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歲的格魯吉亞悍将紮紮帕楚裡亞宣布正式退役。按道理說,一個運動員甭管職業生涯是輝煌還是黯淡,走到最後,前塵舊事,無論好壞都會盡可能的以褒獎作為總結,但在帕楚裡亞這裡,情況略有分别,卻是祝福與叫好共存,歌頌與咒罵齊飛。
一點兒都不意外,因為這是預料中的事,畢竟衆所周知,帕楚裡亞作為著名的江湖惡漢,惡貫滿盈,劣迹斑斑,是人人得而誅之的典型,一直以來都深深地不受球迷歡迎和待見,是以當走到職業生涯的終點,蓋棺定論時,大衆對他的評價肯定沒那麼好。
縱觀世紀初近二十年,甚至放眼NBA曆史長河,惡人榜裡也必有其紮紮帕楚裡亞的一席之地,“光榮”程度絲毫不輸衆多先賢或後輩,其大名常常與蘭比爾、布魯斯鮑文、追夢格林一并提起。無數好漢毀于其手,是以,他們的球風與職業道德難免一而再再而三地成為球迷撻伐的主題,一個“髒”字,言簡意赅、直接、粗暴,卻又恰如其分地表達了正義情緒及對帕楚裡亞之類“硬朗”球員的嚴正審視。
籃球是對抗運動,而且NBA是允許規則内身體接觸的。是以,得承認大到天王巨星,小到甲乙丙丁,沒有誰打球絕對幹淨,比如,斯托克頓、保羅小動作多且隐蔽,吉諾比利等南美幫極擅長假摔,馬龍、奧尼爾的鐵肘橫行油漆區,甚至喬丹都承認那著名一投确實左手推了爵士的拉塞爾……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但奇怪的是,明明羅德曼、阿泰斯特他們打球有時候也暴力得很,抱摔、揮肘、腳拌在他們的職業生涯裡也不少見,卻沒有被大衆推向對立面,反而煞是喜歡,偏偏帕楚裡亞之流被推入牢籠,成為人民公敵?因為羅德曼具有強大的娛樂性,形象妖媚,但對籃球的專注程度絕對可敬,一張平行地闆的飛身救球更是俘獲球迷萬千,雖然也有出格動作,但全世界都知道他是奔着球去的,至于當年與馬龍的纏鬥,不僅不覺得髒,反而暴露可愛一面。
其中最大的差別,艾弗森已道出真谛,就是“髒”和“拼”的差別。是以,明明知道一些球員用了暗招,球迷反應并沒那麼激烈,甚至可以接受,主要取決于該球員的動機,如果“有意傷害别人”成分明顯逾越體育精神,那百分之一萬是不可原諒的,是以,帕楚裡亞墊腳萊昂納德,壓腿威少,無論他如何解釋,如何自圓其說,都是徒勞,還是沒辦法取得幾乎所有人的諒解。
而且帕楚裡亞對惡漢形象不是那麼在乎,俨然球場慣犯,無疑加深了在球迷心中的壞印象。經典對比就是卡特對麥基導緻受傷的犯規,因為卡特明顯有一個空中避讓動作,而且事後飽含熱淚,又是禱告又是道歉,加上公衆形象一直很好,曾經也是布魯斯鮑文腳下的受害者,是以肯定沒人會責怪這個對“廢人動作”深惡痛絕的好好先生。
父親是柔道冠軍,母親是籃球國手,是以帕楚裡亞非常具有運動基因,幼時身材高大,對籃球情有獨鐘,後被鄰國土耳其一家俱樂部相中,便開始了自己的籃球之路。但熟悉曆史的朋友知道,蘇聯解體後,獨立的格魯吉亞内憂外患,民不聊生,在這樣的成長環境裡,是極度缺乏安全感的,加上後來父親去世的刺激,帕楚裡亞堅信強大才是對抗世界的王道。他在球場上,一直帶着民族烙印,強悍兇猛,甚至有陰鸷可怖的一面。他不可謂不努力,在戰火紛飛炮聲隆隆的年月裡,他成功遠赴美國加入NBA,帶着他2米11的身高、嚴肅的東歐面孔,開始了職業生涯的新征程,接下來16年的世界裡依然硝煙滾滾。
帕楚裡亞2003年來到NBA,出身二輪秀,是以要卯着勁兒證明自己是遺珠,一為争口氣,二為揾食。在格魯吉亞,帕楚裡亞是最成功的籃球運動員,後來随勇士獲得了冠軍,但在好手如雲的NBA裡,他身無所長,随時可能被淘汰,弱肉強食,誰撕咬得兇,誰就能活。是以帕楚裡亞的一切所作所為,哪怕招人恨,也是他的生存哲學,站在他的角度看,甚至至有一絲藍領球員或者小人物的苦澀與無奈。一個遠渡重洋的國際球員千裡迢迢背井離鄉來美國尋找夢想,沒有得分能力,天賦不是特别出色,背負同胞期望的人,在人生路口徘徊的背影,是不是有些孤獨?是以,帕楚裡亞蓦然嘗到了做壞人的實惠,就一路走到黑了。甚至不客氣地說,但凡有過運動隊經驗的人都明白,每支球隊都有一個像帕楚裡亞這種“打手型”的硬朗球員,有的還深受教練重用。存在即合理,對于帕楚裡亞,你可以恨他,但絕不能否定他存在的意義。反正,每回波波維奇談起昔日弟子布魯斯鮑文,常常是贊不絕口的。
帕楚裡亞在NBA争議從未停過,但他之于格魯吉亞,正如姚明之于中國的存在,但凡國家需要,召必到,為國征戰多年,無怨言,不惜力,直到2017年才正式從國家隊退役,深受同胞愛戴,格魯吉亞人民投桃報李,曾險些把他投進全明星。
我們對帕楚裡亞的認識主要還是球場上的碎片印象,至于他究竟是怎樣的父親、丈夫及新任勇士球隊顧問,他将在以後的人生裡一一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