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NBA75周年十大猜想,球迷還有哪些猜想?如果能實作會怎樣?

作者:駿東體育

NBA即将迎來75周年慶,我們将對曆史上發生過的一系列事件提出了大膽猜想,看這些細微的改變如何影響聯盟發展軌迹。

另一個世界與我們的世界相切——一切都遭受重創。你穿着紫色短裙,用防塵布把透明衣架罩住;陽光刺眼得略微發青。——迪克-艾倫

值得注意的是,上文的迪克-艾倫是為《多元宇宙理論》撰寫序言、近期獲獎的著名詩人,并不是棒球大聯盟那名不按套路出牌的直線球擊球手。順便提一句,這名擊球手應當入選名人堂。鑒于他難以捉摸的性格和用釘鞋刨場上泥土的喜好(“10月2日”“可卡因”“噓聲”建議自行上網查詢),艾倫肯定會是多元宇宙的忠實擁蹙,尤其是在1969賽季,他肯定願意被傳送到其他世界,當時他在戰績隻有63勝99負的費城費城人隊滿懷怨氣的被迫擔任一壘的巡邏防守職責,賽場表現經常心不在焉。

為慶祝NBA成立75周年,NBA聯盟在此期間将會評選出曆史上75位最偉大的球員,這會讓年輕球迷有機會問出“等一下,多爾夫-謝耶斯究竟是什麼人?”這類問題。在此,我們帶着您探索NBA多元宇宙,列出了10個有可能改變NBA聯盟曆史的猜想。

一次偶然的機會,讓我有幸參加25年前NBA50大巨星的評比,而我現在仍足夠清醒能為這次75大巨星評比投票。我必須要補充一句,當聯盟于1946年最初成立、稱呼還是全美籃球協會(BAA)時,我還沒有出生。好吧,也差不了多久。1949年我便呱呱落地,就在明尼阿波利斯湖人隊擊敗華盛頓國會隊,拿到五連冠中的第一個總冠軍的幾個月之後。要知道國會隊當時的主教練是當時還不太出名、嗜雪茄如命的阿諾德-奧爾巴赫。

以下就是10個“如果當時這事發生了會怎樣”的大膽猜想。你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假設,如果有合适的可以自行列出。

NBA75周年十大猜想,球迷還有哪些猜想?如果能實作會怎樣?

1. 如果當初丹尼-比亞索恩乘坐的船被遣傳回意大利會怎麼樣?

比亞索恩10歲時跟随自己的母親和兄弟一起乘船到達埃利斯島,但是這艘船在紐約市港口被扣留了大約一周時間。因為當時船上有流感疫情傳播,而海關辦事處官員拖延了近一周才準許所有人下船(不明白為什麼。你能想象類似這樣的事情發生在這個時代嗎?)。到達美國之後,極具企業家魄力的比亞索恩購買了一座保齡球館,之後又買下了錫拉丘茲民族隊。正是他提出了24秒進攻時限的概念,拯救了面臨存亡危機關頭的NBA聯盟。

NBA最初時期,拖延戰術是指一支球隊在外線無止境的互相傳球,以保持住自己領先優勢的方法,這已經成為各隊公認的取勝戰略。(無論出于各種原因,克制這種戰略的雙人包夾,甚至是三人包夾持球隊員,以逼迫對方執行進攻的做法并沒有流行起來。可以試想一下胡比-布朗看到比賽中球隊采取拖延戰術的場景......)1950年11月22日,在那場著名的韋恩堡活塞隊19比18戰勝明尼阿波利斯湖人隊的比賽中,球場内所有球迷昏昏欲睡。活塞隊得分最高的球員約翰-奧德哈姆隻得到了5分,而湖人隊的明星中鋒喬治-邁肯得到了全隊18分中的15分。

出生于亞平甯山脈山腳下的小鎮米利亞尼科的比亞索恩,在看到聯盟這種現象之後,覺得必須有所改變。随着觀賽球迷不斷流失,幾年之後,比亞索恩和球隊總經理裡奧-費利斯一起研究出,在球隊得分相對“正常”的比賽中,每支球隊平均會出手60次左右的投籃,加起來總共約為120次,是以他們将2880(也就是比賽時間換算成秒數)除以120,結果就出來啦!

