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5個超棒且小衆的金句,分分鐘提升你的作文檔次

作者:華圖教育MBA

俗話說,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本着“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的理念,不少同學都會在平時大量準備名言素材,希望能在考場上做到胸有成竹;也有同學選擇臨陣磨槍,考前背誦素材模闆。

本文整理了15個超棒且小衆的金句,分分鐘提升你的作文檔次!學習起來吧!

01

我的身體裡的火車從來不會錯軌。

是以允許大雪,風暴,泥石流,和荒謬。

——餘秀華 《月光落在左手上》

【解讀】隻要内心足夠堅定,生活就會非常的規律,沒有任何事情可以幹擾它,一直在平穩地運作。

【适用主題】堅定内心

02

在最黑暗的那段人生,

是我自己把自己拉出深淵。

沒有那個人,我就做那個人。

——中島美嘉

【解讀】如果不了解中島美嘉的故事,很難解讀這句話的真正内涵。中島美嘉是日本著名的女歌手,然而在她事業正盛的時候她卻失聰了。2010年,她患上了咽鼓管開放症,是以陷入了無聲的世界。但她從來沒有放棄過音樂,2015年,中島美嘉開巡演,一首《曾經我也想過一了百了》震撼全場。失聰的她以地闆為節拍,以鞋跟跺地為節奏,唱一次,跺一次腳,跺一次腳,再唱一句,就這樣完成了全場演唱。在使用這一素材時,可以結合中島美嘉的故事背景引用。

【适用主題】磨難;堅韌

03

風可以吹起一大張白紙,

卻無法吹走一隻蝴蝶,

因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順從。

—— 馮骥才

【解讀】蝴蝶雖小,卻不能被風吹動,正是因為蝴蝶有思想,隻要内心的力量足夠強大,任何人都不能夠撼動。

【适用主題】主見;堅定自我

04

人應該站在傳統上,

内心才會深刻。

——林清玄

【解讀】《國家寶藏》《我在故宮修文物》等節目的熱播,掀起了一股“中國熱”。“傳統文化”一直是聯考作文的熱點話題,這句話可以用在關于傳統文化的繼承,西方文化的沖擊等作文主題。在引出此類話題的總論點時引用,言簡意赅,立意深遠。

【适用主題】傳統文化;傳承

05

世界讓我遍體鱗傷,

但傷口長出的卻是翅膀。

——阿多尼斯

【解讀】這句話出自叙利亞詩人阿多尼斯的《我的孤獨是一座花園》。雖然1956年就離開了叙利亞,但阿多尼斯的詩與思始終關注着自己的祖國和阿拉伯世界,對祖國與流亡地、東方與西方、自我與他者、宗教與神靈等進行了富有啟示意義的深度呈現,産生了十分深遠的影響。這句話不僅可以用在如何面對困難的主題上,結合詩人背景,還可以用在戰争與和平的作文主題上。

【适用主題】困難;逆境

06

萬物皆有裂痕,

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萊昂納德·科恩

【解讀】萊昂納德·科恩是加拿大傳奇歌手、詩人,以詩出道,以歌揚名,被《紐約時報》贊譽為“搖滾樂界的拜倫”。本句來自它的歌曲《Anthem》:There is a crack in everything,That's how the light gets in。世事總不完美,遺憾和缺陷存在于世間每一處角落。

【适用主題】接納自我;完美與不完美

07

生命可以随心所欲,

但不能随波逐流。

——宮崎駿

【解析】這句話出自宮崎駿擔任制片人的動畫電影——《貓的報恩》。宮崎駿,世界著名動畫大師,創作了《千與千尋》《天空之城》等多部精彩動畫影片,曾獲86屆榮譽奧斯卡終身成就獎。這句話可以用在關于自由與從衆、獨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青春感想、堅持與夢想、個性與追求等主題上。

【适用主題】個性與自我

08

别在平原上停留,

也别去爬得太高,

打從半高處觀看,

世界顯得最美好。

——尼采

【解讀】看世界的角度不同,心态也會不同。尼采這首名為《處世之道》的詩,容易讓人聯想起林語堂在《誰最會享受人生》中一句話:擺脫過于煩惱的生活和太重大的責任,實行一種中庸式的無憂無慮的生活哲學。

【适用主題】心态

09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戰國·楚·屈原《蔔居》

【解讀】尺雖比寸長,但和更長的東西相比,就顯得短,寸雖比尺短,但和更短的東西相比,就顯得長;事物總有它的不足之處,智者也總有不明智的地方。人或事物各有長處和短處,不應求全責備,而應揚長避短。

【适用主題】揚長避短

10

我們都生活在陰溝裡,

但我們中有些人仰望星空。

——王爾德

【解讀】沒有錢的窮人可能生活在陰溝裡,沒有追求的富人也有可能生活在陰溝裡。然而,不論窮人富人,總有一些人的靈魂覺醒了,看到了頭頂上的星空,心中有了精神的目标。

【适用主題】夢想;追求

11

因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根本一壞,

縱然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

也無甚用處。

——陶行知

【解讀】“教育”一直是聯考的熱點話題,陶行知的這句話指出了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教育做人,正确闡述了求知和做人之間的關系。

【适用主題】教育;道德

12

人們常覺得準備的階段是在浪費時間,

隻有當真正機會來臨,

而自己沒有能力把握的時候,

才能覺悟自己

平時沒有準備才是浪費了時間。

——羅曼·羅蘭

【解讀】準備的階段也很重要,幸運有時候隻對時刻準備的人有作用,因為時機不會等你,隻有在你準備好的時候抓住才行。

【适用主題】準備

13

非淡泊無以明志,

非甯靜無以緻遠。

——諸葛亮

【解讀】這句話出自諸葛亮54歲時寫給他8歲兒子諸葛瞻的《誡子書》。這不僅是諸葛亮一生的概括總結,更是對他兒子的勸勉。在這裡諸葛亮用的是“雙重否定”的句式,以強烈而委婉的語氣表現了他對兒子的教誨與無限的期望。用現代話來說,就是: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輕淡就不會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靜安詳全神貫注地學習就不能實作遠大的目标。

【适用主題】名利觀;專注

14

白雲中有我,天風的飄飄,深淵裡有我,伏流的滔滔;隻在青青的,青青的土泥上,不曾印着淺淺的,隐隐約約的,我的足迹!從此我不再仰眼看青天,不再低頭看白水,隻謹慎着我雙雙的腳步;我要一步步踏在泥土上,打上深深的腳印!——朱自清

【解讀】1923年,朱自清寫了抒情長詩《毀滅》,表明自己對自暴自棄的生活狀态的摒棄,對踏實進取生活狀态的追求,感情真摯,振聾發聩。

【适用主題】行動力

15

有人問我,人生的幸福在哪裡?

我覺得就在

人的本性要求他所做的事情裡。

——樊錦詩

【解讀】樊錦詩曾任我國敦煌研究院院長,幾十年來與家人分居兩地,孩子成長她隻能缺席,一邊是繁華都市,一邊是西北荒漠,她坦言自己也曾面臨抉擇。“在一個人最艱難的抉擇中,操縱着他的往往是隐秘的内在信念和力量。離開敦煌,就好像自己在精神上被連根砍斷,就好像要和大地分離。此生命定,我就是莫高窟的守護人。”樊錦詩在自己的書裡提到。

【适用主題】人生追求;執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