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疫情影響,中國冬奧單闆滑雪運動員劉佳宇和蔡雪桐,在這個夏天沒能站上雪地完成雪上訓練。取而代之的,是參加了上海UFC精英訓練中心實施的兩個半月的運動員表現訓練營。劉佳宇說,這次體能訓練讓她漲了肌肉,今後“做動作再挨摔都不怕疼了。”蔡雪桐說,她苦練體能,就是盼着接下來在雪上比賽,盡情釋放的日子。

劉佳宇和蔡雪桐作為參加了三屆冬奧會的運動員,每年過的都是追着雪跑的日子。每年12月到3月是滑雪運動員的賽季,賽季之外的8到9個月則是訓練季。蔡雪桐和劉佳宇常年和外教團隊在南北半球穿梭,尋找最适合訓練的雪場。
往常在國内冬季時,蔡雪桐和劉佳宇會去崇禮滑雪場訓練,春季會去南半球的紐西蘭雪場訓練;到了夏季會去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附近的猛犸山進行訓練;秋天則是前往歐洲訓練。但今年情況不同。受到疫情影響,運動員無法外出訓練比賽。怎麼通過體能訓練保持狀态,成為所有運動員面臨的考試。
劉佳宇
據介紹,綜合格鬥賽事UFC組織此前與中國奧委會達成合作協定,興建了占地面積8600平方米的上海UFC精英訓練中心,作為中國奧委會的官方高水準運動表現訓練中心。目前劉佳宇和蔡雪桐在上海訓練中心參加的體能訓練項目,是專門為單闆U型場地滑雪運動員所設計。
兩位運動員每周接受為期6天的一對一訓練,其中4天裡每天進行兩次訓練課,2天裡每天一次訓練課。劉佳宇說,她兩次來到這裡進行訓練。“去年第一次來訓練,當時因為疫情,需要在國内進行訓練。之前都是在國外追雪,練體能。現在發現國内可以有如此專業系統的訓練基地,感覺非常國際化。對訓練定制,營養,恢複,康複治療都很全面。”
劉佳宇和蔡雪桐并非第一次接觸體能訓練。作為比較,劉佳宇表示,在這裡訓練的效率更高。“這裡可以用高科技裝置,測試出自己體能最弱的地方,團隊開會商讨訓練計劃,每一堂訓練都是為了彌補弱點,有方向和目标,可以高效監控高水準運動員可以提高的地方。這是我認為不一樣的地方。一對一的訓練對高水準運動員非常有必要,可以短時間提高我的短闆。”劉佳宇說。
過去的一年半,UFC和中國奧委會合作,對場地自行車隊、賽艇皮劃艇隊、短道速滑隊、柔道隊、摔跤隊、帆船帆闆隊以及為田徑隊、遊泳隊等進行了測試和訓練服務。精英訓練中心這次為兩位單闆滑雪運動員安排的訓練内容,包括核心訓練,本體運動感受,偏心吸收能力和體能系統健身訓練,采用跑步機、騎行健身車、空氣極限全身攀爬機、雅各布攀登梯子、滑雪機、雪橇基礎運作機器等輔助裝置。
蔡雪桐表示,自己原本不喜歡做體能訓練,因為感覺太枯燥。好在這裡的訓練種類很多。“我還第一次走進搏擊八角籠,體會了一把搏擊對抗的感覺。”蔡雪桐說。
每周劉佳宇和蔡雪桐還會做兩次代謝間歇循環(大力士循環),包括爆炸式的雪橇推動,戰繩,肌肉增強訓練等。訓練後的具體恢複手段,包括冷熱水池、冰浴、三溫暖、冷凍治療法、諾馬泰克壓縮裝置等等。據介紹,該項目的目标是使運動員的競技狀态達到巅峰,在接下來的世界杯和世界錦标賽中展現運動競技水準,并将這樣的狀态保持到北京冬奧會。
蔡雪桐
在接受北青-北京頭條記者采訪時,蔡雪桐一直表示,覺得體能訓練比較枯燥,但為了可以在雪上一展風采,她一直盡可能的調整自己。“來ufc訓練可以清楚看到自己之前的弱項,和現在的進步在哪裡。剛來訓練營,教練就對我身體技能做了測試。是以我可以清楚知道自己練的東西,會讓我在哪些方面有了提高。現在體能好了,可以在雪上有更好的發揮。”
對劉佳宇和蔡雪桐來說,北京冬奧會都是兩人第四屆冬奧會。兩人雖然都已年近30歲,依然認為自己的潛能還有爆發的空間。劉佳宇介紹,單闆自由式滑雪項目,并不是純體能的運動,即使年齡偏大的選手,也可以通過技術積累,達到新的高峰。“我覺得自己練習時間越久,越了解比賽,經驗也更加豐富。而且身邊34歲,35歲的選手還在比賽,我覺得自己還在上升期。去年國家隊為我們挖來了最好的金牌教練。我們有新的教練,新的訓練計劃,有新的思路。作為老運動員,之前不好的技術動作也在修改。我不但為這一屆奧運會做準備,也要為下一屆奧運會做好準備。”劉佳宇說。
在結束訓練營的訓練後,兩位選手計劃前往歐洲參加世界杯和世界錦标賽,為北京冬奧會做準備。蔡雪桐表示,她非常期待着可以在雪上參賽釋放激情的日子。“我每天把訓練計劃做好,為的就是在雪上釋放出來。否則體能訓練都是白流汗。希望可以在比賽中證明自己在這一階段的訓練成果。這也是我訓練的動力。”
談到北京冬奧會的比賽目标,蔡雪桐說,随着年齡增長,雖然身體恢複時間需要更久,但其他方面,身體技能還是在最佳狀态。“我感覺還是在上升期,潛能還可以提升。我也在磨自己的難度動作,我希望可以在冬奧會上把自己最大難度動作完美的做出來,如果成功,那領獎台也離我不遠了。”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褚鵬
編輯/徐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