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旅行是中世紀西歐人主要的活動之一,分為海上旅行和陸地旅行,但不管是在海上還是陸地,他們的旅途都會遭遇到艱難的風險,但西歐人沒有被險阻擊退,他們采取各種方法來規避應對旅途中的困難,勇敢進行探索。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一、西歐旅行者們的陸地險阻,惡劣的自然條件以及人為的障礙給陸地路途增添風險</h1>
中世紀羅馬教廷的教皇總會指令教會使節前往西歐各地巡視的教區管理,王國的貴族與官員也會為了征稅去往領土各地,商人要賣出商品獲得财富奔波于各個市場,遭受戰争的人民四處流浪,種種因素成為了中世紀人們外出旅行的原因。
中世紀旅途艱難自然環境惡劣,遠途的異常艱險,有大自然帶來的困難也有人為的險阻。薄伽丘在《十日談》中記載了自然災害對旅人造成威脅的事件共3起,而歹人對旅人的危險事件共6起。
自然對旅人造成的威脅首先是氣候條件,寒冷的冬季讓本就路途艱險的旅行變得更加困難。西歐的冬季陰冷潮濕,低溫導緻的道路結冰和暴風雪對旅人造成極大的威脅。
10世紀的古爾岡地區的商人們要去土耳其行商,他們裹上一件又一件的皮襖、長袍、棉褲、風雪帽、皮靴和棉靴,可見歐洲冬季的氣溫相當低,但仍然沒能阻擋他們外出。
夏季的炎熱也會讓旅途變得十分可怕,1467年在西歐旅行的德意志領主們在比卡斯地區遭遇酷暑,
“馬已經精疲力盡,我們當中很多人是徒步穿越森林,到處無法找到水源。”
複雜的地形同樣給旅人造成重重困難,中世紀的森林面積比現在的歐洲大得多,迷失方向與偶爾出沒的野獸都給想要穿越森林的旅人造成威脅。
亨利四世在戰争中穿越森林沿着一條小路不吃不喝走了兩天才走出森林;法國傳教士前往夏爾特爾的途中記錄在森林的小路中迷失,在多個岔路口迷路多使他走了1天才穿越大森林。
中世紀的很多文學作品都描寫過森林的危險,雖然隻是創作,但仍是對穿越森林危險的寫照。
沙漠與戈壁也是中世紀旅行者的障礙,極大的晝夜溫差、食物與水的缺乏、無邊無際的沙海給人造成的恐懼為穿越沙漠與戈壁帶來風險。
馬可波羅在遊記中記載沙漠大的令人恐懼,即使走上一年也無法到頭,從最近的地方穿越也需要一個月的時間;朝聖者菲利克斯記錄午夜時進入了沙漠,極緻的寒冷讓他希望太陽升起帶來溫暖,天亮後又想太陽早點下山帶來涼意。
中世紀的自然環境已經讓旅途變得十分惡劣,人為的障礙更是給旅行者帶來更多的困難,首先就展現在道路交通的損壞對旅人的影響。
百年前的羅馬公路已經破敗,曾經用石頭鋪設的路面也已經變成泥土,雨雪天道路泥濘,晴天塵土飛揚,橋梁道路更是損壞殆盡。交通工具也非常落後,旅行者主要步行,馬車很難在道路中發揮作用。
中世紀的旅行中旅館的缺少也給路途帶來不便,在中世紀最初的幾百年裡,旅行者們随身攜帶糧食,經常需要露天睡覺。
中世紀後期旅館設施稍有改進,但即使住進旅館也不代表一定安全,酗酒鬧事、偷竊和傷風敗俗的事情在旅館中經常出現。
衆多關卡與稅收給旅人帶來經濟上的阻礙,道路破舊仍然沒有讓過境關卡取消,還增加了更多的稅務。中世紀各地領主到處設立關卡收取過境費用,但這些錢并沒有用作修路建橋,全部進入了領主的口袋。
繁雜的稅務給旅人造成了沉重的經濟負擔,逃稅的行為頻頻出現。
盜竊和強盜是旅途中最大的人為阻礙,無法預測他們的出現也就難以進行防備,比關卡更加讓人憎惡。中世紀的歐洲每條道路上都用着大量強盜。
這些強盜不僅搶劫來往商人,還會搶劫王室。紐斯特裡亞國王派王子去往哥特學習時,還增添了大量寶物,王子出城後就遭遇了搶劫,國王不得不增添軍隊護送。
