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全媒體記者 孟秀麗
10月27日晚,由新東方主義美學大師葉錦添首度執導的舞台劇《傾城之戀》将在上海盛大首演,并就此拉開上海、杭州、長沙三地20場巡演的序幕。本次巡演暫沒有青島的安排,但島城市民尤為關注的是,青島演員傅淼在劇中扮演戲份僅次于男女主角的“四奶奶”一角,也有上佳表現精彩演繹。10月22日晚,該劇在日照試演,半島全媒體記者赴日照觀演并對傅淼進行了專訪,具體了解了本次試演的台前幕後,并為即将啟動的上海首演和三地巡演“探班”。
印象張愛玲:犀利旁觀浮生百态
談及對張愛玲的認識和了解,傅淼介紹說,上中學時開始讀張愛玲的小說,感覺她寫的東西挺薄情,但在薄情中又有她的深情,不了解個中人情世故。長大之後,偶爾會翻張愛玲的小說及一些短片來看,包括《小團圓》《色戒》,看了她後期的一些作品,多少有了比較完整的了解。“這次因為演《傾城之戀》,我又把《傾城之戀》看了兩三遍,又看了一些關于張愛玲的個人簡介,包括寫張愛玲的書,看完之後,也許是随着年齡的增長,對她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受了,包括她寫家庭,寫愛情,寫人情冷暖。她就是一個旁觀者,非常客觀去在表達她的世界中所呈現出來的這種世态炎涼,人情冷暖,非常犀利,非常到位!但是,她又有一些想說不說、想表達又不能表達的部分,這其實也是我們這個戲在排練過程中,葉導反複強調的一個問題,就是怎麼能把她那些隐晦的部分表現出來。”
為了更全面了解張愛玲,恰如傅淼所說“沉浸在張愛玲的世界”,傅淼特意在排演間隙去看了許鞍華的《第一爐香》,“我覺得可能因為張愛玲的東西太經典了,她的内心語言太豐富,很難用影視或者很簡單和片面的東西去展現,我覺得這也是為什麼葉導會在我們這個戲中用了大量影視素材去展現,畢竟有很多心理戲份,靠演是很難演出來的,在舞台上近距離去演就很難。”在排練過程中,仔細揣摩角色與劇情,加上前前後後一系列的準備,傅淼對張愛玲的作品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我覺得她的作品,你感覺到非常蒼涼,但是蒼涼當中又透着一些人性的光輝和溫暖,有人性的局促和肮髒的部分,但是又有一些善良溫情的部分,你總會在她的作品中找到各種各樣的人物,就是當下人的一種對照和寫照。”
《傾城之戀》中,四奶奶并不是一個讨喜的角色,她非常跋扈,尖酸刻薄。在傅淼的演繹中,她是個有鮮活生命力的人,“我現在對四奶奶這個角色有越來越深的感受,我覺得其實人到中年,或者是經曆很多事情之後,可能對一些事情會有些麻木,但是四奶奶身上沒有這種麻木,她永遠有鮮活的生命力,她有一種向上的、不甘的、去争取和跨越的能力,其實很多人沒有,三奶奶沒有,四爺沒有,三爺也沒有,他們隻是在一個泥沼中越陷越深,但是四奶奶有。是以小說最後寫的是四奶奶離婚了,她走出了白家,去尋找她下一步生命的可能性,我覺得這是看完小說之後,我特别特别開心的一點。”傅淼表示,“如果你去了解她的這種不甘、委屈,她的這種掙紮和向往,包括她人性中要去綻放的這樣向上的力量,我覺得其實是很動人的。”
印象葉錦添:一個自帶小宇宙的人
作為從藝生涯中為數不多的舞台劇參演經曆,傅淼此次與主創、劇組成員的合作非常融洽,在日照的十多天時間也非常開心。傅淼表示希望每年能排一部話劇,“當然要好的劇本,好的班底,好的搭檔,如果有這樣的搭配,每年到話劇舞台上去曆練一下,是一個滋養的過程。”傅淼認為,拍話劇跟拍影視不一樣的地方是在于,在拍話劇過程中能夠學習到收獲到很多東西,“好像你是一個吸收的過程,而其他的可能是一個外放的過程,是以我還是挺享受這段時光的。”
在傅淼看來,總導演葉錦添的個人修養、人品,包括藝術感覺、認知都是大師級别的,“他說話永遠都是慢條斯理,也不着急,跟演員之間的溝通讓演員非常舒服,經常鼓勵我們,我覺得葉老師是一個自帶小宇宙的人。”據傅淼介紹,第一次見葉導是在他的工作室,“當時見面聊聊人物,他就坐在一個角落裡,不說話,很安靜,但是你感覺這個人身上有一種強大的能量,讓你感覺不是那麼容易輕易靠近。”