現在看來,是否會有其他人想出進攻時限的概念?毋庸置疑會的。但是誰能确定是否仍是24秒這個目前看起來無比完美的數學結果呢?就像是籃球場地的長度是90英尺。也許時限可能是28秒?甚至是30秒?40秒?

補充事實1:後期的多爾夫-謝耶斯成為了聯盟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超級巨星。這名身高6英尺8英寸的全能球員已經入選了當年的聯盟50大巨星(這次大機率仍會留在75人的名單中),他在1954年8月參加了試行進攻時限的比賽,随即這項制度就在1954-55賽季正式實施,盡管很多人對此抱有疑慮,但是它一直沿用至今。

補充事實2:恰如其分的是,比亞索恩和謝耶斯帶領的民族隊在實施進攻時限的第一個賽季拿到了聯盟總冠軍。

補充事實3:謝耶斯的兒子、中鋒丹尼-謝耶斯在NBA打了18個賽季,共效力過7支球隊。而他之前在錫拉丘茲大學打球的4年時期可沒少受到吉姆-博因海姆的咆哮。

2. 如果本-科爾納更加深謀遠慮?或者至少是格局大一些?

這位聖路易斯老鷹隊的擁有者一直堅稱在送走比爾-拉塞爾的交易中,自己清楚付出的代價是什麼。當時他将球隊1956年的新秀拉塞爾送到波士頓凱爾特人隊,換來了克裡夫-黑根和“簡單埃德”埃德-麥考利。但是科爾納說一定會這麼做,因為他需要麥考利,球隊也需要這位密蘇裡州本地人、聖路易斯大學球星來提升票房收入。何況“簡單埃德”可是第一屆NBA全明星賽的MVP,是一名相當不錯的球員。

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聖路易斯是一座種族主義現象嚴重的城市,客氣一點的說法是,拉塞爾當時并沒有得到球迷的喜愛。

科爾納的老鷹隊也曾在1958年赢得過一次總冠軍。但是拉塞爾帶給波士頓的不止是一個王朝,而且他以一己之力改變了聯盟比賽風格。他通過自己超強的封蓋對手投籃、控制籃闆、發動快攻以及終結得分的能力,奠定了凱爾特人隊防守反擊、快速轉換的戰術思路。

NBA75周年十大猜想,球迷還有哪些猜想?如果能實作會怎樣?

如果老鷹隊自己留下了比爾-拉塞爾,能否有機會成為聯盟曆史上最成功的球隊之一?——約翰.G.齊默曼,《體育畫報》

3. 如果道奇隊和巨人隊沒有搬遷至西海岸?

體育界的向西擴張曾被認為是一次極富革命性的冒險提議。每一名體育界人士,包括明尼阿波利斯湖人隊的老闆鮑勃-紹爾特,都急于研究出這種跨越美洲大陸的搬遷對于紐約的兩支棒球隊有怎樣的影響,最終道奇隊和巨人隊都在1958年實作了自己的加州夢想。事實證明結果很棒,是以紹爾特帶着上演好戲的心态,以巨星埃爾金-貝勒和後來挑中傑裡-韋斯特的選秀權為建隊資本,拒絕了芝加哥的凜冽寒風,投入了洛杉矶燦爛溫暖的懷抱。

是否有其他球隊原本打算這麼做?肯定會有。不過也許不再是湖人隊了,我們就永遠無法見證作為洛杉矶永恒的标志韋斯特,以及後來為人熟知的表演時光。洛杉矶湖人隊這個名字已經變得家喻戶曉,我們早已忘記其他如同猶他爵士隊一樣毫不貼切的隊名。

4. 如果傑裡-科朗吉洛當初選擇了硬币的另一面?

