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聖女之歌》:伯納黛特和聖母約定,相會15次,死後就可獲得幸福

如果有西方人宣稱自己見過上帝,見過耶稣或者聖母瑪利亞,都不應該是什麼新奇的事情,從小在宗教故事裡長大的孩子難免發揮豐富的想象力,為自己編造一個動人的故事,而這樣的人一直都有。而這種事情以及人們對這種人的反應,一直都有一個很好地藍本,那就是參考耶稣宣稱自己是彌賽亞的時候。

曆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1858年的法國一個小鎮,有個叫做伯納黛特的女孩,原本患有哮喘,身體虛弱,家庭貧寒,在學校學習連簡單的“聖三一”是什麼都背不出來。但是伯納黛特的命運在一次撿柴的時候發生了轉變。

《聖女之歌》:伯納黛特和聖母約定,相會15次,死後就可獲得幸福

她們三姐妹到一個叫做麥莎比爾的地方撿柴火,伯納黛特卻在一個長有荊棘的洞穴前長跪不起,然後宣稱自己在那裡看見了一位漂亮的女士,穿着白紗,系着藍色腰帶,每隻腳上都有一朵金色的玫瑰。那位女士跟伯納黛特說可以給她幸福,但是在死後,如果她答應了,就連續十五次來這裡跟這位女士相會。

伯納黛特自從遇見這位女士之後整個人就煥發了容顔,健步如飛,快活得如同小鳥。但是,在法國工業革命如火如荼進行中的時候去宣揚一種超自然的“迷信”是危險的。但是伯納黛特的說辭卻得到一衆女性的支援,她們跟在伯納黛特身後,一起跪在洞穴前,看着伯納黛特虔誠地靜默,臉上籠罩着一層光潔。在那裡,伯納黛特真誠地說着“是的”,跟隻有她才看得見的女士交談。

這個小鎮正打算建一條鐵路,而那條鐵路得經過這個洞穴,但是伯納黛特現象似乎表明這洞穴已經成為非常神聖的地方,要讓鐵路穿過去,恐怕不大行。行政長官們商量着如何阻止這種荒謬的事情上演,以免影響了這裡的經濟建設。但是追究伯納黛特的言辭,她似乎沒有涉及什麼宗教,隻是說有位漂亮的女士,并沒有提及“聖母瑪利亞”這樣的詞彙。聖母瑪利亞當然是神聖的,但是如果誰要說她是聖母瑪利亞或者類似的存在那就是亵渎上帝。

行政長官隻能利用威吓的手段讓伯納黛特停止這種蠱惑人心的活動,不然她以及她的家人将無法在小鎮立足,然而伯納黛特卻無論如何都不願改變說辭,一直強調她就是看見了那位女士,并且跟那位女士有一個約定。

《聖女之歌》:伯納黛特和聖母約定,相會15次,死後就可獲得幸福

此地的教長謹慎地觀察着伯納黛特,既不能輕易地斥責伯納黛特這個誠實的孩子,又不能輕易地承認這個女孩身上所發生的事情。當然,作為神父,佩拉梅教長也是很難相信奇迹會發生在普通的女孩身上的。是以當有一天伯納黛特傳遞女士的話給教長,女士想讓教長在洞穴建一座小教堂,但是神父拒絕了,并且要求如果伯納黛特想要他相信她,那麼就讓那位女士在二月的最後一周,讓洞穴前的野灌木開花。

在約定好的日子裡,鎮上的人都來了,想要看看奇迹或者說想要看看一個大笑話。伯納黛特的虔誠并沒有讓野灌木開花,但是伯納黛特突然吃起了地上的野草,并且開挖淤泥,用污泥塗滿了自己的臉,大家哄堂大笑一哄而散。愛慕伯納黛特的安托萬和一個被石子打瞎了眼睛的石匠卻發現伯納黛特挖淤泥的地方湧出了泉水。

石匠用那泉水洗了眼睛,原本瞎了的眼睛卻突然看得清楚了,石匠四處奔走告知大家這個消息,而醫生給他檢查眼睛卻發現眼睛沒有好轉,但是石匠卻堅持他已經看得清清楚楚。

這個時候,有個嬰兒患病,腿部癱瘓,奄奄一息馬上就要死掉了,孩子的母親不願意自己的孩子就這樣死去,抱着孩子做最後的掙紮,于是就把孩子抱到泉水裡,那孩子突然就哭泣起來,聲音洪亮,而回到家之後,孩子的病就好了。

《聖女之歌》:伯納黛特和聖母約定,相會15次,死後就可獲得幸福

于是很多人慕名而來,瘸子,瞎子,患絕症的人,麻風病人,遠道而來,用各種器皿裝了泉水運回家去。行政長官想要阻止伯納黛特現象的進一步演化,想要市長簽發禁令,但是市長卻發現這裡面隐含了一個商機,如果把泉水裝起來,賣給大家,豈不是一大筆收入。但是行政長官找到了一個老律法,說明自己禁止群眾取泉水是合法的,如果還有人去偷泉水那麼就要被罰款或者坐牢。但就是這樣也阻擋不了人們的渴望,因為那些人都是被病痛折磨毫無希望隻能寄托于神迹的人。