<h1 class="pgc-h-arrow-right">二、多變的海洋天氣以及行動難以預測的海盜集團成為旅行者們的海上威脅</h1>
對進行海航的人來說,海洋本身就已經是非常大的威脅,如果遇到暴風雨那将是更大的災難,暴風雨極有可能讓旅人們人财兩空。
1270年十字軍軍隊傳回西歐的途中遭遇海上風暴,18條大船全部被風暴摧毀,損失約4千人和數不清的财物。
海航的另外一個風險就是海盜,而海盜是海航中永遠無法解決的風險。整個中世紀的海上商船和旅行者都是海盜們的掠奪目标,尤其在地中海西部地區,9世紀後随着造船業的發展,海盜形成了組織。
他們在航船必會經過的航線上等待着因遠途而失去精力的航海旅人,在地中海各港口設立據點,自己造船,選出有能力的人到海上搶走商人的貨物。
除了已經形成規模的海盜集團,部分漁民還會進行海上掠奪,1450年,布裡斯托爾區的漁船在外海打漁時就攔截了一艘西班牙商船并進行洗劫。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三、面對旅途中的危險旅人們想盡一切辦法克服困難到達向往的新世界,各地之間貿易交流增強了西歐經濟的發展</h1>
不管是在陸地還是海洋,危險總是出現在中世紀西歐旅人們的行程中。雖然困難重重,旅人們卻沒有被擊退而深藏家中,反而是運用各種方法來克服困難,勇敢的對未知地區進行探索。
于斯神父雖然年邁又身患重病,但仍然在旅途中克服一切困難:路途遙遠、風雪、道路積水泥濘、食物短缺、山地崎岖等。
面對自然的威脅,非常需要做好充足的心理準備以及出行時間和物資。阿爾卑斯山是西歐人在旅途中的天塹,如果要翻越大山就不适合在冬天,因為積雪和結冰會讓路途變得十分艱難。
公元801年11月,阿拉伯使節帶着送給法王的大象到達阿爾卑斯山腳下,但他們決定等待春天後再翻越這裡。
穿越沙漠時極大的溫差和流沙都非常危險 ,中世紀末期西歐旅行指南記載9、10月是穿越沙漠最适合的時期,這期間氣候安全,溫差不大并且流沙情況較少。
面對旅途中的無法預測行徑的強盜與海盜,結伴出行是最安全的方式,尤其是商人團體。貿易是中世紀旅途中重要的部分,也是強盜最能夠強取利益的目标。
很多商人都會結伴同行,在旅途中互相照應,足以對抗單個強盜,如果遇到強盜團夥,商人還會花費大量金錢武裝自己。
在海上也會有許多商船組成船隊,8世紀弗裡斯商人就經常組成6至8條船的船隊,12世紀後船隊數量更多,1350年西班牙人組成40艘帆船構成的船隊,船上載有大量炮彈和傭兵。
商務旅行者使用多種商業手段來降低風險,自己裝備軍事無法讓經常從商的商人們長期支付巨額費用,是以中世紀商人會通過合夥經營公司、商業信貸、海上保險和彙票的方式來減少風險。
合夥公司由多位商人共同經營,利潤根據個人份額按比例配置設定,風險也就進行了分攤,這也成為了近代股份公司最原始的模型。
12世紀後意大利所有商業城市都很發達,商業貿易獲得進一步發展,共同經營的商人們不必親自運送貨物,運輸也從商業中分離為專業的行業。
這種商業模式在13世紀末的意大利繁榮發展,随後流行于西歐各國家,分别成立起股份公司,彙票和股票的信用票據發展為最常用的交易方式。
中世紀西歐旅人在外出時,不管是陸地還是海洋都會遇到自然與人為的威脅,但他們仍會使用各種方法克服困難。旅行促使人們開闊視野、豐富知識和了解世界,也增加了各地區之間的交流。
參考文獻
《中世紀的旅行》
《馬可波羅遊記》
《中世紀歐洲經濟社會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