縱觀NBA聯盟曆史,選秀狀元實力鶴立雞群的情況時有發生,意思就是當年新秀中有一人實力超然于其他所有人之上,根本無需對狀元人選歸屬進行讨論。簡單列舉一下,比如1979年的魔術師約翰遜、1992年的沙奎爾-奧尼爾、1997年的蒂姆-鄧肯和2003年勒布朗-詹姆斯。不過在我心中,曆史上最典型的例子要數1969年選秀,當盧-阿爾辛多成為狀元簽的不二人選,結果将由兩支剛加入聯盟第二年的擴軍球隊擲硬币決定,分别是西部的太陽隊(1968-69賽季16勝66負)和東部的雄鹿隊(1968-69賽季27勝55負)。(相信阿爾辛多肯定會想,為什麼就不能是洛杉矶和紐約之間二選一呢?)

科朗吉洛賭對了,雄鹿隊赢得了擲硬币。而阿爾辛多立刻就為密爾沃基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他到來的第2個賽季,就與控衛奧斯卡-羅伯特森共同幫助球隊奪冠。隻得到榜眼簽的太陽隊選擇了中鋒尼爾-沃克,菲尼克斯人一直到1976年才打進總決賽,并且惜敗于波士頓凱爾特人隊。阿爾辛多,後來更名為卡裡姆-阿蔔杜爾-賈巴爾,主動申請離開了密爾沃基,但是雄鹿隊已經擁有了屬于自己的冠軍頭銜,直到2021年才赢下隊史第二次總冠軍。

NBA75周年十大猜想,球迷還有哪些猜想?如果能實作會怎樣?

菲尼克斯太陽隊則從未赢得過總冠軍。假如當年是他們赢得了擲硬币,并選走了卡裡姆-阿蔔杜爾-賈巴爾,也許球隊現在不至于仍在渴求隊史首座總冠軍獎杯。——尼爾-萊弗爾,《體育畫報》

5. 如果“回校再讀一年”在當時并沒有吓退絕大多數人?

當時,拉裡-伯德提出回到大學地理專業再讀一年,拒絕前往NBA聯盟突破自我的想法,讓許多球隊敬而遠之,不免覺得有些奇怪。要知道這是伯德在1978年做出的決定,當時他已經具備NBA參選資格,因為他原本的大學課程已經念完畢業了。(1974年,伯德最先被印第安納大學錄取,在離開布魯明頓之前還為山地人隊打了一年比賽,又在專科學校待了一年)

伯德選擇回到印第安納州立大學促成了2件事情:第一,那場讓伯德至今記憶猶新、與大二球員魔術師約翰遜率領的密歇根州立大學籃球隊在1979年NCAA決賽上演的巅峰對決。第二,這吓退了5支不願意為了頂級天賦多等一年的球隊,這裡包括伯德的家鄉球隊印第安納步行者、波特蘭開拓者、堪薩斯國王、紐約尼克斯和金州勇士。

然而隻有波士頓凱爾特人隊和奧爾巴赫思路清奇但堅定不移:“别着急,1979年聯盟照樣正常運轉,而且在那之後也是一樣。”是以他選中了伯德,容忍了1978-79賽季凱爾特人隊在沒有伯德的情況下隻取得了29勝53負的慘淡戰績,但是,接下來一個賽季,伯德不僅拿下年度最佳新秀,并且将勝場數大幅提升至61場,最終他帶領凱爾特人隊5次打進總決賽,其中3次奪得總冠軍。

6. 如果波特蘭開拓者隊沒有那麼鐘情于......吉姆-帕克森?

