄弟聯有建立起符合全國中小零售企業營運與采購的統一、成體系的生鮮商品标準的基礎。

劉意華稱,未來九州兄弟聯輸出的生鮮産品,更多可能是變成标準化的商品。九州兄弟聯将從蔬果聯采擴充到水産品、肉禽等,包括生鮮的分裝、深加工等。

同時,聯采聯盟成員理念的認同、經營技術的互相借鑒、學習,也有助于提升标準化程度。

四、 增值與配套服務。

“從蔬果商品拓展到肉禽和水産品,從國内拓展到國外,從單純商品買賣拓展到農超對接、産業扶貧,從單獨聯合采購拓展到營銷支援,展會交流教育訓練等全方位賦能,更将在生鮮産品的采購、物流、加工和售賣各環節的标準化上做提升。”孟傑稱,九州兄弟聯将通過采購體系、營銷體系、大資料分析,打造低成本的流通加工能力、物流體系、資訊系統和财務結算系統,完善業務。

此前,作為松散型聯盟,九州兄弟聯也遭遇很多問題,比如地區消費水準差異,經營理念和生鮮的經營技術差異。公司化運作,意味着聯盟企業更緊密,操作更标準、透明,為此能有更大契機。

用孟傑的話說,九州兄弟聯未來将是一個“掙錢的企業”,又是一個“值錢的平台”。

邊界:“隻做生鮮”

“抱團”成為中國區域零售商生存日常時,各種零售聯盟在最近兩年開始複蘇。

比如區域型聯盟的IGA、SPAR;品類型聯盟,以自有品牌為抓手的螞蟻商聯,以生鮮品類為切入的九州兄弟聯;項目型聯盟,以會員企業聯手投資開店的保亭會,等等。

劉意華告訴《商業觀察家》,九州兄弟聯十厘清晰自身的邊界,即堅定隻做生鮮,專注生鮮,做到極緻。

100個單品、2億元聯采額,到3年30億的聯采規模,數字上看是一個比較大的跨越。對此,劉意華在回答《商業觀察家》的問題時稱,将從聯采品種增加、合作企業擴容兩個次元上做增量。

聯采價值,毋庸多言。

首先是,需求集中,在産地直采、迅速分銷,能提速生鮮商品的周轉,降低損耗。其次是物流成本、運輸成本、人力成本、管理成本等綜合性成本更優,能在價格上做突破。再次是在生鮮标準化、産品供應穩定性、産品品質等諸多方面帶來相關利好。

實際上,九州兄弟聯在蔬果聯采上的價值,均能“用資料說話”。菲律賓達沃香蕉,通過九州兄弟聯标準化的采摘、收購、加工流程,測算市場價格比,能為會員企業提升毛利8-10個點。

2019年,九州兄弟聯荔枝聯采56天,125家公司參與,采購總重量達1304噸,采購金額2176萬元。對企業的單品銷售和利潤提升達30%以上。損耗隻有2.6%,行業的平均水準在10%左右。

聯采對生鮮行業也是好事一樁。拿“做标準”為例,意味着能提高整個生鮮行業的生鮮經營水準,提升生鮮經營效率、效益。

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陳立平認為,當下國内零售行業成立了很多聯盟,但可持續發展的聯盟不多。關鍵有兩點,一是聯盟不能僅僅靠利益連接配接,除了利益還要有一緻的價值觀和上司力;二是聯盟核心在于要為聯盟成員提供更好的服務。

上海連鎖經營研究所教授顧國建建言,九州兄弟聯作為生鮮聯采平台,在把量做大後,要如何克服企業越大越不容易共享、貢獻資源的障礙,及生鮮本質是區域型的商品,如何找到和開發共同需求的優勢品類。

“發起者”更為樂觀。劉意華說,不完全統計,在中國,挂“生鮮超市”招牌的零售企業至少不下10萬家。九州兄弟聯遠期目标,覆寫全國3000-5000家的連鎖超市企業。

就生鮮商品而言,市場盤子很大,機會很多。而當下正是中國生鮮市場的黃金期來臨。

以首航超市為例,生鮮商品銷售占比達40%。九州兄弟聯以生鮮切入做供應鍊平台,好比是在萬億生鮮市場取一瓢飲。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