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張照棟】
沒有工作就不出門、一天24小時開電視、不會用手機點外賣、智能家電也不會用……
近日,知名演員劉雪華的老年獨居生活引發網絡熱議。有人羨慕劉雪華的獨居生活,覺得一個人也可以生活得很幸福;但也有網友指出,獨居生活舒服的前提是要有錢,普通獨居老人的生活是非常不易的。
10月14日重陽節,劉雪華本人在微網誌上回應自己的老年獨居生活稱,她覺得獨居在家才是自己最好的生活狀态,但“摔倒了或者生病了沒有人知道”的擔心也是有的。
近日,一檔由中國老齡協會指導拍攝的“忘年共居觀察紀實真人秀”《屋檐之夏》在B站播出,節目組邀請3位長居上海的獨居老人和多位“滬漂青年”,開啟為期21天的共居生活。
其中,嘉賓劉雪華在節目中所展現的自己的獨居生活,引發網絡熱議。
劉雪華是國内知名演員,出演過上百部影視作品,塑造了衆多經典熒幕角色,如《甄嬛傳》中母儀天下的皇太後、《春天後母心》中堅韌的沈琇娥、《心肝寶貝》中剽悍的趙玉蘭等。

《甄嬛傳》 劉雪華劇照
而在《屋檐之夏》節目中,62歲的劉雪華是一位獨居老人,自10年前丈夫意外墜樓去世,她一直獨居至今,平時隻有一隻寵物狗相伴。她稱自己“跟現代人的生活是脫節的”,已經習慣了獨居生活,沒工作的時候不出門,每天照顧狗狗、和姐姐通電話、看電視、在手機上打麻将等等。
不過劉雪華也會擔心“萬一有一天不小心摔跤了沒有人知道”的情況,是以她請了阿姨和司機照顧衣食起居,但平時主要還是自己一個人住。劉雪華還表示再過10年自己會搬到養老院住,這樣最起碼醫療各方面有保障。
劉雪華在節目中展現的一些獨居生活細節也引發網友讨論,比如她一天24小時都開電視,甚至關了電視都無法入睡;還有她不會用手機點外賣,平時會讓阿姨提前做好飯放冰箱;智能手機、家電都不大會用等等。
衆多網友對劉雪華的獨居生活表示羨慕。
“隻有宅在家才是最舒服的。”
“獨居不代表慘,一個人也可以過得很熱鬧。”
還有網友表示,自己也想年紀大了去養老院住。
然而也有人指出,劉雪華獨居生活自在舒服是建立在她有錢的基礎上,“有司機、有寵物、有做家務的阿姨,比一般老人幸福多了。”
“獨居生活真的挺讓人心疼的。”
還有網友建議:“做個獨居老人軟體,每天登入APP打卡,了解健康情況……這樣就能時刻關注到獨居老人的安全情況。”
劉雪華本人則在社交媒體把自己戲稱為“社交宅女”,她10月14日回應稱獨居在家才是自己最好的生活狀态,但也會擔心“摔倒了或者生病了沒有人知道”的情況,“安全才是老人們最需要關心的事情。”
根據今年5月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資料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總量已達2.6億,占總人口的18.7%,而每3位老人中,就有1位是獨居或空巢老人。到2035年,中國老年人口規模預計達到4.12億人,成為全世界人口老齡化程度最深的國家之一。
社會上關于獨居老人孤獨、摔倒無人問津、老無所依等相關新聞,近年來頻頻發生,解決獨居孤寡老人的養老問題愈發迫切。
近日,民政部養老服務司在接受《法治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年來,民政部積極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決策部署,會同相關部門将孤寡老年人權益保障列為重點工作大力推進。截至2020年底,全國共登記敬老院1.7萬家,床位174萬張,為孤寡老年人在機構養老提供了必要條件。同時,為農村孤寡老年人提供互助養老服務。截至2020年底,全國建有各類農村互助養老服務設施13.1萬個,為廣泛開展農村互助養老服務提供了平台。
但是,我國目前在養老制度層面還存在一些“短闆”,如國家層面沒有養老服務專門立法,基本養老服務制度架構尚未建立,政府投入保障不足等。
對此,民政部養老服務司表示,民政部将會同有關部門加快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同時加快養老服務專門立法程序;加強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與相關領域改革的關聯銜接,增強系統性、協同性。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推進基本養老服務,普惠性養老服務和市場化養老服務協同發展,形成政策合力,完善孤寡老年人等特殊困難老年人養老服務保障體系;在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指導基礎上,鼓勵支援各地因地制宜開展探索創新,聚焦重要制度、落實措施、重點問題等關鍵環節,推動符合國情的基本養老服務體系早日成熟定型,確定孤寡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
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院副教授、中國社會保障學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郭林表示,我國現行法律法規政策對孤寡老人面臨的養老服務困境有所覆寫,特别是通過集中供養和分散供養的方式,提供了基本的資金和服務保障,但總體上呈現出經濟和物質保障基本能夠實作,而照護服務尤其是醫療照護和精神慰藉“短闆”明顯的特點。
郭林認為,解決孤寡老人養老問題,關鍵是要整合社會養老服務資源,提供養老服務,滿足孤寡、獨居老人的養老服務需要。除了完善城鄉孤寡、獨居老人的集中供養制度,提高集中供養品質以外,還應以提高孤寡、獨居老人的社群居家養老服務水準為重點,加強社群适老化改造或建設,織牢社群居家養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資源網,化解孤寡、獨居老人的養老難題。同時,要積極探索孤寡、獨居老年人監護制度。
此外,他還提出,要重視對孤寡、獨居老人的精神慰藉。有條件的地方可探索将精神慰藉納入特困老人的供養制度中,通過發揮社會工作者等主體的作用,向城鄉孤寡老人提供精神慰藉服務;還要發揮好社群和鄰裡在精神慰藉中的功能,更好地滿足孤寡、獨居老人的精神慰藉需要。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