波特蘭開拓者隊在1984年選秀大會上跳過邁克爾-喬丹,選擇了薩姆-鮑維,一直以來主要原因都可以總結為80年代更看重内線球員的價值。這點不用懷疑。其次的原因則不那麼令人信服,那就是關于克萊德-德雷克斯勒,開拓者隊已經擁有了“滑翔機”,于是不想再選擇一個得分後衛,或者說的更明确一些,不想要一個像喬丹那樣運動能力超群、球風激情四射的得分後衛。

但是更多人忘記了,當時玫瑰之城不想要喬丹是因為隊中還有一位明星級别的得分後衛吉姆-帕克森,1983-84賽季,他場均得分接近21分。而當時還是球隊新秀的德雷克斯勒呢?1983-84賽季一共隻有3次進入球隊先發陣容,平均上場時間隻有17分鐘,輪換地位排在全隊第8人。毋庸置疑的是,他們将球隊的未來成功寄希望于“滑翔機”本人身上,但是就當時情況而言,波特蘭人熱愛帕克森,這在不選喬丹的決定中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我們不會這麼輕易放過開拓者。每支球隊都在選秀或者球員變動方面有着不堪回首的往事,但是這并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後一次波特蘭開拓者隊做出令人無法解釋的選秀決定,讓我們按照時間順序回顧一下:

1972年,開拓者隊用狀元簽選擇了芝加哥洛約拉大學的中鋒拉魯-馬丁,他有可能是NBA曆史上實力最差的狀元秀。他們本有機會選擇後來成為榜眼的鮑勃-麥卡杜,或者第11位的那名新秀,名字一時間我想不起來......我試着回憶一下......想起來了,朱利葉斯-歐文!

3年後,開拓者隊在ABA解散選秀中挑中了摩西-馬龍,當他為球隊打完季前賽之後,球隊要麼是因為覺得負擔不起馬龍的工資,要麼是傑克-拉姆齊不想執教馬龍這樣的球員,要麼是認為隻需要比爾-沃爾頓一名中鋒就足夠了,忽略摩西-馬龍完全可以轉型為大前鋒的事實,或者說以上3個原因兼有,決定将摩西-馬龍交易至布法羅勇敢者隊,隻得到了一個首輪簽作為籌碼,後來又用這個簽位選中了裡克-羅比。

2007年,開拓者隊完全忽視了身形瘦削、但是投射和籃闆俱佳的德克薩斯大學一年級生凱文-杜蘭特,進而用狀元簽選擇了中鋒格雷格-奧登。支援這個選擇的人都以嚴重膝蓋傷病限制了奧登的賽場前景為理由,聲稱他在NBA前後總共隻打了1個半賽季的比賽,并不是因為缺乏實力,完全是傷病影響。不過我還是得說,你們大錯特錯,假如再選1000次,凱文-杜蘭特才是正确的選擇。

是以純粹為了好奇,我們列出了一套開拓者隊拒絕擁有的陣容:前鋒是伯德和杜蘭特,摩西-馬龍擔任中鋒,喬丹出任後場,再加上一名可靠的組織後衛奎恩-巴克納(波特蘭在1976年選秀跳過了他,選擇了沃利-沃克)。實力如何球場上見分曉。

7. 如果道克-裡弗斯當年允許魔術隊球員攜帶家屬前往客場?

2000年夏天,大多數評論員都認為蒂姆-鄧肯将會離開聖安東尼奧。遙想當時并不存在所謂的“馬刺文化”,格雷格-波波維奇尚未成神,隻是一名帶領球隊在縮水賽季僥幸奪冠的主教練。大衛-羅賓遜做好了離隊的準備,格蘭特-希爾(或者可能是特雷西-麥克格雷迪)會成為交易籌碼來到馬刺。如果說有誰最有可能前往佛羅裡達,必然是蒂姆-鄧肯無疑。奧蘭多的氣候環境相比于聖安東尼奧,簡直就是第二個聖克洛伊島,那是鄧肯摯愛的家鄉。

盡管一切可能性都指向于迪士尼世界将迎來新的内線巨星,但是在鄧肯通路過魔術隊之後,形勢急轉直下。多方消息源指出,鄧肯對于當時裡弗斯提出的一條要求相當不滿,那就是不允許球員帶家屬一起登上球隊飛機。

