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秒鐘》票房不佳,卻是一部“不合時宜”的佳片

張藝謀執導的第23部電影長片幾經周折後,在上周五終于公映了,從票房來看,該片公映5天,取得了8640萬元,這個成績相比他之前《歸來》的2.95億元的票房遜色不少。但從口碑來看,《一秒鐘》跟《歸來》一樣,現在在網上的評分都是7.9分,是近幾年張藝謀導演的口碑之作。

《一秒鐘》票房不佳,卻是一部“不合時宜”的佳片

不管從電影主題還是影像風格,《一秒鐘》都跟張藝謀導演早期的電影類似。《一秒鐘》的故事很簡單,但故事背後折射出的時代荒誕性讓這部影片具有了寓言的特質,這跟《歸來》有異曲同工之妙。

《一秒鐘》取材于作家嚴歌苓小說《陸犯焉識》中陸焉識從勞改農場逃出來去看女兒紀錄片的片段。張藝謀導演和編劇鄒靜之在此基礎上重新擴張了這個細節,這才有了現在的故事。從目前《一秒鐘》的公映版本來看,片中張譯飾演的父親張九聲冒着生命危險從勞改農場跑出來,就為了看《新聞簡報》上“一秒鐘”女兒畫面的動機還缺乏清晰的交代,她的女兒究竟怎麼了?電影中沒有明說,不過觀衆可以從範偉飾演的放映員範電影的片言隻語中體會到人物的命運。

《一秒鐘》票房不佳,卻是一部“不合時宜”的佳片

影片其實講了五個父親和孩子的故事。除了張九聲和自己的女兒,劉浩存飾演的劉閨女和弟弟跟抛棄他們的父親以及範電影作為父親跟自己趕馬車的兒子的“父子”關系外,還有在影片裡,電影院裡放映的《英雄兒女》中,王芳跟自己的父親王文清千裡相認,以及張九聲跟劉閨女之間的“父女”關系,那是兩人剛認識時胡謅的一種關系。

從結果來看,前三個父女關系/父子關系都是缺失的,張九聲跟女兒生死相隔,劉閨女和弟弟被父親抛棄,範電影因為一次失誤,給兒子喝了電影膠片清洗液,導緻兒子大腦受損,最終智力發育不全,抱憾終身。而在電影《英雄兒女》中,王芳終于跟父親相認,迎來大團圓結局;在《一秒鐘》的結尾,出獄後的張九聲跟穿上新衣的劉閨女相見,讓之前胡謅的“父女關系”得以延續。這兩段關系意味深長。在前段關系中,電影作為造夢機器,跟現實的反差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後一段關系裡,張九聲跟劉閨女短短一夜之間發生的情感聯系,讓這段最初胡謅的父女關系成為了現實:一個失去女兒的父親重新在一個失去父愛的女兒身上找回了親情的連接配接紐帶,電影強大的情感撫慰作用得以彰顯。

《一秒鐘》票房不佳,卻是一部“不合時宜”的佳片

《一秒鐘》的畫面具有強大的隐喻功能。影片一開始,一望無垠的沙漠跟張九聲踉踉跄跄的渺小身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讓人想起現在流行的一句話,“時代的一粒灰,落到個人的頭上都是一座山”。張九聲的一次打架事件就像是多米諾骨牌,最終導緻他命運的巨大波瀾;而在影片最後,範電影偷偷剪下來送給他的一格有她女兒畫面的膠片,被漫天飛舞的黃沙淹沒,不禁讓人感慨,一個小人物的情感波瀾無論多麼翻江倒海,也會瞬間被茫茫沙漠淹埋,無人知曉。

是不是現在的年輕人都能了解《一秒鐘》這個故事呢?在網上,也有一些網友覺得這個故事“有點假”。現在影院主打25歲以下的觀影主力人群,影片的票房已經反映了這一點。

《一秒鐘》票房不佳,卻是一部“不合時宜”的佳片

看懂《一秒鐘》并不難,但能了解這個故事,可能需要一些閱曆。每個時代的觀衆,都有自己心目中的“一座山”,對于現在的年輕觀衆來說,緊張的工作節奏和經濟上的巨大壓力,就是心中的那座山,相比那些宏大叙事,那些生活中的小确幸往往更加能打動他們,《一秒鐘》在物質匮乏年代的那種窘迫和困頓,以及張九聲的冒險之旅,也終究成為了曆史的背景。但這也是這部影片的價值所在,也是張藝謀導演值得尊敬的地方。

來源 北京日報用戶端|記者 王金躍

編輯:關一文

流程編輯 邰紹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