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對話與超越:第六屆中國民族影視高層論壇在京舉辦

澎湃訊

2020年是極其不尋常的一年,無論是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還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均向人類社會呼喚着對話與合作,在此背景下,第六屆中國民族影視高層論壇以“對話與超越”為會議主題,于11月7-8日在中央民族大學校内舉行。

本屆論壇由中央民族大學、中國高校影視學會民族影視專業委員會、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民族影視與影視人類學專業委員會聯合主辦,彙集了來自民族學、人類學、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社會學等多學科多民族的學者,圍繞民族影視、影視人類學的研究與創作進行探讨。跨學科專委會聯合年會期待促進民族影視與影視人類學研究與創作的多學科交流與對話,進而實作民族影視創作超越與研究創新。

對話與超越:第六屆中國民族影視高層論壇在京舉辦

論壇現場

論壇包括8場大會發言和28場主題發言,學者們從影視學、人類學、傳播學、社會學、文學、文化學等多學科背景展開對話與交流。

中國藝術研究院電影電視藝術研究所所長丁亞平指出,民族的故事就是國家的故事,也是世界的故事,“中國是一個多民族聚居、融合的國家。是以,少數民族電影問題,不止是民族電影問題,也是中國問題。基于中國多民族的社會現實和國情,少數民族題材影片自然是中國電影中不可或缺的類型題材,它在表現少數民族人們生活、風俗、風貌,傳播民族文化等方面扮演者重要的作用。據不完全統計,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2019年,我國拍攝上映的少數民族電影劇情片已經有上千部,優秀的少數民族電影在大放異彩。很多少數民族題材電影涉及到中國發展曆程的重大改變與曆史反思,呈現出多元時代内涵,更應該從邊緣走到中心,走進市場。”

對話與超越:第六屆中國民族影視高層論壇在京舉辦

中國藝術研究院電影電視藝術研究所所長丁亞平

‌影視人類學者、紀錄片導演劉湘晨分享了自己從拍攝實踐中總結出的“紀錄片與影視人類學影片的異同之處”。他指出,作為同為紀實影像系統的表達方式,紀錄片與影視人類學影片有很多相似之處,兩者又有各自不同的内涵指向與清晰的邊界。首先是作者所在的立場不同,一般紀錄片多以導演為“主位”,影視人類學影片的話語權威不在作者身上而在作為拍攝對象的文化持有者、創作者一邊;其次是方式的不同,紀錄片注重與觀衆的互動,訴求的末端是以“愉悅”觀衆為最高價值;影視人類學不拒絕與觀衆的互動,但是,其主要的目的更在意學術文本的完成,完成對文化事項和行為的闡釋。表現在動機上,一般意義紀錄片的生存邏輯多是面向市場,強化可看性、戲劇性是其不二法則,影視人類學更注重學術文本的完成,嚴格遵守學科的研究範式與倫理,是一種參與式的觀察和描述。

對話與超越:第六屆中國民族影視高層論壇在京舉辦

影視人類學者、紀錄片導演劉湘晨

‌在探讨中國民族影視如何走進國際視野的方面,北京電影學院國際交流學院院長李苒以英國、伊朗、荷蘭三國合拍的影片《德黑蘭:愛之城》的成功為例,向大家講述了人類共同的故事母題是如何跨越文化隔閡的。她認為我們應該植根民族文化,講述共通故事,“電影是民族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承載着國家形象、價值觀念等,國際電影節作為民族電影傳播的場域,可以促進國際文化之間的交流”。

在對比其他國家的民族影視讨論中,《電影藝術》主編譚政以“印度電影中的種姓批判”為主題,分析了鏡頭語言中的種姓批判與美學中的正義;電子科技大學韓鴻教授向與會者介紹了國外少數民族電視的發展态勢與制播經驗;首都師範大學胡譜忠教授則圍繞着民族影視研究的視野調整和範式轉型做了主題發言。

中央民族大學影視人類學中心主任‌朱靖江對近十年中國民族志紀錄片進行了經驗總結與反思,他介紹了“學者電影”語境中的民族志紀錄片創作、影像民族志的田野工作理念和影音文獻式的民族志電影研究等幾種民族志紀錄片形式,認為近十年是中國民族志紀錄片走向繁榮的“新浪潮”時代,原因不隻是影視人類學在此期同進景可觀,促進了學術影響的蓬勃發展,更重要的是“從中央政府到民間社群,以學界到影視工作者個體,從大都會到邊疆村寨,都逐達成共識:中國的社會變遷與文化傳承,亟需以影像方式得到全方位的真實記錄。‘記錄時代、守望文明’是民族志記錄片的核心價值”。

對話與超越:第六屆中國民族影視高層論壇在京舉辦

中央民族大學影視人類學中心主任朱靖江發言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副院長富曉星圍繞影視人類學和紀錄片兩條脈絡,講述了三個重要的關鍵詞:攝影機、影像以及文本。在她看來,“攝影機敢于擾亂民族志電影追尋的正常事實,改變原有的場域結構,引導出有關于攝影機與拍攝者、拍攝對象之間的多重關系”,是以攝影機拍攝的時候不僅是一種作為物質的媒介,更是作為場域中的行動者。

除了主題論壇發言外,本次論壇還包括民族影視、影視人類學、民族影視國際傳播三個分論壇,以及展映和導演工作坊兩個單元。分論壇參會者分别圍繞民族影視國際傳播研究、民族影視與人類學研究及新時代民族影視研究與創作進行了發言。

對話與超越:第六屆中國民族影視高層論壇在京舉辦

分論壇交流現場

接下來的展映環節放映了《一直看着你》、《布朗醫生》、《庫斯别克》、《在一起》、《皮影,電影和快手》以及《手機裡的武漢新年》六部影片,為各位參會觀衆提供了一場視覺和知識的雙重盛宴。

對話與超越:第六屆中國民族影視高層論壇在京舉辦

展映和導演交流會現場

随着科技的進步與時代的發展,5G等技術也會逐漸運用到民族影視的創作中來,科技與人文的互相交融為民族影視的未來發展提出了新問題。本次論壇關注了民族影視與人類學等學科的融合發展,這與時代成為了互文關系,在不同學科的對話中承認文化之間的差異,同時找到差異中的共通之處,才能建構更加完善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第六屆民族影視高端論壇代表了當代中國民族影視與影視人類學領域較高的研究水準,來自影視藝術、影視人類學、視聽傳播、國際影視交流等不同學科的學者,在這個互通共享的學術平台上展開了積極、純粹的學術交流,建設更為多元共融的學術共同體,實踐“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學術理想。本屆論壇的影展單元同樣達到了較高的水準,多部國内首映的影視作品,在學術探索與藝術表達、影像創新等領域,均有重要的突破,彰顯出當代民族影視與影視人類學創作的蓬勃生機。

責任編輯:程娛

校對:丁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