因為消息源之一是希爾本人,而且這個故事後來也被鄧肯在馬刺隊的老隊友布魯斯-鮑文證明,是以我傾向于相信這個說法。(真相總是難以獲得,或者說任何事都很難從鄧肯口中得知)不過更通俗的原因是從奧蘭多回來之後,鄧肯和波波維奇的會面是他最終決定留下的重要因素。盡管在公開場合顯得脾氣較為暴躁,但是波波維奇總能在需要的時候展現出慈祥有魅力的一面,而且他和鄧肯一直有着無比契合的默契。

我們有充分理由相信,如果鄧肯能加盟,與麥克格雷迪聯手,有可能會為魔術隊赢下2、3個總冠軍,而馬刺隊的冠軍次數自然也會随之減少。不過要記住,在21世紀初,由于希爾長期受到腳踝傷勢困擾,球隊可以依靠的就是鄧肯和麥迪兩名巨星。這是否足以讓魔術隊成為一支總冠軍球隊?事實上,麥迪領銜的魔術隊連續3年折戟于東部季後賽首輪,分别輸給了3個不同的對手,雄鹿隊、黃蜂隊和活塞隊。如果有了鄧肯的助力,球隊必定能夠走得更遠。

8. 如果2009年莫名其妙的連續錯選控球後衛事件沒有發生?

2009年選秀中有不少出色的進攻組織者,然而森林狼隊偏要選擇最特立獨行的一條路,在連續2個高順位都挑選了組織後衛,分别是第5位的裡基-盧比奧和第6位的強尼-弗林,比賽中可能需要隊内後衛先單挑決出勝者,才能決定誰掌控球權。當時整個聯盟都震驚了,據稱盧比奧至少一年後才會進入NBA。(實際上他被選中之後在西班牙又待了2年。不過平心而論,他成長為一名優秀的職業球員)至于弗林,盡管他在錫拉丘茲大學的表現确實可圈可點,但是沒有誰會用前10順位的簽選他。當時他的選秀行情确實可能猛漲,至少對于明尼蘇達來說是這樣的,原因隻是一場比賽,那就是大東區錦标賽那場驚險刺激、蕩氣回腸的6加時大戰,弗林得到了全場最高的34分,其中16罰全中,而且出戰67分鐘未顯現出疲态。那确實是一場經典比賽,但是......

他們兩人之後一位就是獨一無二的的斯蒂芬-庫裡!另外,在弗林之後被選中的包括布蘭登-詹甯斯、泰-勞森、傑夫-蒂格和達倫-科裡森等一衆更加可靠的控衛,更别提朱-霍勒迪這樣的雙能衛。弗林在NBA的職業生涯出戰場數隻有163場,發别效力過明尼蘇達森林狼、休斯頓火箭和波特蘭開拓者3支球隊,之後他遠赴海外,混迹于澳洲、中國和意大利聯賽。

9. 如果當初俄克拉荷馬雷霆隊決定放棄拉塞爾-威斯特布魯克?

俄克拉荷馬雷霆隊在2009年選秀大會以探花簽選中詹姆斯-哈登時,也許并沒有真正意識到自己收獲了什麼,排在他前面的分别是布雷克-格裡芬(可以了解),以及身高7英尺3英寸的哈希姆-塔比克(完全無法接受的選擇)。公平的說,聯盟裡沒有人能準确預知未來,誰都會認為哈登将承擔球隊超級替補的職責,不僅是填補杜蘭特和拉塞爾-威斯布魯克身後剩餘的出場時間,而且還要分擔薩博-塞福洛沙(防守專家)和傑夫-格林(算不上防守專家)的角色球員任務。

當時杜蘭特、威斯布魯克和哈登已經被認為是雷霆隊的三巨頭,也帶領球隊打進了2012年總決賽(被熱火隊擊敗),而哈登希望能得到像杜、威二人一樣的頂薪續約合同,卻顯得與球隊計劃格格不入。最終,雷霆隊在2012年12月将哈登交易出去,這也被視作小市場球隊為了避免繳納奢侈稅而做出的商業決定。