“我覺得葉老師是一個藝術家,他對整個細節的把握,包括全局的把握,尤其是對細節,包括每一個服裝,每一個紐扣,每一個裝飾,小到不能再小的部分,他都要嚴格地去把控,他對細節精益求精。”傅淼表示,葉導對張愛玲小說的解讀非常之深,而她因為看了一部分張愛玲的自傳和作品,“我了解到他運用的大螢幕的那些月亮的隐喻,包括水,包括一些靜物的隐喻,他其實了解得非常深刻,包括他對白流蘇這個人物的了解、對人性的了解也是非常深刻的。”
葉導爐火純青的視覺表現,無論多媒體電影影像、流動的舞台裝置、華麗而斑斓的服裝,還是音樂舞蹈的配合,都讓傅淼折服:“視覺上的東西是葉老師最專長的,他是這方面的大師。我覺得表現出來都是非常完美,非常貼切的。還有影像部分,可能葉老師自己對這個戲本身有很深刻的了解,這種舞台跟影視的表演,這種大面積的使用,他會用一個電影的故事情節去串場,我覺得這是比較少見的,也是這個戲很大的亮點之一了,很多朋友看完之後,回報也都是比較好。”
印象《傾城》排演:排戲不易,期待來青演出
10月21日、22日,《傾城之戀》在日照大劇院成功試演,再現了張愛玲筆下動聽而近人情的“平凡傳奇”。這次正式公演前的試演亮相,獲得了觀衆的一緻好評,不少觀衆高呼:“不虛此行!”
據傅淼介紹,這次到日照試演包括聯排,跟舞台,“找一個1:1的劇院彩排,這在話劇史上應該是史無前例的,葉導對這部話劇非常重視,尤其在技術方面,大量使用了多媒體,還有電影的部分相結合。”據悉,劇組十天的時間基本都是在跟舞台、燈光還有多媒體配合,話劇的戲劇部分在北京已經排練完了,非常成熟和完整了,後期就是彩排、合成部分。
談及與整個話劇組成員的相處,傅淼表示,大家在一起已經近兩個月了,前期一個月在北京排練,大家基本上朝夕相處,“雖然在北京的時候大家都會各自回家住,但感情已經奠定了,我覺得特别有意思的是,我們白家人四哥、三哥、三嫂、七妹、六妹,我經常會有種感覺——哇,真的!他們好像每個人都好像戲裡的人啊——經常我會有種恍惚之感。”傅淼說特别佩服葉老師挑演員的能力,“随着時間的推移,我覺得每個人都好像戲裡的人,好好玩兒;包括這種相處模式也有一點像,挺有意思的。”
日照試演驚豔了時光,舞台上豐富多彩的呈現,演員的精彩演繹之外,整個團隊的配合也有很多亮點。傅淼介紹說:“排這個戲真是挺不容易的,我們整個劇組80多個從業人員加演員,光轉場都已經轉了三次了,因為有一次要去上海拍,然後又到日照,然後首演要去上海,其實這麼大一個規模的運動,其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包括制作方也是非常嚴謹和非常專業的團隊,各個方面都打理得井井有條。”這是葉導執導的首部舞台劇,整個團隊班底都很厲害,傅淼說自己“很有幸參與其中”,同時表示:“感謝所有參與這部戲的從業人員,他們真的很辛苦,光我們那個轉台拆了裝、裝了拆,不知道多少次。我們在北京排練的時候都在用實景排練,技術部門的工作量非常大,非常不容易,我也能夠體會到每一個從業人員的辛苦,他們在背後默默無聞地付出,在這裡要給他們點一個大大的贊。”
作為青島的女兒,傅淼很希望《傾城之戀》能來青島演出,“因為畢竟青島是我的家鄉嘛。雖然這次在日照試演的兩場我母親也去看了,家裡人和朋友也去看了,但是,還是希望能在青島演。而且我覺得現在青島的文化産業越做越好,包括咱們西邊兒現在有非常漂亮的美術館,有好多劇組都在青島拍戲,說明我們青島的文化氛圍越來越濃。是以我也希望家鄉的父老能夠欣賞到這麼高水準的舞台劇,也會給他們的文化生活增加比較亮麗的一筆。”傅淼也自信地表示,如果在青島演的話,“相信有很多人都願意買票來看,希望明年能夠來青島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