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ll千裡草人(董旭亮)

盈盈月正滿,皎皎如玉盤。早秋晚風爽,又是七月半。月半是中元,小村必又喧。鬼節放路燈,風俗年年傳。村廟燃清煙,老婦把經念。紅紅燃蠟燭,袅袅飄香煙。阿咪陀佛聲,聲聲是虔誠。層層疊火紙,誦經成紙錢。塘裡伐毛竹,劈竹成燈竿。曬場齊齊排,半月已透幹。竹竿浸香油,黃紙層層粘。老少齊忙碌,路燈千百竿。上山摘桐葉,葉葉作飯盤。百家聚香油,再煮百家飯。油是百家油,盤是清香盤。經是百家經,飯是百家飯。百家成一家,祭祀在中元。虔誠邀鬼神,敬飨在今晚。
村頭鼓驟起,巷裡跑吠犬。急急鑼钗響,送行在堤岸。喧嚣驚長空,夜鷹早飛遠。晚風撥銀杏,嘩嘩笑夜蟬。長者誦佛号,走在隊伍前。咚咚又咚咚,木魚敲在先。壯漢緊相随,燈飯各一擔。左右又數人,個個挎竹籃。籃裡是路燈,少年插路邊。燈下鋪桐葉,葉上百家飯。取火路燈上,一燈一紙錢。鑼鼓和雙钗,樂隊是原班。有人司炮杖,嘭啪聲相間。路燈随風閃,邀鬼百家飯。炮樂連月夜,請神百家錢。鑼鼓聲連連,路燈火閃閃。
一行二十人,老中青少年。出我北村口,沿行大溪岸。繞我蘆西潭,沿溪下二站。穿行裡練使,放燈往村南。北坡黃松岡,西山五峰尖。南望白雲坑,東行又一山。取道小嶺腳,山路正蜿蜒。下董村下過,皎月照梯田。石階駐相望,迎面雞冠岩。徑斜古松直,燈明遠山暗。長長練使嶺,涼亭就在前。小駐複又行,梁家村可見。俯瞰外練使,今宵夜不眠。告别燈盞坪,北迎官塘山。轉了豪溝背,夜歸在村南。村口迎隊伍,喜笑又開顔。回望路燈路,月下正翩跹。宛如火龍舞,綿綿不間斷。隐隐有人影,斷後護安全。路燈月夜行,二三十年前!
中元放路燈,風俗年年傳。一村有多大,路燈有多遠。人人敬鬼神,戶戶擺祭宴。家祭敬家祖,野祭敬野魂。先祖佑一族,神鬼護全村。路燈幾十裡,祈福萬萬千。佑我練使村,風調雨也順。佑我大中華,國泰民又安。在家得健康,出門保平安。收成年年好,好運常相伴。從商财源廣,從政做京官。失意得意時,有人問暖寒。老者囑少年,崇禮七月半。舉頭有神靈,敬畏言行前。
中元節,又稱鬼節,佛教稱為盂蘭盆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在我家鄉紹興市新昌縣,俗稱七月半。七月十五稱中元節,主要是祭祀先人和鬼神。這一天雖仍是高溫季節,但立秋已過,有若幹農作物成熟。
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是以每到中元節,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時行禮如儀。有些地方還在七月十五上墳掃墓,祭拜祖先。
而關于祭祀鬼神的說法,相傳那一天地獄大門打開,陰間的鬼魂會放禁出來。有子孫、後人祭祀的鬼魂回家去接受香火供養;無主孤魂就到處遊蕩,徘徊于任何人迹可至的地方找東西吃。
是以人們紛紛在七月,舉行設食祭祀、誦經作法等“普渡”、“施孤”布施活動,以普遍超度孤魂野鬼,既防止它們為禍人間,又祈求鬼魂幫助去除疫病和保佑家宅平安。
有些地區在這一天會有普渡的習俗,稱為“中元普渡”,後來更發展為盛大的祭典,稱為“盂蘭盛會”、“盂蘭勝會”。小凡所在的地區為華東地區,在新昌縣大部分地區,主要儀式為放路燈。
放路燈,先要自月初便村裡組織集體念佛備經,一般都到村裡的小廟,當然,那個時候,農村是基本是信佛道教的,念經的一般都是老妪。
然後劈竹成路燈竿,曬幹,再包上黃紙,一根路燈便做成了。再各家獻菜油,成百家油,浸燈竿後備用。路燈是為了讓祭品置于野外時給鬼神照明用的。
再各家獻米煮成百家飯,采來桐子樹葉用為飯盤。農村裡的人都是很虔誠的,祭品雖是百家飯,也仍要用飯碗盛好的,這個飯碗便是桐葉。
祭祀活動那個晚上,村民們聚集一起,先是祭天敬地,設祭桌于露天,供品也不複雜,飯、酒、菜以及香燭等。祭祀後,撤去供桌,香燭插村口。
然後便是吃百家飯,食物中有一樣是必不可少的,那便是麥餅。晚飯後,人們便聚到村口。讀國中時,小凡曾經親身參加過這樣的放路燈傳統祭祀活動。
當參與人員都到齊後,便準備開始了。村裡專門有樂隊負責敲鑼打鼓,簡單但很齊全,鑼、鼓、钗、木魚等一應俱有。分工也非常專業,挑飯擔、挑路燈、點燈火、擺桐葉、上米飯、放經文,最後還有一人念經敲木魚。往往還有數人斷後,確定不引發火災。
鼓聲起,樂隊齊鳴,隊伍便出發了。外練使村放路燈的線路一般是從小村壩頭開始,繞行蘆西潭,經那個叫石門二站的水電站,穿越裡練使村,再向南行沿黃松岡、小嶺而上,在下董村下向外練使村的方向折行,經練使嶺、雞冠岩、豪溝背、路弄裡再回到始發地。
沿途各村,村民們紛紛駐足觀望,點評今年的路燈哪個村放得最齊整、燈亮的時間最長、鼓樂最好聽。
這個線路比較長,毛估估得有十多裡路,再加上放路燈,一般需要兩三小時,大家便需要歇息,同時等候一下斷後負責安全的人。我們在下董村下練使嶺折回處歇息,這是多少年來既定的歇息點。歇息時,大人們抽顆煙,講講村裡的一些傳說故事,如放路燈的一些事。
回望來時的路,路旁的路燈烈烈燃燒,後面的已經熄滅了,斷後的人直到身後的路燈全熄滅了才終于與大部隊會合。我曾經在村裡遠望其他村裡放的路燈,那是很壯觀的景象,數十枝路燈燃燒着,如一條火龍蜿蜒在山上的練使嶺,或者是下山的馬路邊。
後面的不斷的熄滅,而前面又不斷的點起來,接龍一般不斷絕。這條火龍就從某個村口開始,繞行一大圈,再回到村裡。
當時的我已經對七月半放路燈非常感興趣了,我記得當時我都寫了日記的,可惜現在都找不到了。
隻是現在,村裡的人越來越少了,貌似已經無能力再每年組織這樣的活動了,我真的很是擔心,象這樣的活動,有朝一日,會在象我這樣的農村裡,徹底消亡。
象這樣的民俗,該有文字的記錄。于是便随感而寫,努力将一個浙江省新昌縣鏡嶺鎮練使村完整的七月半放路燈的過程記下來。