那麼,為什麼當初沒有選擇交易威斯布魯克?當時他就被認為是具備絕佳天賦,有時卻過于莽撞的球員,不是嗎?杜蘭特和哈登的組合能否帶領雷霆隊一路力克強敵?2016年休賽期杜蘭特是否會想要抛棄哈登,選擇最艱難的路投奔金州勇士隊的懷抱?如果與一名傳球優先的組織後衛合作,哈登能否像在休斯頓火箭主教練德-安東尼體系下一樣,在雷霆隊蛻變成長?這是否會讓杜蘭特成為更加緻命的得分武器?(可以肯定的是,我們有機會在本賽季見證這一問題的答案,二人一整年都會在布魯克林并肩作戰)如果威斯布魯克被交易至休斯頓,或者其他城市的球隊,是否能夠放開手腳,同樣打出像“大O”奧斯卡-羅伯特森一樣的場均三雙賽季?

最終觀點:選擇交易送走哈登,或者是不繳奢侈稅的操作,都說明了球隊對于三巨頭能否和諧共存的問題存在一定疑慮,也印證了當時流行的一個籃球不夠多名巨星分的理論。然而,三人解散數年之後,杜蘭特、庫裡和湯普森在舊金山找到了完美共存的方法,并齊心協力連續赢得兩屆總冠軍。

NBA75周年十大猜想,球迷還有哪些猜想?如果能實作會怎樣?

杜蘭特與哈登二人的組合能否在2010年代中期率領雷霆隊成功奪冠?——格雷格-尼爾森,《體育畫報》

10. 如果2012年4月28日芝加哥公牛隊在比賽還剩1分22秒時沒有讓羅斯上場比賽?

2012年NBA季後賽東區首輪公牛隊對陣76人隊第1場,比賽時間僅剩5分鐘,芝加哥93比74領先對手19分。如果我當時正在觀看比賽,無論是大聲叫喊還是輕聲嘀咕,一定會忍不住要說“趕緊把羅斯換下去!”我最不能接受的事情之一就是比賽勝負結果蓋棺論定時,主教練卻遲遲不肯将主力球星換下場。不過我從沒見過哪名主教練同意這麼做,他們都抱有一種“一切皆有可能”的态度,總是忍不住會腦補出最糟糕的情境。也許所有的主教練都做過同樣的噩夢,就是在1995年那個下午,坐在尼克斯隊的闆凳席上,親眼目睹雷吉-米勒在比賽最後9秒鐘内連得8分奪取勝利,并且向全場觀衆豎起了中指。

不出意外的是,在湯姆-錫伯杜的執教下,羅斯在這場比賽進入垃圾時間後仍留在場上。他在一次跳步突破進内線時,左腿不自然落地,沒能再跳起傳球。當時距離比賽結束隻有1分22秒,勝負已毫無懸念,而羅斯左膝韌帶撕裂,幾乎可以說永遠失去了他的運動能力。

沒錯,數十,甚至是數百名球員職業生涯都因為傷病終結或者縮短,比爾-沃頓、格蘭特-希爾、布蘭登-羅伊、姚明、格雷格-奧登等等。然而在我看來,羅斯所受傷病嚴重程度和他們是一樣的。他在遭受這次大傷3年前赢得了年度最佳新秀,1年前剛被評為當賽季聯盟最有價值球員。羅斯是近年來暴力型控衛的鼻祖,比威斯布魯克具備更柔和的投籃手感和更敏銳的球場直覺,或者說對于位置的把握更加準确。他的存在讓公牛隊重新回歸強隊之列,但是傷病毀掉了這一切。

當2016年羅斯被交易至紐約時,我們從當時的視訊中可以看出,那真的是職業體育行業最悲傷的氛圍之一。羅斯現在剛滿33歲,仍能打出高效的賽場表現,隻是在防守端有些力不從心。紐約人民無比熱愛他,上賽季平均出場時間達到26分鐘。但是,如果不是受過那次傷,一切都可能有所不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