這些人裡面還包括當時的王後,因為王子生病而讓自己的家庭教師去取了泉水。于是伯納黛特的大名已經如雷貫耳,連主教也得審慎地對待這件事情,于是商議之下,他們成立了一個叫做托辦處的組織,由醫生,地質學家等多名科學家組成,對泉水以及周邊環境進行研究,對伯納黛特本人的身體和心理進行評估。

《聖女之歌》:伯納黛特和聖母約定,相會15次,死後就可獲得幸福

調查顯示伯納黛特心理健康,泉水也沒有什麼特别的地方,而且總是有一部分人宣稱自己的病用了泉水之後就好了。佩拉梅教長經過跟伯納黛特的幾次交談,發現這個女孩十分善良也十分誠懇,他的心慢慢的就站在了伯納黛特這一邊,并且給她提供保護避免她受到恐吓。

當人們詢問伯納黛特那位女士叫什麼名字,究竟是誰,伯納黛特一開始說那位女士沒有回答這種提問,直到最後一次,伯納黛特提到,那位女士說“我是聖靈懷胎”,這話一出,就表明那位女士承認了自己是聖母瑪利亞,而伯納黛特也就是被挑選出來的上帝仆人。

佩拉梅認為伯納黛特應該過一種世俗的生活,比如和安托萬結婚,做一份普通的工作,比如當一個女仆。但是如果伯納黛特堅持說那位女士的确說了自己是“聖靈懷胎”的話,那麼,伯納黛特以後就不會有平靜的日子過,教會會組織人力一直覺察她,研究她,監視她。

因為教會托辦處的調查似乎承認了伯納黛特是“上帝力量代表的可能性”,那麼,如果伯納黛特願意否認自己原先所見的所說的,承認那不過是一個謊言,這樣她可以回歸到正常的生活軌迹上,如果一直堅持,那麼修女院是伯納黛特唯一的歸宿。

最後伯納黛特選擇了去修女院生活,安托萬也向伯納黛特承諾他會保持一輩子單身生活。但是修女院的生活是非常凄苦的,伯納黛特幹着比女仆還累的活兒,還要遭受其他修女的嫉恨。因為在其他修女看來她們在這裡受了那麼多的苦,上帝卻選擇伯納黛特來當代言人——憑什麼!

《聖女之歌》:伯納黛特和聖母約定,相會15次,死後就可獲得幸福

可是伯納黛特卻告知嫉妒她的修女,其實她遭受的痛苦不會比她們中的任何人少,原來伯納黛特的膝蓋上已經長了一顆惡性良性腫瘤,但是她卻一直忍受着劇痛,即使腿瘸了也不曾抱怨半句。骨瘤折磨着伯納黛特,很快就蠶食了她的身體,當修女要把她送去泉水邊治病的時候,伯納黛特卻拒絕了,她說:“泉水不是為我準備的”。當她奄奄一息的時候給佩拉梅教長寄去了明信片,佩拉梅馬上趕到了修女院,為伯納黛特做最後的祈禱,伯納黛特一直說着“我真的看見了”,因為對于被人懷疑說謊一事,伯納黛特一直耿耿于懷。

在彌留之際,伯納黛特又看見了那位女士,一身白紗,系着藍色腰帶,腳上各有一朵金色的玫瑰花,她微笑着向伯納黛特張開雙手,迎接她的到來。

伯納黛特現象吸引了很多信徒前往洞穴崇拜,那裡建了聖母瑪利亞像,鮮花和蠟燭搖曳,當年恐吓過伯納黛特的行政長官已經患了喉癌,孤身一人的他跪倒在洞穴外,多麼希望此刻伯納黛特是對的,神真正存在,并且可以拯救世人的疾苦。

這部名為《聖女之歌》的電影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19世紀的法國小鎮确實有過這樣一個女孩,女孩挖出的泉水也每年吸引了高達百萬之衆的人前來,教會也嚴肅地成立了調查組去調查使用了泉水的病人是否真的痊愈了。調查組非常嚴格地追蹤病患的情況,排除因為心理原因的疾病,排除當時宣稱好了後來又複發的疾病,排除各種可以解釋的原因之後,依舊還有少數幾十例病患的疾病,其痊愈是可以歸到“超自然”力量上去的。

《聖女之歌》:伯納黛特和聖母約定,相會15次,死後就可獲得幸福

電影的題詞是:“對于不信上帝的人,解釋是多餘的。對于信任上帝的人,解釋是必要的。”

西方人宣稱自己見過上帝或者類似奇迹的事情屢見不鮮,鑒于現代醫學和科技的發達,人們更願意相信這樣說的人要不就是一個瘋子要不就是一個騙子。現代科學告訴我們,相信一個天國的存在其實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這會打擊人作為主宰的自信。如果人不過是上帝眼裡的螞蟻,一切都有注定的命運,那麼人努力的意義在哪裡?那麼人類是否還要繼續探索未知的世界?

但是,我們的世界殘酷的地方在于:無論科技如何發達,人類總是有無法解決的困境,痛苦和死亡依舊籠罩在每個人的頭上。

人隻有在絕望的時候才會想起遙遠的神,把最後的希望寄托在神身上。是以對于人來說,一個信仰不在于是否真實而在于你是否需要。

你需要的時候就信了,你信了也就是存在了,存在也就是真實的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