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給大家推薦一本即使是成人在裡面也可以有所收獲的兒童讀物《失落的一角》。
與其說它是一本書,倒不如說是繪本。
用簡單的黑白線條繪畫出的繪本。
這本書是七八年前朋友送我的,收到時,我還對她一番吐槽,怨她送了我一本幼稚園小朋友看的讀物。
她隻是笑着表示,等你真正看懂了,你就不會這麼覺得了。

時隔多年我再次想起這本書,再次打開不知道是我當時太小看了他,還是當時的我還不夠“聰明”,這一次我竟在這本書裡看到了不一樣的懂的東西。
首先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個繪本的作者:
謝爾•希爾弗斯坦, 他是個詩人、插畫家、劇作家、作曲家、鄉村歌手。
謝爾為電影《來自邊緣的明信片》所作歌曲獲得了第63屆奧斯卡最佳原創歌曲提名,《人行道的盡頭》同名唱片獲得了1984年的格萊美獎。
同時作為20世紀最偉大的繪本作家之一,他從未學過畫畫,但他的繪本作品被翻譯成30多種語言,全球銷量超過1.8億冊。
作者其他脍炙人口的作品還有很多,大家如果感興趣可以去搜尋來看看。
在美國,隻要書店賣兒童書,就一定會賣謝爾的作品。
他的作品雖然大多都是兒童讀物,但吸引的卻不僅僅是兒童,更能俘獲大人們的心。
這本繪本主要講述了:
一個缺失了一個角的圓,一邊唱歌一邊尋找着自己失落的一角,一路上它遇到的角有的太大,有的太小。
在經曆過風吹日曬雨淋,它終于找到了失落的那一角,變成了一個整的圓,但是它卻發現自己再也無法歌唱,是以它輕輕放下已經尋到的一角,又獨自上路繼續它的尋找征途······
我之是以給大家推薦這本書是因為:
它可能是你最快讀完的一本書,但恐怕也是你得花上一輩子來實踐參悟的一本書。
不管是書中那個缺了一角的圓,還是現實中前行的自己,在好不容易追尋到自己那失落已久的“一角”,卻發現它無法與自己一同前行或者即使一起前行你卻不再是自己了。
你該怎麼辦,是失望?是守候?還是放下尋找已久的東西繼續前行?
此書的結局也是令人意外的,但這也是全書最令人值得思考的地方。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7">什麼是适合我們的</h1>
為什麼小圓找到了自己失落的一角,最終卻又選擇了放下它繼續前進。
也許是小圓曆經所有終于明白了自己真正最需要的是什麼,而不是它以為的需求。
很多人為了完成自己的目标,放棄了本該快樂肆意的青春,在各種痛苦中煎熬,可是熬過來就真的會變好嗎?那就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嗎?
前段時間我買了一雙自己特别喜歡的鞋子,但現在它卻穿在我朋友的腳上。
因為當時買那雙鞋時,沒有合适自己的碼了,可我又非常喜歡,想着小一點我也是能穿的,擠擠就好了,鞋子撐撐就會變大的。
可是穿了一天下來,腳根被磨出了水泡,腳也是被擠得沒法走路。
穿着那雙我喜歡的鞋的一天下來對我來說簡直就是一種煎熬,如果當時我選擇了适合自己的鞋碼,應該就不會這麼遭罪了。
是以啊,我們要穿合腳的鞋去過适合自己的生活。
而不是盲目停留在喜歡上,就像書中的那個缺了一角的圓一樣,遇見了但不合适那麼就果斷地放棄。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2">完美是否就真的“美”</h1>
當下社會,大部分人都事事要求完美,工作上的完美,學業上的完美,家庭上的完美,身材上的完美等等,總之他們認為完美就是最好的。
那麼完美就一定“美”嗎?
古語有雲:月滿則虧,水滿則溢。
太過完美的本身已然是一種缺憾了。
有時有缺憾,才是真正的完美。
衆所周知維納斯的斷臂,意大利的比薩斜塔。他們是有缺憾的,可也正是這些缺憾造就了他們獨一無二的美。
引發了人們無限的想象力和好奇心。
缺憾,我們換個角度看,它可能就是優點,和變更好的機會。
之是以這麼想推薦這本書是因為當下的生活給了我們太大的壓力,我們一直在追尋着别人的成功之路,卻忽略了是否适合我們。
我們一心想讓自己變得完美卻忽略了是否快樂,忽略了即使完美也有可能不快樂。
我希望大家能在看完這本書後,找到那個适合自己的位置,在那個位置上做一個雖然有所“缺憾”卻快樂的自己。
當然你也可能從書裡得到和我不一樣的收獲和啟發。
到時也希望你能來和我分享你的想法。
如果你正在尋找自己“失落的一角”不妨來看看這本《失落的一角》吧!
說不定它就是你人生尋找路上的指南針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